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針編織技藝

鉤針編織技藝

鉤針花邊以棉線為主料,用鉤針以手工編結而成。鉤針編結工藝,以本地傳統鉤針工具改良了歐式抽紗編織法,由織變結,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結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結晶。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 鉤針編織技藝

所屬地區:上海 ·閔行區

遺產編號:Ⅷ-14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閔行區

遺產級別: 市

工藝概述

鉤針編織 製品 鉤針編織 製品

1909年,滬杭鐵路開通,在莘莊鎮設車站。次年,徐家匯天主教堂派教徒前來發展編結點,採用定期發貨、計件付酬的方式,組織本地民女批量生產朵頭花及碼帶花邊。隨後率先在莘莊鎮創立花邊商號,技藝流傳周邊地區,逐步成為具有相當規模的地方產業。鉤針編結雖工具簡單,用料單一,但在100多年的傳承中,莘莊地區編結高手極會“出花樣”,形成了30多種基本針法和上千種花樣,而且利用針法的不同組合,使花型圖案日趨豐富,製品花色不斷翻新,具有立體鏤空的藝術效果,既實用又有欣賞價值,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20世紀50至80年代,莘莊鎮編結加工場不斷擴展,尤其是建立上海縣藝品廠後,將鉤針技術和外銷業務傳播到本市及江浙鄰縣,產生巨大影響。

長期以來,它是當地城鄉主要的家庭副業,明顯提高了婦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影響著當地民風民俗,因此具有獨特的民俗文化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