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耳鴉

垂耳鴉

垂耳鴉(拉丁學名: Callaeas cinerea)為雀形目鴉科一種鳥類,又叫食蜜雀。因其嘴基部有一對下垂肉而得名,該種鳥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的茂密森林裡,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

基本信息

簡介

兼嘴垂耳鴉{雌鳥(後)和雄鳥(前)} 兼嘴垂耳鴉{雌鳥(後)和雄鳥(前)}

垂耳鴉(學名:Callaeas cinerea)是雀形目鴉科一種鳥類,又叫食蜜雀。分2個亞種,北島垂耳鴉(Callaeas cinereus wilsoni)已經絕滅,而名為垂耳鴉的南島垂耳鴉(Callaeas cinereus)是紐西蘭的特有物種,叫聲像柔和圓渾的歌聲。所以當地人也稱之為“風琴鳥”和“鈴鳥”。 

亞種

北島垂耳鴉(Callaeas cinereus wilsoni)

北島垂耳鴉又名兼嘴垂耳鴉是一種產於紐西蘭的特有鳥,已經絕滅,人類最後一次觀察到此鳥,是1907年12月28日著名的鳥類研究學者博物學家史密斯觀察到的三隻兼嘴垂耳鴉。其絕滅的準確原因仍不十分明晰,但很可能是由於棲息地的減少伴隨人類的捕殺和種群的疾病。在兼嘴垂耳鴉滅絕之前,已經有西方學家對其進行過少量的研究。

南島垂耳鴉(Callaeas cinereus)

南島垂耳鴉 南島垂耳鴉

南島垂耳鴉當地人也稱之為“風琴鳥”和“鈴鳥”, 是產於紐西蘭的一種雀形目鳴禽。身長約45厘米。灰色的身體,黑色的面容,嘴有不同程度的彎曲,嘴基部有大而鮮艷的肉垂,喙角有藍色和橙色的條紋,體羽多暗色而有光澤。

由於數量稀少,只能在少數的森林中才能找到它們,現已列入瀕危動物名單。

雌雄同體

鈴鳥 鈴鳥

2012年,生物學家在紐西蘭的西蘭蒂亞野生動物保護區發現了一隻鈴鳥,同時表現出該物種雄、雌兩種性別的特徵和行為。這隻鳥孵化於2011年年初,而且隨後的DNA測試表明它是一隻雌性鈴鳥,但是從那以後它的發育就與正常的雌性鈴鳥完全不同。

通常來說,雌性鈴鳥有一種白色羽毛的圖案,但是這隻鈴鳥表現出在雄性鳥類身上才能看到的黑色羽毛跡象。它也開始表現出雄性的行為方式,它不是像雌性鈴鳥一樣在花叢間翩翩飛舞,而且有意圖的移動,準備保衛自己的領土。

這隻鳥的叫聲也不尋常。它即能發出雄性的叫聲也能發出通常在雌性鈴鳥中才能聽到的獨特“chup chup”聲,但是後者聲音更大而且更頻繁。

這不是第一隻被發現的變性鳥類,以前還記載過即變換性別又同性戀的鳥類。但是這是第一次在紐西蘭鈴鳥中發現這種情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