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綠石

黃綠石又名燒綠石, 等軸晶系。晶體呈八面體。但常見不規則粒狀。含鈾較高的黃綠石,可蛻變成非晶質,但仍保存黃綠石的八面體假像,或晶形趨於扭曲,並發生膨脹裂隙或呈膠態分泌體及緻密塊狀等。

概念

黃綠石即燒綠石。化學式為NaCaNbOF,成分不一定固定。可能含有鉭、釷和稀土元素等。黃綠色或褐色,少數灰黑色。等軸晶系。呈八面體晶形。常成微晶集合體。半透明或不透明。金剛、玻璃或樹脂光澤。無解理。性脆。斷口貝殼狀。條痕淡黃色至淡棕色。相對密度4.2~4.36。硬度5.0~5.5。具有強放射性。用於提煉鈮、鉭、釷和稀土元素。

化學組成

黃綠石化學成分變化很大。它實際上是和細晶石形成完全類質同象。純的燒綠石含CaO 15.4%,NaO 8.5%,NbO 73.05%和F5.22%,純的細晶石含CaO 10.43%,NaO 5.76%,TaO 82.14%和HO 1.67%,常含有K、Mg、Fe、Mn、TR、Y、Th、U、Zr、和Sn的混入物。

物理性質

顏色為暗褐、紅褐、黃綠、淡黃、粉紅等色。條痕淡褐、淡黃色。油脂光澤。硬度5-6。性脆。斷口貝殼狀。比重4.0-5.4。具放射性。

產狀及成因

黃綠石產於鈉長石化鹼性花崗岩、正長岩、霞石正長岩及派生的偉晶岩中,與鈉閃石、霓石、鐵鋰雲母、鋯石、褐簾石、榍石等共生。黃綠石還產在稀有碳酸鹽岩礦床中,與磷灰石、磁鐵礦、金雲母、陽起石、鋯石、鈰鈣鈦礦、鈣鈦礦等共生。此外,亦產於上述各類岩石的風化殼及其附近的砂礦中。

鑑定特徵

以晶形、顏色、光澤和產狀為特徵。與四方雙錐發育的鋯石相似,但鋯石硬度大。

黃綠石是含Nb為主的鈮鉭礦物之一。化學成分複雜,是鈮酸和鈦酸組成的鹽(鈮鈦酸鹽),其中陽離子是鈉、鈣和稀土元素及其它一些 稀有元素。此外,礦物中還含有氟。它的化學式為NaCaNbOF。除Nb、Ti外的陽離子中何成分多就以該成分命名燒綠石,如鈉燒綠石。 含NbO最高達73%,但大多數天然礦物中NbO含量較低。大多數都含有 較高的NaO。屬等軸晶系,a=(10.331—10.338)×10cm。晶形多呈八面體 或不規則粒狀。顏色為暗褐色、紅褐色、黃綠色,極少為灰黑色,在新鮮斷口處 幾乎呈黑色,條痕為淡褐色或淡黃色。具有樹脂光澤或油脂光澤。硬度為5— 6,性脆,斷口呈貝殼狀。相對密度4.12—4.36。具有弱電磁性或無電磁性。產 於鹼性岩、碳酸岩和偉晶岩中。是提取稀土、鈮、鉭和放射性元素的重要礦物原 料。世界最大的燒綠石礦床分布在加拿大和巴西。

鈮鉭礦物

鈮、鉭元素與某些稀有元素鈾、釷、稀土及普通元素鈦、鋯、鎢、 錫、鈣、鐵、錳的晶體化學性質近似,易發生等價和異價類質同象作用,致使鈮 鉭礦物達130餘種,這些礦物大都是成分極其複雜的鈮酸或鉭酸的絡鹽。按化 學成分和晶體結構進行分類,可將鈮鉭礦物分為11個族,但最重要的礦物可 以分為兩大類:(1)鈮鉭酸鹽,它們是由鈮酸和鉭酸組成的鹽。屬於這類礦物的 主要有鈮鐵礦,鉭鐵礦,鈮釔礦和鈮鈣礦;(2)鈦鈮(鉭)酸鹽,它們由複雜的鈦酸、鈮酸(鉭酸)組成的鹽,這類礦物中幾乎都含有稀土元素。這類礦物中鈮、鉭 含量波動較大,以鈮為主。這類礦物中有燒綠石、鈦鈮酸鈉鈰礦、細晶石、黑稀金礦、復稀金礦、褐釔鈮礦、易解石等。礦石中含NbO和TaO僅為萬分之 幾,需用重力選礦法(濕法淘選、搖床選礦)獲得複合精礦,其中除鈮、鉭鐵礦 外,還含有錫石、鎢錳鐵礦等以及別的礦物,需進一步用浮選法、電磁選礦法、 靜電選礦法等進一步富集。供冶煉鈮鐵用的礦物原料主要是鈮鐵礦和燒綠石 等。我國鈮資源極為豐富,占世界總儲量的一半,廣東、江西均有工業價值的鈮鐵礦,包頭的共生礦中有數量極大的鈮資源。此外,我國一些錫礦和鎢礦中也 伴生一定數量的鈮礦物,將提取這些金屬的爐渣進行適當的處理也可獲得含 鈮原料。

用途

提煉鈮

鈮元素符號Nb。舊名“鈳(Cb)”。是1801年由C.哈契特(Hatchett)發 現的,他當時給鈮起的名字是“鈳”,以表示原料產地在美國康州,後來歐洲也 發現了這個元素,起名為鈮,最終以鈮為正式名字,但美國等國至今仍把鈮稱 作“鈳”。它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副族元素。在地殼中僅含有3.2×10%,在 組成地殼的元素中占第64位,是一種高熔點稀有元素。純鈮呈鋼灰色,具有良 好的可塑性。熔點2468℃,沸點4742℃,相對密度8.75,電阻率14Ω·cm。與 C、N、Al、Cr、Fe、Mn等元素可形成化合物,具有較強的吸氫能力。在常溫空氣 中穩定,熱至200℃時開始氧化,表面上可形成一層緻密的氧化薄膜。低於 400℃時氧化形成NbO和NbO,高於400℃時形成NbO。不與水、鹽酸、硝酸 或王水反應,溶於熱硫酸和氫氟酸中,能與鹼溶液或熔融鹼反應。常與鉭(Ta) 共存於鈮鐵礦、鉭鐵礦等鈮鉭礦物中,與鉭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學性質。用Na 還原七氟合鈮酸鉀或用H、C、Si、Al還原鈮的氧化物而製取。鈮在鋼中可以細 化晶粒,提高晶粒粗化溫度,降低鋼的過熱敏感性和回火脆性,提高鋼的強度 和對蠕變力的抗力,改善奧氏體不鏽鋼晶間腐蝕性能。當鋼中含有微量的鈮 (0.005—0.01%)就能顯著提高鋼的屈服強度和衝擊韌性,降低鋼的脆性轉變 溫度,改善鋼的加工性能和焊接性能。鈮在鋼中能牢固地固定鋼中的碳(鈮的 碳化物穩定)使鋼具有良好的抗氫性能,提高其耐腐蝕性能。廣泛套用於冶金、 化工、機械、電子、航空、原子等工業中。

提煉鉭

1802年,瑞典艾克貝格(A.G.Ekeberg)分析芬蘭鉭鐵礦而發現了鉭。1803年,鮑爾登(B.Bolton)製得金屬鉭。鉭能抵抗多種酸的侵蝕。在自然界與鈮共存於鈮鉭鐵礦中,也存在於某些稀土礦中。它是第6周期Ⅴ B族元素,符號Ta。其單質為體心立方晶繫結晶,是灰黑色硬金屬或粉末,有延展性,有特殊的吸收氣體的能力,如吸收氫、氧、氦等氣體。是非常活潑的金屬,能與大多數元素形成化合物,通常的氧化態為+Ⅴ,也存在不穩定的低氧化態如+Ⅲ和+Ⅱ。能與無機物或有機物形成配合物。化學性質較穩定,耐腐蝕性強,除了溶於氫氟酸或熔鹼外,一般不與水、空氣以及鹽酸、硫酸、硝酸,甚至王水作用,但溶於氫氟酸與硝酸的混酸中。主要用於製造電子通訊設備中超短波發射器、真空管等。在化工生產中,用來製造耐腐蝕的化工設備。在醫療衛生上,由於耐腐蝕,在牙科手術中用來製作修補具;它能取代骨骼,也可製成絲線,用來連線斷了的神經等。碳化鉭極其堅硬,又具有3 880℃的高熔點,可用來製造切削工具和鑽頭等。用鈉來還原七氟合鉭酸鉀K〔TaF〕或用活潑金屬或碳來還原鉭的氧化物都可製得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