鉈[漢語漢字]

鉈[漢語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鉈,漢字。一種稀少而分布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但在空氣中其表層容易形成為氧化物,展性如鉛,但較軟,產狀以化合物形態見於少數礦物(例如硒鉈銀銅礦和紅鉈礦)內,毒性極大,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套用,用來製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於醫藥。

基本信息

鉈 tā

部首:釒

部外筆畫:5

總筆畫:10

五筆86:QPXN

五筆98:QPXN

倉頡:OPJP

筆順編號:3111544535

四角號碼:8371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94CA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食遮切《集韻》《韻會》時遮切《正韻》石遮切,音闍。《說文》短矛也。
又或作鍦。《揚子·方言》矛,吳揚江淮南楚五湖之閒謂之鍦。《注》常蛇反。
又《廣韻》式支切,音施。
又《類篇》施智切,音翅。義同。○按《廣韻》視遮切註:又音夷,五攴韻闕此一音。

字典解釋

形聲。字從金,從它。"金"指"金屬"。"它"指"人以外的事物"。本義:一種重金屬元素

注音:tā ㄊㄚˉ

解釋:一種稀少而分布廣泛的金屬元素,外表與錫相似,但在空氣中其表層容易形成為氧化物,展性如鉛,但較軟,產狀以化合物形態見於少數礦物(例如硒鉈銀銅礦和紅鉈礦)內,毒性極大,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套用,用來製造光電管,低溫溫度計,光學玻璃等。它的鹽類有毒,用於醫藥。

部首筆劃:5

簡體筆劃:10

鄭碼:PWRR

U:94CA

GBK:EEE8

筆畫數:10

部首:釒

筆順編號:3111544535

鉈2

注音:tuó ㄊㄨㄛˊ

解釋:同“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