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茅柄鏽菌

針茅柄鏽菌

針茅柄鏽菌,鏽菌目柄銹科柄銹屬。夏孢子堆多生於葉上面,肉桂褐色,粉狀;夏孢子寬倒卵圓形,25-33×20-25μm,壁1.5-2μm厚,有細刺,淡褐色,芽孔6-8個,散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針茅柄鏽菌針茅柄鏽菌
夏孢子堆多生於葉上面,肉桂褐色,粉狀;夏孢子寬倒卵圓形,25-33×20-25μm,壁1.5-2μm厚,有細刺,淡褐色,芽孔6-8個,散生。
冬孢子堆生於葉上面,圓形或橢圓形,散生或常互相連合,粉狀,黑褐色;冬孢子橢圓形、矩圓橢圓形或棒形,38-63×18-25(-30)μm,頂端尖或圓,基部漸狹,隔膜處稍縊縮,側壁1.5-2.5μm厚,頂部5-12μm厚,黃褐色或栗褐色,光滑,上細胞芽孔頂生,下細胞芽孔近隔膜,柄淡黃色,長達120μm,不脫落。有時有一室冬孢子。

中國分布:

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Trin.)Nevski北京動物園(8591);河北小五台山(18935;Smith717,UPS),涿鹿(17961);內蒙古:呼和浩特(8590);陝西:靖邊(34330);新疆:塔城(25652,53103),阿克蘇(25653),額敏(53102)。
短花針茅StipabrevifloraGriseb.內蒙古:豐鎮(34331)。

世界分布:

美國,墨西哥,玻利維亞,德國,瑞士,俄羅斯,中國。

本種特點

Greene&Cummins(1958)將此種劃分三個變種,即var.stipae,var.stipae-sibiricae(Ito)H.C.Greene&Cummins和var.stipina(Tranzschel)H.C.Greene&Cummns。後兩個變種是由P.stipae-sibiricaeIto和P.stipinaTranzschel改級而來。他們認為三者的差別僅在於孢子大小略有不同,不夠成為種級差別。戴芳瀾(1979)根據Greene&Cummins的意見也承認了P.stipae的兩個變種。作者研究了采自我國不同地區的標本,並與北美的P.stipae的標本(Barth.N.Amer.Ured.nos.61,663,1777,2061,2166,2269)進行比較,認為我國Achnatherum和Stipa上的柄鏽菌子差異較大,可歸為兩個種,即P.stipae和P.stipae-sipiricae。作者沒能識別出P.stipae和P.lasiagrostis的區別,因此J.(1959)報告的產於河北小五台山的P.lasiagrostis在本志中未予承認。
在內蒙古(HMAS8590)和新疆(HMAS25652)的芨芨草Achnatherumsplendens上曾發現少量休眠夏孢子,其形狀近球形,25-35×23-30μm,壁2.5-4.5μm厚,肉桂褐色,光滑,有6-8個散生芽孔。我們不認為它們不屬於這個種。
本種的春孢子階段AecidiumbigeloviaePeck寄生在多種菊科植物上,尤在紫菀Aster上為多(Arthur,1905a)。據Cummins(1971)描述,春孢子大小為(17-)23-28(-36)×(15-)22-26(-33)μm,壁(1-)2.5-3.5(-5)μm厚。我國紫菀上的春孢子器極為常見。由於本種春孢子大小及壁的厚度變化很大,與PucciniadioicaeMagnus的春孢子階段AecidiumasterumSchweinitz極易混淆,不易區別,在此不引證標本。

盤點真菌微生物系列(八)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八期:鏽菌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