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島嶼

釣魚島嶼

釣魚島嶼(全稱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固有領土,位於中國東海,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面積4.3838平方公里,周圍海域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中國有關釣魚島的最早文獻出自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稱該島為“釣魚嶼”,其後文獻及官方輿圖亦採用“釣魚嶼”名稱。從明朝開始便隸屬於中國海軍(明朝水師)的巡邏範圍內。釣魚島嶼及其附近海域,不僅蘊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其它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價值。

釣魚島嶼歷史

釣魚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早在1403年我國文獻中就有過釣魚嶼諸島的記載。現藏於英國牛津大學鮑德林圖書館的明朝永樂年間出版的楊載《順風相送》中記載有“福建往琉球”針路(航海指南)一節提到過“釣魚嶼、赤尾嶼”等名稱。比日本人宣稱於1884年發現該處,還早了約500年。
在歷史上,明清兩朝政府均將釣魚島等視為東南海防的要地。如明洪武七年(1374)倭寇侵擾中國沿海,朱元璋命靖海侯吳禎率各路舟師,“追寇至琉球大洋,與戰,擒其魁十八人,斬首數十級,獲倭船十餘艘,收弓、刀、器械無算。”這說明黑水溝以西的釣魚列島海域,當在明朝水師的巡邏範圍內。此後,明、清歷朝政府皆使用“釣魚嶼、嶼、赤嶼”等名稱。歷史上的琉球王國(即現在日本沖繩)自明朝初年起就一直臣屬於明朝皇帝。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給琉球的中山王下達詔諭後,琉球的北山、中山、南山三王遂開始向明政府朝貢。1402年,中山王統一三山;1404年明太祖的冊封使來到琉球。
1534年5月陳侃出使琉球。後來,他在《使琉球錄》一書寫道:“……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今彭佳嶼),過釣魚嶼,過黃毛嶼(今黃尾嶼),過赤嶼(今赤尾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今久米島),乃屬琉球者”。由此不難看出,直到古米山才屬琉球國,而在此之前的釣魚嶼、黃毛嶼、赤嶼顯然不屬琉球而在我國疆域之內。
1556年,胡宗憲被擢升為浙江省提督,節制東南7省海域邊防,負責討伐日益猖獗的倭寇,守衛包括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在內的中國海區。1561年左右,胡宗憲的幕僚、明代地理學鼻祖鄭若曾編纂了《籌海圖編》。該書詳細說明了防衛倭寇的戰略戰術,配置要塞哨所的方法,以及如何製造戰艦、兵器等。《籌海圖編》卷一“沿海山沙圖”的“福七”至“福八”中,曾標有雞籠山、彭佳山、釣魚嶼、黃毛嶼、赤嶼等。
1621年,明朝的茅元儀撰寫的《武備志》中也標有釣魚山、黃毛山、赤嶼等島。現存於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的《武備秘書》卷二(明末施永久)中更為明確地畫出“釣魚台”、“黃尾山”、“赤嶼”等島。

釣魚島嶼概述

釣魚島嶼(Fishing Islands)由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3塊小島礁,即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分散於北緯25°40′~26°、東經123°~124°34′之間,總面積約6.344平方公里。這些島嶼在地質上和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起,都是台灣北部近海的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後的突出部分,為台灣島的附屬島嶼。釣魚島隸屬於中國台灣省宜蘭縣頭城鎮大溪里管轄。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主權移交日本時,一併將釣魚台列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目前該島實際由日本控制,被劃為沖繩縣石垣市,日文名稱“尖閣列島”;針對日本的行徑,中國大陸及台灣對釣魚台列島聲張主權, 自1970年開始,華人組織的民間團體曾多次登島或試圖登島以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

釣魚島

釣魚島面積居八小島之冠,約4.3平方公里,島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這些植物顯然為了適應海上強風的自然環境,都長得又矮又粗壯,其中很多便是名貴藥材。有一種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岩石縫中,是防治風濕症和高血壓的良藥。我國沿海採藥者有不少人祖輩在釣魚諸島採摘中草藥。

黃尾嶼

位於釣魚島東北的黃尾嶼,陡岩峭壁,屹立於海中,成千上萬的海鳥栖居在這裡,每年4-5月間,成群的海鳥幾乎遮住了黃尾嶼的天空。海鳥在黃尾嶼產卵,數量極為驚人,登岸撿拾鳥蛋者,俯拾即得。海鳥因甚少與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獵,故鳥不怕人,捕捉極為容易。黃尾嶼因鳥多,又稱為“鳥島”。 釣魚島一帶是太平洋的海鳥栖身所,可是海鳥好似有兩個不同的家族,只分別棲身在 黃尾嶼和北小島上,而居中的釣魚島僅是兩島之間的停留站。白天兩島的海鳥各自離島覓食,疲倦時便在釣魚島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飛返自己棲身的黃尾嶼與北小島。黃尾嶼除鳥多外,還有豐富的海產。這裡的龍蝦特別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鴨子那么大。島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們身長約20-30厘米,有紅色、黑色兩種,都生長在陰暗的石縫中,在陽光下行走時,閃閃發光。

北小島

北小島和南小島孤懸于海中,與釣魚島組成一個天然的“蛇島海峽” 。就地形觀察,它們原為一個島嶼,後因斷裂活動,地塹陷落,一島分裂為二。雖然同源,但它們卻各有特色。北小島以鳥多著名,南小島則以蛇多著稱,因為蛇多,又稱為蛇島。從遠處海面望去,平坦的沙灘,綿延100餘米,與另一處高達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組成一個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觀。 南小島 南小島蛇多,簡直遍布全島,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則如小手指頭細。蛇的顏色一 般以黃色、黑色居多,但都是無毒的。南小島也許由於蛇太多,鳥類竟然絕跡。此外,釣魚諸島由於風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沒有蚊蟲。

赤尾嶼

赤尾嶼是釣魚島群島最東端的島嶼。其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24°34′09�~124°33′50�,北緯25°53′54�~25°54′06�,面積為0.0609平方公里。亦稱赤嶼、赤坎嶼、赤尾山、赤尾島、赤尾礁。 大南小島,是釣魚列島的組成部分。也稱蛇島,因該島上多蛇而得此名,該島嶼目前無人居住。

大北小島

大北小島,一般也稱作北小島是台灣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的東段島鏈釣魚台列島的組成部分。也稱鳥島。面積0.30平方公里,目前為無人居住的島嶼 。1996年7月14日,日本好戰人士在北小島設定了一座燈塔。

飛瀨島

飛瀨島是釣魚島列島8個小島之一,面積為0.0008平方公里。

釣魚島嶼價值

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國東海靖魚場。在釣魚島與其東南方的北小島、南小島之間,是漁民的天然避風港灣。
(1) 石油價值:1966年聯合國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經過對包括釣魚島列島在內的我國東部海底資源的勘查,得出結論:東海大陸架可能是世界上最豐富的油田之一,釣魚島附近水域可能成為“第二個中東”,因此釣魚島主權的歸屬對於石油資源日漸短缺的中日兩國都生命攸關,並更加激起日本奪占釣魚島的野心。
(2) 大陸架劃界:釣魚島列島在海洋劃界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釣魚島主權歸屬哪一方將極大地影響大陸架的劃分。
(3) 戰略交通要道:釣魚島附近海域是一條十分繁忙的海上大通道,誰控制該地域誰就能遏制他人咽喉。
(4) 支援台獨橋頭堡:由於地理位置的相近,美日如果在釣魚島駐軍,將能起到支援台獨橋頭堡作用。

釣魚島嶼列島

2012年3月3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島保護法》,國家海洋局對中國海域海島進行了名稱標準化處理。經國務院批准,國家海洋局、民政部現將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的標準名稱、漢語拼音、位置描述公布如下: 

序號 標準名稱 漢語拼音 位置描述 島嶼描述
1 釣魚島 Diàoyú Dǎo 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 主島,最大,位置最西
2 龍頭魚島 Lóngtóuyú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北 釣魚島附屬
3 鯧魚島 Chāngyú Dǎo 位於釣魚島西南 釣魚島附屬
4 大黃魚島 Dàhuángyú Dǎo 位於釣魚島南 釣魚島附屬
5 小黃魚島 Xiǎohuángyú Dǎo 位於釣魚島南 釣魚島附屬
6 金錢魚島 Jīnqiányú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7 金錢魚西島 Jīnqiányúxī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8 梅童魚島 Méitóngyú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9 童魚東島 Méitóngyúdōng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0 梅童魚西島 Méitóngyúxī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1 龍王鯛島 Lóngwángdiāo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2 龍王鯛西島 Lóngwángdiāoxī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3 龍王鯛東島 Lóngwángdiāodōng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4 龍王鯛南島 Lóngwángdiāonán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5 黃姑魚島 Huánggūyú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釣魚島附屬
16 黃尾嶼 Huángwěi Yǔ 位於釣魚島東北約27千米處 第二大島,最北離島
17 海豚島 Hǎitún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北 黃尾嶼附屬
18 大珠島 Dàzhū Dǎo 位於黃尾嶼西 黃尾嶼附屬
19 小珠島 Xiǎozhū Dǎo 位於黃尾嶼西 黃尾嶼附屬
20 上虎牙島 Shànghǔyá Dǎo 位於黃尾嶼北 黃尾嶼附屬
21 下虎牙島 Xiàhǔyá Dǎo 位於黃尾嶼北 黃尾嶼附屬
22 西牛角島 Xīniújiǎo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北 黃尾嶼附屬
23 東牛角島 Dōngniújiǎo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北 黃尾嶼附屬
24 黃牛島 Huángniú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北 黃尾嶼附屬
25 牛尾島 Niúwěi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北 黃尾嶼附屬
26 牛蹄島 Niútí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北 黃尾嶼附屬
27 小龍島 Xiǎolóng Dǎo 位於黃尾嶼西 黃尾嶼附屬
28 大雁島 Dàyàn Dǎo 位於黃尾嶼西 黃尾嶼附屬
29 燕子島 Yànzi Dǎo 位於黃尾嶼西 黃尾嶼附屬
30 刺蝟島 Cìwèi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南 黃尾嶼附屬
31 臥蠶島 Wòcán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南 黃尾嶼附屬
32 大金龜子島 Dàjīngūizǐ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南 黃尾嶼附屬
33 小金龜子島 Xiǎojīngūizǐ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南 黃尾嶼附屬
34 海龜島 Hǎigūi Dǎo 位於黃尾嶼西南 黃尾嶼附屬
35 海星島 Hǎixīng Dǎo 位於黃尾嶼東 黃尾嶼附屬
36 海貝島 Hǎibèi Dǎo 位於黃尾嶼東南 黃尾嶼附屬
37 赤尾嶼 Chìwěi Yǔ 位於釣魚島東約110千米處 最東端離島,8個主島中位列前5
38 赤背北島 Chìbèiběi Dǎo 位於赤尾嶼北 赤尾嶼附屬
39 赤背東島 Chìbèidōng Dǎo 位於赤尾嶼北 赤尾嶼附屬
40 赤背西島 Chìbèixī Dǎo 位於赤尾嶼北 赤尾嶼附屬
41 赤背南島 Chìbèinán Dǎo 位於赤尾嶼北 赤尾嶼附屬
42 小赤尾島 Xiǎochìwěi Dǎo 位於赤尾嶼西 赤尾嶼附屬
43 赤頭島 Chìtóu Dǎo 位於赤尾嶼西 赤尾嶼附屬
44 赤冠島 Chìguàn Dǎo 位於赤尾嶼西 赤尾嶼附屬
45 赤鼻島 Chìbí Dǎo 位於赤尾嶼西 赤尾嶼附屬
46 赤嘴島 Chìzuǐ Dǎo 位於赤尾嶼西 赤尾嶼附屬
47 望赤島 Wàngchì Dǎo 位於赤尾嶼西南 赤尾嶼附屬
48 北小島 Běixiǎo Dǎo 位於釣魚島以東約5千米處 8個主島中位列前5
49 鳥巢島 Niǎocháo Dǎo 位於北小島東 北小島附屬
50 鳥卵島 Niǎoluǎn Dǎo 位於北小島東 北小島附屬
51 小鳥島 Xiǎoniǎo Dǎo 位於北小島東南 北小島附屬
52 南小島 Nánxiǎo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約5.5千米處 8個主島中位列前5
53 龍門北島 Lóngménběi Dǎo 位於南小島西北 南小島附屬
54 龍門島 Lóngmén Dǎo 位於南小島西北 南小島附屬
55 龍門南島 Lóngménnán Dǎo 位於南小島西北 南小島附屬
56 臥龍島 Wòlóng Dǎo 位於南小島西北 南小島附屬
57 臥龍西島 Wòlóngxī Dǎo 位於南小島西北 南小島附屬
58 飛龍北島 Fēilóngběi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59 飛龍島 Fēilóng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60 龍珠島 Lóngzhū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61 飛龍南島 Fēilóngnán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62 長龍島 Chánglóng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63 金龍島 Jīnlóng Dǎo 位於南小島東南 南小島附屬
64 北嶼 Běi Yǔ 位於釣魚島東北約6千米處 8個主島之一,原名大北小島
65 北嶼仔島 Běiyǔzǎi Dǎo 位於北嶼南 北嶼附屬
66 小元寶島 Xiǎoyuánbǎo Dǎo 位於北嶼西南 北嶼附屬
67 飛雲島 Fēiyún Dǎo 位於北嶼西南 北嶼附屬
68 元寶島 Yuánbǎo Dǎo 位於北嶼西南 北嶼附屬
69 南嶼 Nán Yǔ 位於釣魚島東北約7.4千米處 8個主島之一,原名大南小島
70 飛嶼 Fēi Yǔ 位於釣魚島東南 8個主島中最小者,原名飛瀨島
71 飛仔島 Fēizǎi Dǎo 位於釣魚島東南 飛嶼附屬
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地理坐標:
1 釣魚島 北緯25°44.6′ 東經123°28.4′
2 龍頭魚島 北緯25°45′ 東經123°29.2′
3 鯧魚島 北緯25°44.0′ 東經123°27.6′
4 大黃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8.6′
5 小黃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0′
6 金錢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7 金錢魚西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8 梅童魚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9 梅童魚東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10 梅童魚西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3′
11 龍王鯛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4′
12 龍王鯛西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4′
13 龍王鯛東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4′
14 龍王鯛南島 北緯25°44.4′ 東經123°29.4′
15 黃姑魚島 北緯25°44.5′ 東經123°29.5′
16 黃尾嶼 北緯25°55.4′ 東經123°40.9′
17 海豚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0.7′
18 大珠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0.7′
19 小珠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0.7′
20 上虎牙島 北緯25°55.7′ 東經123°41.0′
21 下虎牙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1.1′
22 西牛角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3 東牛角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4 黃牛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1′
25 牛尾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2′
26 牛蹄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2′
27 小龍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6′
28 大雁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6′
29 燕子島 北緯25°55.5′ 東經123°40.5′
30 刺蝟島 北緯25°55.4′ 東經123°40.6′
31 臥蠶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6′
32 大金龜子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0.7′
33 小金龜子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0.7′
34 海龜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1.4′
35 海星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3′
36 海貝島 北緯25°55.2′ 東經123°41.2′
37 赤尾嶼 北緯25°55.3′ 東經124°33.5′
38 赤背北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5′
39 赤背東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7′
40 赤背西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5′
41 赤背南島 北緯25°55.4′ 東經124°33.6′
42 小赤尾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3 赤頭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4 赤冠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5 赤鼻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4′
46 赤嘴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7 望赤島 北緯25°55.2′ 東經124°33.2′
48 北小島 北緯25°43.8′ 東經123°32.5′
49 鳥巢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0 鳥卵島 北緯25°43.9′ 東經123°32.5′
51 小鳥島 北緯25°43.7′ 東經123°32.7′
52 南小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
53 龍門北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7′
54 龍門島 北緯25°43.5′ 東經123°32.6′
55 龍門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7′
56 臥龍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7 臥龍西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2.6′
58 飛龍北島 北緯25°43.4′ 東經123°33.4′
59 飛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0 龍珠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1 飛龍南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4′
62 長龍島 北緯25°43.2′ 東經123°33.4′
63 金龍島 北緯25°43.3′ 東經123°33.3′
64 北嶼 北緯25°46.9′ 東經123°32.6′
65 北嶼仔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6 小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6′
67 飛雲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4′
68 元寶島 北緯25°46.8′ 東經123°32.5′
69 南嶼 北緯25°45.3′ 東經123°34′
70 飛嶼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71 飛仔島 北緯25°44.1′ 東經123°30.4′
註:坐標公布到0.1′。

釣魚島嶼爭端

1603年:日本進攻台灣失敗。
1879年,日本吞併中國琉球群島。同年,中日兩國政府曾對琉球的歸屬問題進行談判。在談判中,雙方都認為琉球共36個島,釣魚島等島嶼根本不在36個島之內。
1885年,日本把擴張目標定為釣魚台群島,因清王朝反對,未果。
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海戰”,中國戰敗。
1895年1月21日,日本內閣再次討論,決定強行占領釣魚島,在島上建立標牌(實際未建)。
1895年4月17日,戰敗的中國被迫簽訂了不平等的《馬關條約》,條約規定,中國割讓台灣及其附屬島嶼給日本。
1900年,日本政府把襲用了幾百年的釣魚島等島嶼的名稱改為“尖閣群島”。
1945年,日本戰敗,台灣島重新回到祖國懷抱,各種國際檔案均明確指出,台灣及其周圍島嶼歸中國所有。日本政府將附屬於台灣島的釣魚島等島嶼以歸沖繩縣管轄為藉口交由美軍占領。由於琉球群島(沖繩)
被美國託管,因此釣魚島也成了美軍“靶場”,由美軍代管。
1970年,美國把琉球群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同時把釣魚島“送”給日本,日本遂派出軍隊赴釣魚島巡邏。而沖繩議會亦在這一年首次提出有關釣魚島的“領土防衛”問題,中國聲明,表示抗議。台灣愛國青年及海外華人還發動了轟轟烈烈的“保釣運動”。迫於輿論,美國宣布,只向日本移交釣魚島之行政管轄權,與主權無關。釣魚島主權歸屬問題,由各有關方面談判解決。日本政府拒絕談判。
1972年,中日建交。周恩來提出把釣魚島等島嶼的歸屬問題掛起來,留待將來條件成熟時再解決。當時雙方就這一點達成了協定。
1978年,中日簽署和平友好條約。鄧小平副總理表示,釣魚島問題可留日後慢慢解決。中國政府明確宣布,擱置(釣魚島)主權爭議,留待子孫後代解決……
1979年,日本在釣魚島上修建了直升飛機場,海峽兩岸都向日本提出了交涉和抗議。
1990年,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建燈塔,再次引發保釣風潮。
1992年,中國通過《領海及毗連區法》,寫明釣魚島等島嶼是中國領土後,日本提出了“抗議”,我外交部重申:釣魚島屬於中國。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在釣魚島新設定了燈塔。中國外交部表示對這一事件“嚴重關切”。海峽兩岸都強烈抗議。

保釣運動

保釣運動,又稱保釣愛國運動,即保衛釣魚島嶼愛國運動,始於1970年,是指針對日本在美國所謂的“美日安保條約”框架下恣意侵占我釣魚列島,海峽兩岸三地(中國大陸地區、港澳地區、台灣地區)及海外華人等民間力量自主發起的一系列愛國護島運動。其活動包括遊行示威和登船出海到釣魚島海域等方式。保釣運動在日本引起不滿,在台灣、香港及中國大陸三地亦未得到官方支持,甚至一度打壓保釣運動。

保釣事記

2003年12月26日 由中國918愛國網、愛國者同盟網在廈門舉行全球華人保釣論壇,匯集了海內外華人代表30多人,並決定成立中國民間保釣聯合會,推選童增為會長。
2004年3月24日 中國內地的馮錦華等7人成功登入釣魚島,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中國大陸人民首次登入釣魚島。
2005年7月7日 澳門保釣行動委員會成立。
2008年6月10日 台灣聯合號漁船在釣魚島海域遭日本巡邏船撞沉,船上16人平安獲救,船長何鴻義和兩名船員則被日本當局扣留二至三天後才獲釋;6月15日,12名台灣保釣人士搭乘「全家福號」漁船前往釣魚台宣示主權,並由台灣海巡署派出巡防艦保護,全家福號在釣魚台海域順利繞島一周後返航。之後日本發表聲明,對台灣侵犯領海表示遺憾。
2008年11月9日中華保釣協會在永和市成立,第一屆理事長劉源俊、執行長黃錫麟。
2008年12月8日 中國大陸官方的海洋監測船「海監45」、「海監46」利用日本海上保全廳船隻交班時機,進入12海里以內日本片面劃定的所謂“絕對禁止區”。13日,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中日韓領導人峰會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與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會面時,就釣魚島主權問題發生爭執。
2010年9月7日 日本巡邏船在釣魚島海域兩度衝撞中國漁船,並扣押了中國船長。當日,中國大陸民間保釣人士在北京日本駐華使館前發起抗議示威,香港保釣人士在日本領事館外焚燒日本國旗,手舉抗議標語、高喊“日本滾出釣魚島”,並向日方遞交請願書要求釋放被扣押的中國船長。同時,在廈門的保釣人士原先準備13日出海到釣魚台海域,但因被當地有關部門阻撓而無法成行被迫押後。這次撞船事件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派遣中國漁政執法船對釣魚島海域的巡航常態化。
2010年9月13日 台灣的兩位保釣人士乘坐漁船到釣魚台海域時,遭受日本艦隻攔阻,隨行的海岸巡防署艦艇以探照燈、LED跑馬燈、廣播向日方宣示:「釣魚台為中華民國海域,請勿干擾本國漁民活動,海巡署有保護漁民活動的義務。
2010年9月18日 來自台灣、中國大陸和港澳的華人在日本駐紐約總領事館前集會,是當地20年來最大規模的保釣示威。
2011年1月2日 世界華人保釣聯盟在香港成立。
2012年7月3日世界華人保釣聯盟主席黃錫麟、理事張春明及會員游嘉文等多名民間保釣愛國人士乘坐全家福六號漁船向釣魚島出發,4日上午6點15分左右駛入了釣魚島附近,成功繞釣魚島一周宣示主權。台灣海巡署得知訊息後,立即派出五艘巡防艦艇進行護航。外交部回應,維護釣魚島主權是兩岸的共同責任,並敦促日方不得採取任何危及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中方人員生命、財產安全的舉動;日方則回應聲稱對台灣此舉絕不容忍,外務省也向台灣當局表示了抗議。
2012年8月15日,為回應日本右翼分子登島行動,值日本法西斯分子投降67周年之際,來自香港的保釣人士乘坐“啟豐2號”船隻前往釣魚島宣誓主權。在接近釣魚島時,被日方野蠻撞擊和水炮掃射,保釣船船頭、方向盤被撞損。16時36,分,香港保釣船採取沖灘的方式衝上釣魚島主島,方曉松、曾健成、伍錫堯盧松昌古思堯、陳裕南、王化民等7名保釣人士成功登島並插上中國國旗。之後,被日本海上保全廳當天以“非法入境”嫌疑扣押了包括7名登島勇士在內的14名保釣人士。中國外交部召見日本大使,兩次督促日方無條件放人;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則稱將根據“日本法令”進行嚴肅處理。
2012年9月11日,日本野田政府簽署釣魚島 “買賣契約”,正式將釣魚島“國有化”。對於中方的抗議,日本表示“不接受”。日本官房長官藤村修在記者會上強調稱,“購島”之後,“將不做改變地實施各項工作”。繼中方外交部10日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後,中央電視台天氣預報也正式將釣魚島納入國內地區預報行列。
2012年9月13日,台灣海巡部門派500噸級的連江艦與600噸級的花蓮艦赴釣魚島海域操演護漁。花蓮艦曾參與南海護漁及多次海上救援任務。
2012年9月14日,中國海監50船抵達釣魚島海域。當日6時許,由中國海監50、15、26、27船和中國海監51、66船組成的2個維權巡航編隊,抵達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附近海域進行維權巡航執法。這是我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後,中國海監首次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海域開展的維權巡航執法,通過維權巡航執法行動,體現我國政府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管轄,維護我國的海洋權益。
2012年9月16日中午,歷時三個月的東海伏季休漁結束,浙江、福建等地萬餘艘漁船啟程出海。據統計,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每年進入釣魚島海域作業的漁船有1000多艘。農業部門表示,將做好一切出海護漁維權和執法管理的準備。

歸屬佐證

釣魚島屬於中國還是日本,這個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外交部表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中國對此擁有充分的歷史和法律依據。根據國際法中先占先得的原則,早在明代,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而根據實際管轄原則,自那時起,中央政府就已將釣魚島納入海防範圍,並建港泊船;而從《大陸架公約》來看,釣魚島毫無疑問屬於中國。
一、先占先得,釣魚島從明朝就屬於中國版圖
國際法上領土取得方式最主要的是先占,但是先占一定是對無主地的先占。釣魚島自古以來屬於中國,因此不是國際法意義上的無主地。並不適用於國際法領土取得的“先占”原則。
1、在14、15世紀中國人已經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的史籍,是成書於1403年的《順風相送》,其載:“……北風東涌開洋,用甲卯取彭佳山。用甲卯及單卯取釣魚嶼。南風東涌放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今台灣)頭,至彭家、花瓶嶼在內。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針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書中對釣魚島的名稱做了十分清晰的記錄,表明至少在14、15世紀中國人已經發現並命名了釣魚島。
中國明清兩代冊封使就把釣魚島作為出使琉球海上必經之路的標誌,早於日本人發現釣魚島500多年。此後,琉球國不斷派人到中國朝貢。據中國史書記載,明帝賜閩人善操舟者三十六姓赴琉,以利往來朝貢。
2、明朝政府早已確認釣魚島是屬於台灣的小島群
在明代釣魚島納入中國疆域版圖,已成為既成事實。嘉靖十三年(1534),陳侃在《使琉球錄》中完整記錄了明朝冊封琉球諸大使的航海經歷。其載:“(嘉靖十三年五月)五日始發舟……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今台灣)也。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過平嘉山(今彭佳山),過釣魚嶼(今釣魚島),過黃毛嶼(今黃尾嶼),過赤嶼(今赤尾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路程……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歌舞於舟,喜達於家。夜行徹曉,風轉而東,進尋退尺,失其故處。又競一日,始至其山(即古米山)。有夷人駕船來問,夷通事與之語而去。十三日,風少助順,即抵其國。”其中所謂“十一日夕,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 以及“又競一日, 始至其山……風少助順, 即抵其國”的記述,清楚地指出了明朝與琉球疆域的分界:古米山屬於琉球,而釣魚島在明朝版圖之內。
類似上述的記載在史料中屢見不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成書的《日本一鑒》,由“奉使宣諭日本國”的鄭舜功撰寫。該書更加明確地記錄了釣魚島列島為中國台灣所屬:“小東島,即小琉球,彼雲大惠國。”“小東”、“小琉球”、“大惠國”,即古代對台灣的稱呼。“釣魚嶼,小東小嶼也。”意即釣魚嶼是屬台灣的小島。《日本一鑒》是一部具有官方文書性質的史籍,它反映出明朝政府早已確認釣魚島是屬於台灣的小島群,而釣魚島歸屬中國版圖也已確鑿無疑。
3、甚至在宋、元時期,釣魚島就與福建淵源頗深
據《廈門日報》報導,釣魚島與福建,尤其是閩南的關係,非常深遠。早在南宋乾道七年(公元1171年),鎮守福建的將領汪大猷在澎湖島上建立了軍營,為了確實有效地守衛海疆,汪大猷派遣將士分別屯戍到閩南各島。當時,澎湖列島、台灣和包括釣魚島在內的附屬島嶼,在軍事上都隸屬汪大猷駐紮在澎湖軍事機構的統轄,在行政上則由福建泉州晉江管理,這一歷史事實,在相關歷史文獻中有明確的記載。到了元朝至元年間(公元1264年至1295年),朝廷在澎湖設立巡寨,釣魚島則屬澎湖巡寨所轄。
對閩南歷史研究頗深的文史專家顏立水先生指出,作為泉州府同安縣的下屬機構,澎湖巡寨是一個正式的官派機構。儘管巡寨是同安縣派出的一個機構,但澎湖巡寨管轄的範圍卻相當廣,其中包括了澎湖、台灣及釣魚島等福建沿海各島嶼,說明了當時朝廷對閩海疆的重視。釣魚島成為了當時同安縣屬下的澎湖巡寨直接管理的最東邊的一個島嶼。
二、實際管轄,明清開始中國就對釣魚島實施實際管理
在關於領土爭端的國際法原則中,實際占領要有效必須符合和平性原則,即國家對某一領土宣誓主權的行為沒有遭到別國長期、一貫地抗議或反對,或是“沒有一開始就受到競爭性主權行為的反對。”顯然,中國對於釣魚島的實際管轄,自明代開始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從沒有國家對中國對釣魚島行使主權發出質疑。
1、在明代釣魚島納入了海防範圍
在明代,政府就已經開始對釣魚島實施了有效管轄。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抗倭名將福建總督胡宗憲幕僚鄭若曾著《籌海圖編》,其中《沿海山沙圖》中不但記錄了台灣、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嶼屬於福建海防範圍以內的情況,而且標明了這些島嶼的位置與統管區域。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吏部考功司徐必達根據《籌海圖編》中的“萬裏海防圖”重繪《乾坤一統海防全圖》,圖中釣魚島明確標明在清朝海疆海防範圍內。
天啟元年(1621年)茅元儀《武備志》海防二《福建沿海山沙圖》,明確把釣魚山、黃毛山、赤嶼繪入福建海防區域。此外,鄭若曾《鄭開陽雜著》卷一《萬裏海防圖》福(建)七圖、福(建)八圖,施永圖《武備秘書》卷二《福建防海圖》等圖籍,也都把釣魚嶼、黃毛山和赤嶼繪入福建海防區域之內。
2、清代使節出海還曾舉辦過祭海儀式
清代史籍中有大量有關釣魚島的記載。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第二位冊封使汪楫著《使琉球雜錄》卷5中,記載了使節一行乘船從五虎門出發,經彭佳嶼、釣魚島,第二天到達赤尾嶼的航程。同時記錄了途經釣魚島、赤尾嶼後過溝祭海的情況。根據當時慣例,使節走出清朝所轄屬地時,在“黑水溝”一帶要舉行祭海儀式,以求保平安。
有關“祭海”的記載還見諸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冊封副使周煌編撰的《琉球國志略》、嘉慶七年(1802)冊封使李鼎元著《使琉球記》、嘉慶十三年(1808)冊封使齊鯤著《續琉球國志》、康熙五十八年(1719)冊封使徐葆光著《中山傳信錄》等等。這些文獻均無一例外地記載,琉球海溝是清朝與琉球之間的分界,釣魚島列島在中國疆界之內。
3、清朝官員也曾巡視此地並建港泊船
據《廈門日報》記者查證,清朝監察御史黃叔�巡視台灣後於1722年撰寫的《台海使槎錄》,其卷二“武備”中清晰地記載道:“大洋北有山,名釣魚台(即釣魚島),可泊大船十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舢板。”據專家介紹,文中“崇爻”是形容高聳交錯,“薛坡蘭”則指釣魚島附屬島嶼南小島和北小島等,也就是《籌海圖編》中的橄欖山。這足以證明,清朝政府巡視大員在1722年之前就實地考察過釣魚島列島,並曾建港泊船。
《台海使槎錄》一書還詳細地記載了中國清朝水師營在釣魚島海域巡航的情況,其中稱,巡哨船因島嶼“沿海暗沙險礁”而難以駕駛,只能等漲潮水平時才能進港,否則會擱淺或遇到風暴而無處泊船。改乘幾艘輕盈平底的舢板隨波漂浮也比較容易巡防,還可隨處停泊。當時從事商旅貿易的這種平底船曾在海上來往如織。康熙壬寅五月,清政府水師營曾雇用這種船出海巡邏,遭遇暴風,桅桿折斷而飄至浙江黃�,人船都保住了。
值得一提的是, 2010年09月21日,據《人民日報》報導,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戰爭的前一年,慈禧太后還曾下詔書,將釣魚島賞給郵傳部尚書盛宣懷,作為採藥用地。此詔書中寫道:“盛宣懷所進藥丸甚有效驗。據奏,原料藥材采自台灣海外釣魚台小島。靈藥產於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該卿家世設藥局,施診給藥,救濟貧病,殊堪嘉許。即將釣魚台、黃尾嶼、赤嶼三島賞給盛宣懷為產業,供採藥之用。”
三、《大陸架公約》《波茨坦公告》均佐證了中國主權
1、中國大陸和釣魚島共屬統一大陸架
按照《大陸架公約》確立的“同在一個大陸架上之島嶼歸該國所有”之原則,釣魚列島毫無疑問歸屬中國。
琉球海溝深有二千米,位於琉球群島和釣魚島等島嶼之間,東北端與日本海溝相接,西南與馬里亞納海溝相連,從地理上把琉球群島和中國大陸架截然分開,而釣魚島,黃尾嶼和赤尾嶼卻與台灣島一起,都坐落在水深只有二百米的大陸架上,從大陸架到琉球海溝,海面形成一條寬寬的落際,即黑潮,正如冊封使記錄的那樣“去滄水入黑水”。
清冊封使汪楫1683年所著《使琉球雜錄》中專門做了記載,即冊封船過赤尾嶼後“過郊”時所渡過的“黑水溝”(琉球海溝)就是清朝與琉球海上邊界。文中稱所謂“郊”,指“中外之界”,即清朝與琉球王國的海上邊界。周煌的《琉球國志略》也證實了“黑水溝”是“與閩海界”,很明顯,至少在清初,中國已將琉球海溝作為閩海之界,作為中國和外國琉球的分界線了,理所當然,赤尾嶼到福建之間的所有海域和島嶼都是清政府領地,納入在清朝版圖之中。另外,中國明清兩代的地圖在中國的版圖和海防圖中均明確標出了釣魚島列島。例如,1863年《皇朝中外壹統輿圖》中“大清壹統輿圖”便標出釣魚島列島。
2、《波茨坦公告》規定釣魚島不屬於日本領土
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會議,中、美、英聯合發表《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須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指定其他小島之內。”也就是說,日本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波茨坦公告》公認的日本領土,不僅不包括釣魚島,連沖繩都不是日本領土。《波茨坦公告》也明確解釋了日本作為戰敗國在領土問題上不具備自我解釋能力。日本沒有權利在釣魚島問題上提出中央線劃分的方案。
3、就連日本學者也曾承認釣魚島屬於中國
日本所稱最早發現釣魚島,是日本吞併琉球後的1884年。其時,相距1534年明朝冊封使陳侃所著《使琉球錄》已晚了350多年。關於釣魚島自明代以來即為中國領土,這不僅是中國政府的立場,也是日本著名歷史學家井上清教授經過嚴肅認真考證後得出的結論。井上清曾於1972年撰寫了一部專著,題為《“尖閣”列島――釣魚島的歷史解析》。他指出,作為一個歷史學家,他經過查閱歷史文獻而斷定:釣魚島在日本染指之前並非“無主地”,而是中國的領土。
日本最早有釣魚島記載的書面材料當算1785年林子平所著《三國通覽圖說》的附圖“琉球三省並三十六島之圖”。然而,他也是以中國清朝康熙冊封使徐葆光的《中山傳信錄》為依據的,該圖也是採用中國的“釣魚台”為島名,並將釣魚島和中國福建、浙江用同一淡紅顏色標出,而久米島則同琉球一樣為黃褐色,並照引徐葆光的話稱,久米島是“琉球西南方界上鎮山”。1719年日本學者新井君美所著《南島志》一書中提到琉球所轄36島,其中並無釣魚島。1875年出版的《府縣改正大日本全圖》中也無釣魚島。甚至直到1879年,中國清朝北洋大臣李鴻章與日本就琉球歸屬談判時,中日雙方仍確認,琉球是由36島組成的,其中根本不包括釣魚島等島嶼。
1971年日本左翼報紙《長周新聞》就指責日本不應該非法占有釣魚島;2004年6月,日本學者、橫濱國立大學教授村田忠禧在查證了大量歷史資料後,出版了《尖閣列島(釣魚島)爭議》一書,對中日兩國關於釣魚島的爭議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梳理,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明代以來各種各樣的中國地圖和文獻都把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標註在中國的版圖內。
結語:“我們奉勸日本政府認清形勢,懸崖勒馬,立即停止在釣魚島的一切侵權行動。”――《人民日報》

政府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的聲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1992年2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
一、釣魚島、黃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南嶼、北嶼、飛嶼的領海基線為下列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1、 釣魚島1 北緯25°44.1′ 東經123°27.5′
 2、 釣魚島2 北緯25°44.2′ 東經123°27.4′
 3、 釣魚島3 北緯25°44.4′ 東經123°27.4′
 4、 釣魚島4 北緯25°44.7′ 東經123°27.5′
 5、 海豚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0.7′
 6、 下虎牙島 北緯25°55.8′ 東經123°41.1′
 7、 海星島 北緯25°55.6′ 東經123°41.3′
 8、 黃尾嶼 北緯25°55.4′ 東經123°41.4′
 9、 海龜島 北緯25°55.3′ 東經123°41.4′
 10、 長龍島 北緯25°43.2′ 東經123°33.4′
 11、 南小島 北緯25°43.2′ 東經123°33.2′
 12、 鯧魚島 北緯25°44.0′ 東經123°27.6′
 1、 釣魚島1  北緯25°44.1′ 東經123°27.5′
 二、赤尾嶼的領海基線為下列各相鄰基點之間的直線連線:
 1、 赤尾嶼 北緯25°55.3′ 東經124°33.7′
 2、 望赤島 北緯25°55.2′ 東經124°33.2′
 3、  小赤尾島 北緯25°55.3′ 東經124°33.3′
 4、  赤背北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5′
 5、  赤背東島 北緯25°55.5′ 東經124°33.7′
 1、 赤尾嶼 北緯25°55.3′ 東經124°33.7′
國際反應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李保東大使13日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提交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點基線坐標表和海圖。李保東說:“我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調,釣魚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聖領土。中國人民和政府有決心,也完全有能力捍衛自己國家的主權,維護和捍衛國家的領土完整。”聯合國秘書長助理髮言人14日表示,潘基文已收到檔案,並將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妥為公布。
日本政府單方面所謂“購買”釣魚島的行為在國際社會上也引起很大關注。多國的媒體和專家學者紛紛批評日本政府的這一做法。
韓國首爾大學日本研究所所長朴�熙教授指出,日本政府目前出於國內政治需要放縱了右翼勢力的抬頭,終將會為此付出沉痛的代價。
美國國際行動中心的國際問題專家貝克認為,日本單方面“購島”是錯誤的舉動,是挑釁行為。
俄羅斯之聲電台亞洲部主編菲爾季斯托夫認為,中國是最早對釣魚島有文字記載的國家,日本所謂的“購島”行為是沒有法理依據的,也不利於地區形勢的穩定。
外交部回應我漁船赴釣魚島:將提供必要服務
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昨日在例行記者會上回答中國漁船赴釣魚島問題時表示,中國漁政部門將在該海域對中國漁民正常的生產活動進行管理並提供必要的服務。
有記者問:據報導,中國漁船今天(17日)下午將抵達釣魚島海域。請介紹有關漁船數量和出海時間。另外,有沒有漁政船隨行,具體數量有多少? 
洪磊說,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的固有領土,釣魚島海域是中國漁民的傳統漁場。中國漁民世世代代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從事正常的漁業生產活動。至於休漁期結束後,中國漁民是否會前往以及有多少漁船前往釣魚島海域作業,取決於該海域的漁業資源情況及氣象條件。中國漁政部門將在該海域為中國漁民正常的生產活動進行管理並提供必要的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