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捲雲

鉤捲雲

鉤捲雲(Cirrus uncinus)是一種捲雲. 名字來原於拉丁語的意思蜷曲的鉤。又稱海尾mares' tails的鉤捲雲,通常是簿、稀疏地在海拔七千米天空的對流層出現。通常界乎攝氏四十至五十度的氣溫時,鉤捲雲會在一股暖鋒或錮囚鋒接近時出現;並意味著雨帶的來臨。

概述

鉤捲雲鉤卷

 
捲雲雲體具有纖維狀結構,常呈白色,無暗影,有毛絲般的光澤,多呈絲條狀、片狀、羽毛狀、鉤狀、團狀、砧狀等。多由直徑為10-15微米的冰晶組成。
鉤捲雲雲體很薄,呈白色,雲絲往往平行排列,向上的一頭有小鉤或小簇,下有較長的拖尾,很像逗點符號。鉤捲雲的曳尾常是雲體的冰晶下落的過程中,因風的切變而產生的。鉤捲雲常分散出現,如果它系統移入天空,並繼續發展,多預示將有天氣系統影響,甚至可能出現陰雨天氣,所以民眾中流傳著“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的諺語

毛捲雲與鉤捲雲

鉤捲雲鉤捲雲

鉤鉤雲指的是鉤捲雲,掃帚雲馬尾雲羽毛雲指的是毛捲雲。有系統歸入的鉤捲雲、毛捲雲往往是生於鋒面前部或低壓槽前部,氣鏇上空高空氣流前方。
在暖鋒前部,暖濕空氣沿鋒面爬升,暖濕空氣在上升過程中絕熱冷卻逐步達到飽和,水汽凝結成小水滴而生成雲,開始時暖濕空氣濕度大凝結高度低,在低層空氣中大部分被凝結成低雲,而後空氣就逐漸上升,剩餘水汽大部分在中空又被凝結成中雲。空氣再繼續爬到高空,這時空氣中水汽含量已經很少,但因那裡氣溫很低,空氣中水汽還是處於飽和狀態而凝結成高雲,開始是卷層雲,再上去因為水汽太少而不能形成整片而且很厚的雲層,只能生成稀薄透亮的毛捲雲或鉤捲雲了。因為這種雲是在暖濕空氣沿鋒面爬升過程中形成的,因而雲的來向很明顯是從某一方系統侵入的趨勢,並不是雜亂無章,毫無規則零星孤懸於空中某一部分。
低壓槽前或氣鏇區域。由於在這樣天氣系統區域內輻合氣流非常旺盛,造成強輻合帶,在輻合區內上升氣流很強烈,有時足以把暖濕空氣抬舉到很高的高度,當抬到凍結層高度以上時,水汽就會凍結成冰晶而形成高雲,同時由於高空風很強,可以把水汽沿著高空氣流方向吹送到很遠的地方形成捲雲、鉤捲雲。因而在這些氣鏇或低壓槽區前部很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毛捲雲、鉤捲雲。因為它的形成也是從一個方向向某一個方向深入,因而我們看起來也就有強烈的系統侵入感覺,雲彩輻輳於天空某一點。特別是颱風前部更是這樣。颱風中心區內(不是指颱風眼)強輻合氣流往往可以把水汽帶到很高很高的空中,又順著上空氣流吹向很遠地方,有經驗的海邊漁民因而可以從捲雲的來向判斷颱風將要來臨而作好船回港的準備。
不論是暖鋒前部的鉤捲雲、毛捲雲,還是低壓槽前或氣鏇前部而形成的毛捲雲、鉤捲雲都預示著這些新的天氣系統將要移來影響本地,當它移來時颳風下雨是常見的天氣現象。因此天氣也都預示著一個轉壞過程。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天上掃帚雲,三五天內雨淋淋。馬尾雲,吹倒船等都說明天氣有一個轉壞過程,是有一定科學根據的。

相關信息

鉤捲雲鉤捲雲

民間常有“天上鉤鉤雲,地上雨淋淋”的說法。“鉤鉤雲”往往出現在7000-8000米的高空,它是一種絲縷狀的高雲,雲層薄而透明,上端有小鉤或小簇的白色雲絲,氣象學上稱之為“鉤捲雲”。
“鉤捲雲”通常出現在冷暖空氣交界鋒面的雲層前面。例如,在暖鋒雲系的最前方,就會出現鉤捲雲。當高空出現“鉤捲雲”時,就知道要出現卷層雲。高層雲等暖鋒雲系這些暖鋒雲含水量水汽較多,遇到冷空氣就會變成雨滴。
因此,高層雲過後,雨層雲就會來臨,這將預示著要下雨了。有時在冷鋒的積雨雲前方和颱風的前方也會出現鉤捲雲。
天上出現鉤捲雲時,一般隔十幾個小時就會下雨。但有時隔一、兩天才下雨的,所以民間還有“天上鉤鉤雲,三日雨淋淋”的說法。
但是,影響氣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外的情況也常發生。由於暖鋒上出現的暖鋒雲系並不都是全套出現的。以鉤捲雲為前鋒的積雨雲或颱風也可能並不正面影響本地區,所以,有時出現鉤捲雲時,並不馬上會在本地區下雨,大氣中空氣的運動是千變萬化的,所以,具體的情況,還應進行具體的分析。

雲狀分類表

雲的形態分類
雲的成因分類
雲形成於當潮濕空氣上升並遇冷時的區域。這可能發生在
鋒面雲:鋒面上暖氣團抬升成雲
氣鏇雲:因為氣鏇中心氣流上升而產生的雲
平流雲:當氣團經過一個較冷的下墊面時,例如一個冷的水體
對流雲:因為空氣對流運動而產生的雲
地形雲:當空氣沿著正地形上升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