鉭燒綠石

鉭燒綠石

鉭燒綠石,又稱黃綠石。含Nb2O5達到56%。當鈮主要被鉭置換時,則成為細晶石。常含鉭、稀士元素、鈾等。等軸晶系。

概述

pyrochlore

鉭燒綠石鉭燒綠石

說明:CaNb2O6F又稱黃綠石。含Nb2O5達到56%。當鈮主要被鉭置換時,則成為細晶石。常含鉭、稀士元素、鈾等。等軸晶系。晶體呈八面體,但多為不規則的粒狀或緻密塊狀集合體。褐色或黃綠色,也有少數為黑色。條痕淡褐或淡黃色。樹脂光澤。硬度5.0-5.5。貝殼狀斷口。密度4.12-4.36。具有強放射性。產於基性岩、偉晶岩或碳酸岩中,往往與鋯石、磷灰石、鈣鈦礦等共生。是提取稀士元素、鈮、鉭及放射性元素的重要礦物原料。燒綠石是一種氧化礦物,是提取鈮的主要它的成分中含有鈮、鈉、鈣及稀土、鈾、釷、鋯、鈦等元素,是複雜的氧化礦物,因此人們還可以從中提取鉭、稀土及鈾、釷等。它呈褐到黑色玻璃狀晶體或不規則的塊體狀,具有樹脂光澤或金剛光澤,稍微有些透明。燒綠石有一個奇怪的特性,用火一燒它就會變成綠色。

晶體化學

化學組成(wB%):Na2O8.52,CaO15.41,Nb2O573.05,F5.22。A組陽離子Ca、Na常可被U、TR、Y、Th、Pb、Sr、Bi代替,從而出現以下變種:鈰燒綠石,含CeO達13%;水燒綠石,含H2O6.8%;鈾燒綠石,含UO210~20%;釔鈾燒綠石,含UO29~11%,TR12%;鈰鈾燒綠石,含Ce2O313%,U3O87%;鈾鉭燒綠石,含UO315%,Ta2O513%;釔鈾鉭燒綠石,含ΣY2O311%,Ta2O530%,U3O89%;鈾鉛燒綠石,含UO321%,PbO7%;鋇鍶燒綠石,含BaO12%,SrO6%;鉛燒綠石,含PbO39%。

結構與形態

等軸晶系,Oh7-Fd3m;a0=1.020~1.040nm;Z=4。a0值與Ti含量成反相關;而A組陽離子的成分變化並不引起a0值的規律變化。B組陽離子Nb呈6次配位,[NbO6]八面體以共角頂形式沿立方晶胞的[110]方向聯結成鏈。A組陽離子Ca、Na的配位數為8,[(Ca,Na)O8]立方體彼此共棱並與[NbO6]八面體共棱相聯。其結構可視為螢石型結構的衍生結構。即螢石結構中的配位立方體的1/2為配位八面體所代替,並減少1個陰離子。
六八面體晶類,Oh-m3m(3L44L36L29PC)。常見八面體晶形,亦有八面體與菱形十二面體的聚形。

物理性質

暗棕、淺紅棕、黃綠色;非晶質化後顏色變深。條痕淺黃至淺棕色。金剛光澤至油脂光澤。有時可見不完全解理。貝殼狀斷口。硬度5~5.5;Nb含量高則硬度大。相對密度4.03~5.40。
偏光鏡下:透射光下呈淺黃、淺紅色。N=1.96~2.27,非晶質化後可降至2.01。反射光下呈褐、黃、淺黃綠色。反射率R=8.2~13.7。

產狀與組合

產於霞石正長岩、鹼性偉晶岩、鈉長岩、磷灰石—霞石脈等,與鈉長石、鋯石、磷灰石、鈦鐵礦或榍石、黑雲母、易解石褐簾石、鈮鐵金紅石、鈮鈦礦等密切共生。產於鈉閃石正長岩中,與鋯石、星葉石、螢石等共生。產於碳酸岩中,與鋯石、鈰鈣鈦礦、鈣鈦礦、磷灰石、磁鐵礦共生。亦產於雲英岩及鈉長石化花崗岩中,與鈉閃石、黃玉、冰晶石等共生。

鑑定特徵

可具晶形、顏色、產狀等初步鑑別。與鋯石相似,但鋯石硬度大。

鉭燒綠石鉭燒綠石

工業套用

提取Nb、Ta、稀土和放射性元素的礦物原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