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列島的歷史和主權問題

這是一本迄今為止由日本學者撰寫的關於釣魚列島歷史和主權問題最豐富的學術著作。作者井上清是日本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在這本書中,考證了大批中日兩國的歷史文獻資料,非常清晰而具條理地從各個方面來解釋釣魚列島的歸屬問題,有力地證明釣魚列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本書雖是一本考證歷史的學術著作,但卻無繁瑣之感。作者行文流暢生動,全書一氣呵成,極易為一般讀者所閱讀。

內容梗概

在這本著作中,井上清教授重點引用了中國明清兩代出使琉球國使臣、即冊封使的筆述記錄,說明釣魚列島不屬於琉球王國,而屬於中國。琉球介於日本與中國之間,是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明初,琉球群島分立中山、山南、山北三國,後由中山國統一全島,故又稱中山國。1372年(明洪武五年),明太祖遣楊載出使琉球,琉球國王察度以中山王的名義上表稱臣,成為明朝的屬國,此後奉中國年號,使用中國文字和曆法,其國王所在的守禮門內的王宮正殿雖小,但大致仿效北京太和殿式樣而建。都城坐東朝西,表示效忠西邊的中國。又在首都(今首里王城)修建孔廟。定期每二年一次向明朝進貢。而每逢老國王去世或新國王即位,中國循例遣使前往致祭和冊封。這些使臣回國後,均寫有使錄或出使紀要。從1372年(明洪武五年)到1879年(清光緒五年)500多年中,琉球國渡海來華的貢使團有241次,其中明代173次,清代68次。而明清兩朝前往琉球冊封、宣慰的使團有23次,琉球國來華答謝的使團也有23次。目前所能見到的使臣出使記錄,大致有陳侃、高澄撰寫的《使琉球錄》,郭汝霖的《使琉球錄》,汪揖的《使琉球錄》,蕭崇業、謝杰撰寫的《使琉球錄》,夏子陽、王士禎撰寫的《使琉球錄》,李鼎元的《使琉球記》等書。這些使臣的使錄中均記有出使路徑、所經島嶼時刻、中國與琉球國的疆界劃分。
最早記載釣魚列島的歷史文獻資料當推明代永樂年間的手抄本《順風相送》一書。是書現存英國牛津大學德波林圖書館。在“福建往琉球”條下,記述了從福建至琉球使船途經小琉球雞籠山(台灣基隆)、彭家山、釣魚嶼(即釣魚島)、姑美山、赤尾嶼等島嶼,最後進入琉球國境所需要的時間。而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三島之名同時出現於一書,則當推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陳侃、高澄撰寫的《使琉球錄》。是書寫道:“八日出海口,…九日隱隱見一小山,乃小琉球(即台灣)。十日,南風甚迅,舟行如飛,然順流而下,亦不甚動。過平嘉山(即瓶架山),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一晝夜兼三日之程。十一日夕,見姑(古)米山,乃屬琉球者。”
井上清教授在書中引用陳侃、高澄的《使琉球錄》一書中的相關記載時說:“重要的,陳侃以‘久米島乃屬琉球者之說’,以及郭汝霖《使琉球錄》一書中關於‘赤嶼界琉球地方山也’的記載。指出這兩島之間為水深二千公尺的海溝,是什麼島嶼也沒有。因此,陳書將福州航行至那霸最早到達的琉球領地為久米島,記為琉球領(地)。郭書則記載中國最東端的島嶼――赤尾嶼,認為是中國界分琉球的地方山。兩書很明顯地從不同角度來說明一件事情,即中琉的分界。”在評論向象賢監修的琉球國志《中山世鑒》一書時,井上清教授指出,向象賢在政治上是親日派,即使這樣,他在監修這本書時,書中也“完全採納了陳侃、高澄的記述,雲久米島為琉球領土,赤嶼以及其以西則為非琉球領土。說明此事(指中琉這一分界)不僅對於當時中國人,就是對琉球人來說,也是很清楚的”。非常明確地認定釣魚列島不是琉球領土的事實,而且無論在琉球國一方,還是在中國一方,“一點也沒有說到該島等不是中國的領土”。
井上清教授在書中還引用了明朝嘉靖年間胡宗憲為抗倭鬥爭編繪的《籌海圖編》一書中的圖錄來進一步論證釣魚列島屬於中國。他說:“該書卷一沿海山沙圖中幅七、幅八所跨範圍,有福建省羅源縣、寧德縣沿海各島嶼,其中依雞籠山、彭家山、釣魚嶼、花瓶山、黃尾山、橄欖山,赤尾嶼之順序,由西向東接續。此圖也顯示釣魚諸島被算在福建沿海中國所領諸島內。”“《籌海圖編》卷一不只包括福建,舉凡倭寇所襲擾的中國沿海全域之地圖,均按西南地方至東北地方之順序刊載,但不論那一幅,皆不載中國領土以外的地區。若說其中只有釣魚台諸島不屬於中國領土,在書中卻又找不到其根據。總之,不論如何,說釣魚台諸島不是中國領土,此種說法,不過是強詞奪理的夢話而已。”井上清教授引用《籌海圖編》圖錄時還指出:是書卷一為《沿海山沙圖》,在《福建七》、《福建八》兩圖內均清晰地標明雞籠山、彭家山、釣魚嶼、花瓶山、黃尾山、赤嶼等釣魚列島的地理位置,將釣魚列島塗成和中國本土一樣的顏色,列為中國海防區域。這點很重要。因為籌海是為了抗倭鬥爭。軍事圖錄所畫防禦地域屬於國防前沿,即一國疆界所及之地,帶有宣示國家領土主權的重大意義。“把釣魚台諸島列入海上防衛區域內,並標明其位置及其管區,這不外就是橫田(日本國際法學家)所說的在附近的島嶼和陸地上設定行政機關和警察力量”。
井上清教授不僅引用中國冊封使的使琉文獻資料,而且也引用日本學者的有關論述來證明釣魚列島不屬於琉球國,而屬於中國。仙台人林子平著有《三國通覽圖說》一書,書中插圖將釣魚列島塗成與中國本土相同的顏色。對此,井上清教授說:“從這幅圖可以一目了然,子平將釣魚台諸島視為中國領土一事,一點問題也沒有。”
針對日本政府、右翼團體和財團御用的報紙輿論散布的所謂釣魚列島系“無主地”的怪論,井上清教授對釣魚列島領有權提出具有科學性的歷史解釋。他指出冊封使述錄和《籌海圖編》之類的著作具有官方文書的性質,認定釣魚列島“並非是無主地”。“依據歐洲16、17世紀,凡發現新土地者,即為領有者,如果這個法理可以適用,那么釣魚台諸島,除中國外,無其他國家領有。為什麼?因為可以確實證明此島之發現者乃是中國人,其所發現之土地上附以中國名稱,這名稱均屢次記載於中國官方記錄――冊封使的使錄上。”對於井上清教授有關釣魚列島領有權的這個歷史解釋,日本歷史學者喜友銘正嗣表示贊同,也認為“釣魚台列嶼為中國人發現,為中國所有,絕非無主之地”。
井上清教授在是書中還指出釣魚列島在日本未吞併琉球前,就不屬於琉球王國,那么在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後,當然也不屬於日本,這是一定之理。根據井上清教授的這一科學論證,我們還可以以1880年中日琉球問題交涉中,日方提出的“分島改約說”中並不包括釣魚列島,證明釣魚列島不屬於日本的事實。1879年日本悍然吞併琉球後,中國對日提出交涉。李鴻章挽請美國卸任總統格蘭忒從中調停,格氏提出琉球“三分說”。當時日本急於謀求修改中日友好通商條規,希圖獲得西方列強用發動侵略戰爭從中國獲得的“利益均沾”和最惠國待遇等條款。所以,同意琉球“三分說”,即將琉球北部劃歸日本,中部存球祀,南部劃歸中國。當時雙方還簽訂了草約。但因其時中國還忙於同俄國交涉收復新疆伊犁一事,無暇顧此及彼,日本公使穴戶璣不能“久待”,驟然回國,遂至換約未成。不過即使換約,琉球能否獨立存在,大有問題。琉球當時已完全為日本所控制,所謂“三分說”,事實上根本辦不到,它不過是日本以此為誘餌“�我中國”。琉球“三分說”雖未成事實,但有一點,在“三分說”中,並不包括屬於中國的釣魚列島。

作品目錄

一、為何再論釣魚台諸島問題;
二、日本政府等故意歪曲歷史;
三、釣魚島明代以來即為中國的領土;
四、清代記錄中也確認是中國領土;
五、日本先覺者也明記為中國的領土;
六、“無主地先占法理”的反駁;
七、琉球人與釣魚台關係淡薄;
八、所謂“尖閣列島”無一定島名和區域;
九、日本軍國主義的“琉球處理”和釣魚台諸島;
十、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確定獨占琉球;
十一、日本政府覬覦侵奪釣魚台諸島有九年之久;
十二、甲午戰爭時日本偷盜釣魚台諸島並公然奪取台灣;
十三、日本領有尖閣列島在國際法上也屬於無效;
十四、反對侵奪釣魚台諸島是當前反軍國主義的焦點;
十五、補遺。

創作歷程

從書的前言可以得知井上清教授撰寫此書的緣由。自1971年美國國務院宣布次年將琉球群島和包括中國的釣魚列島在內的“西南諸島”“交還”日本後,在日本社會上就出現了一股強烈“衝動”和“狂熱”。“日本政府及以反對軍國主義、帝國主義自居的日本共產黨、日本社會黨和大小商業新聞,皆與帝國主義的日本政府同一步調,不做任何歷史學的證明,而用高壓手段,硬說該地(指釣魚列島)在歷史上是日本的領土,企圖鼓動日本人民投入虛偽的愛國主義、軍國主義的狂流中。”一些軍國主義分子則公開上街遊行,為日美勾結、日本竊奪中國釣魚列島“呼嘯吶喊”。這一切都引起了井上清教授的極大關注和憂憤。
他感到“日本帝國主義為侵略外國領土和煽動虛偽愛國主義的‘國論’,行將錯誤地把日本民族導入明治當年軍國主義的侵略歧途”。為了弄清歷史真相,他自費從京都前往琉球進行實地考察,訪問琉球當地老一輩居民。他說:“據我對於甚為貧乏的琉球史料之認識而言,並沒有關於這些島嶼曾為琉球王國領土的記錄,因此想就教於沖繩人民。幸而在這次旅行中,受到沖繩友人之幫助,我方能確認所謂‘尖閣列島’的任何一島均未為琉球所領有過。不僅如此,我更得知這些島嶼,原來是中國的領土,日本之領有,是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勝利時的事情。……正確言之,應該是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掠奪中國的地方。果真如此,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接受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對日波茨坦宣言開始,根據該宣言的領土條款,即應自動歸還中國。”
井上清教授根據實地調查所得以及查閱的中、日、琉三國歷史文獻資料,最終寫成了《釣魚列島歷史與主權問題的剖析》一書,並於同年交由日本現代評論社正式出版。

點評鑑賞

本書清楚地表明了井上清教授在釣魚列島主權歸屬問題上所秉持的嚴肅立場和態度。井上清教授並不因自己是一個日本人,而不顧歷史事實,昧著良心,去附和日本軍國主義者的一派胡言,而是抱著學術良知和道德勇氣,果敢地站出來,旗幟鮮明地說出釣魚列島屬於中國而不屬於日本。在“日本黨政及輿論盲目鼓吹聲中,登高一呼,當頭棒喝,以歷史事實痛斥他們的錯誤與瘋狂”。我們可以想像,當井上清教授這一著作出版時,他遭到多么大的壓力。然而他卻全不理會這些,甘冒“國家利益的叛國者”的罵名,無論在報刊上著文,還是在學術交流中,始終秉持自己的這一立場和研究觀點,著實令人起敬。像井上清教授這樣面對政治濁流而獨具真知灼見、勇敢表達自己政治觀點的學者並不多見。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像明治時期那樣反對軍國主義、反對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大政治家所擁有的襟懷和遠見。從日本民族的長遠利益和客觀標準看,他無疑是日本一位了不起的愛國者。

成就及影響

井上清教授的這部著作從1971年出版,至今已有四十餘年。當初他寫這本書的主旨在於尊重歷史,將釣魚列島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的事實原原本本地告訴廣大日本民眾,以引起日本“國民的警覺,阻止(政府)錯誤行為的繼續發展”。尤其可貴的是,他在書中以特有的政治敏感,大聲疾呼:反對侵占中國釣魚列島是當前日本“反軍國主義的焦點”。他指出“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中再興起的日本統治階層,完全循著同一形式的途徑,不只受美國的鼓動、援助、指導,甚至接受其指揮,勇往邁進……現在釣魚台諸島是日本開始奪取外國領土的起點,這與過去日本軍國主義是如出一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們目前放任日本統治階層的掠奪釣魚台諸島,那么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亞洲的野心,將加速度地燃遍起來。韓國、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決不會允許日本帝國主義像從前那樣再實行其野心的。”
歷史證實了井上清教授的以上論述。四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右翼政客在所謂爭當正常國家的幌子下,煽動狂熱的軍國主義,擴充武備,與美國合謀,圖謀將竊奪釣魚列島“合法化”,以掠奪釣魚列島四周廣闊的海洋油氣資源,並以此圍阻中國,阻撓中國的崛起與和平發展。正如井上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樣:“不論日本政府如何偽造歪曲歷史,隱瞞事實,玩弄帝國主義的所謂國際法,中國的領土畢竟是中國的領土,日本偷盜的本質未變。”“中國方面堂堂正正地主張釣魚台諸島自古以來便是中國領土,絕不容(日本)此種不法的掠奪。”我以為,不論日本右翼政客玩弄什麼花招,霸占中國釣魚列島的侵略圖謀絕不會得逞。中國人民的“保釣”行動既是為國家領土而爭,也是為真理正義而戰。因此,重讀井上清教授的這部著作,對於我們今天來說,仍不失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相關版本

書名:釣魚列島的歷史和主權問題
作者:井上清
出版社:七十年代雜誌社
出版時間:1973年
頁數:146頁

作者簡介

井上清,一九一三年出生於日本的高知縣;二00一年逝世。一九三六年在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畢業。曾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教授,專攻日本歷史。著作有:《條約改正》、《日本現代史 ─ 明治維新》、《日本之軍國主義》、《部落問題之研究》、《日本女性史》、《現代日本女性史》、《日本之歷史(上、中、下)》、《戰後日本之歷史》、《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等等。
井上清教授長期執教於日本著名學府京都大學,對於日本歷史有很好的研究。他的《日本歷史》、《日本近代史》、《日本現代史》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前後就被譯成中文,為眾多研究和了解日本歷史的中國學者所熟悉。日本歷史上有一個學派叫天義學派,研究問題注重實證研究,類似於我國清代乾嘉考據學派。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西方,倡導學術自由、言論自由,在這一背景下,天義學派實證研究的傳統得以保存和延續下來。這一點,在井上清教授身上得到充分的體現。對於日本歷史和與日本歷史有關問題的研究,井上清教授常常依據史實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而這些見解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嚴肅的科學論證。

其他

選載:為什麼再論釣魚列島問題 
去年(一九七一年)十一月初,我第一次到沖繩旅行。旅行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研究沖繩的近代史和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進行的沖繩決戰的真實情況,特別是為了學習沖繩人民同美軍的二十多年占領統治所進行的偉大鬥爭歷史,設法接觸沖繩的土地和人民,理解和體會沖繩各界人士的想法和情感,並為此收集一些有關文獻。
在旅行當中,也想設法獲得有關所謂《尖閣列島》問題的史料,以便確認這些島嶼究竟是否自古以來就是琉球領土。因為分散在東中國海位於沖繩本島和中國福建省中間的、離台灣基隆東部大約一百二十海里的這些島嶼,目前已成為日本和中國之間爭執領有權的嚴重問題。據我對琉球史的貧乏知識,還沒有找到史料,證實這些島嶼確屬琉球王國領土。因此也想就這一方面的問題請沖繩人士示教。
我在這次旅行中幸得沖繩友人和各界人士的支持,獲得了確認這些所謂《尖閣列島》的任何一個島嶼從未屬於琉球領土,反而一般都認為它原來就屬於中國的。日本領有這些島一嶼是在一八九五年日清戰爭中取勝以後的事情,日本稱這些島嶼為《尖閣列島》也是在九00年(明治三十三年)沖繩縣師範學校教員黑岩恆這樣命名以後的事情。
我知道了這些事情以後覺得這是個嚴重問題。《尖閣列島》──正確的稱呼應當是釣魚列島或釣魚島等島嶼(我將在本論文中闡述其根據)──是日本在日清戰爭中從中國奪取的。那么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中接受對日波茨坦公告向包括中國在內的聯合國投降時起,根據該公告有關領土條款,應當自動地歸還中國。但是現在有些人還在策劃硬把它歸屬日本領土。這難道不是復活日本帝國主義嗎!領土問題往往很刺激國民的感情。反動統治者歷來就是利用領土問題煽動人民的假愛國主義使其狂熱化。復活的日本帝國主義通過極力主張《尖閣列島》的《領有》,企圖使日本人民卷進軍國主義的大漩渦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