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橋

金龍橋

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城東80公里的金沙江(長江上游)上。又稱梓里橋,為滇蜀交通孔道。始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年),後被雷電擊斷,1938年重修。橋長116米,寬3.5米,高出水面90米。由18根手王鍛造的鐵鏈懸系兩岸,其中16根為承重底鏈,2根為手扶護欄。鐵鏈上鋪木板橋兩頭建有橋亭。亭上楹聯曰:“金沙溯源起,萬里奔流,利普荊湘吳蜀;龍雲喜際會,一元來復,交孚南北西東。

基本信息

金龍橋金龍橋

金龍橋

??? 又名悻里江橋,位於麗江東南今七河鄉下金安村永勝縣大安鄉摔里村之間的金沙江上,距麗江縣城約80餘里。粹里江橋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由提督蔣宗漢捐資建造,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是萬里長江上架設較早,而保存至今的鐵索橋,曾有“萬里長江只一橋”的稱喻。

金龍橋的地理位置

??? 鐵索橋飛架高峽深谷,凌空垂懸於金沙江激流之上,猶如彩虹臥波,? 金龍騰空。橋西岸為巍峨險絕的高山,若刀劈斧削般的絕壁逼臨金江;橋東岸為悻里坡,山勢較緩。此橋自建成起迄本世紀50年代末麗華公路樹底橋建成通車之前,一直成為麗江東路驛道的必經咽喉,維繫著江東永勝、華坪、寧蒗三縣至川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金龍橋外觀
悻里金龍橋橋面單孔淨跨92.3米,引橋(含橋亭)麗江岸長24.2米,永勝岸長15.1米,全長為131.6米;橋寬為3.5米(木板面)。其主體結構是由18根手工鍛制的大鐵鏈懸系兩岸,其中16根為承重底鏈,上橫鋪木板,再直鋪行步木板、橫行釘木檔成為橋面。其餘2根鐵鏈為兩側護欄,高出底鏈80厘米,以扁鋼條作等距支撐。鐵鏈兩端,分別拉設於東西橋亭的地面,再延伸壓入引橋石板下,纏繞錨固於引橋地下地龍石室內的石硫上。 悻里金龍橋建成後,麗江東路驛道暢通,促進了馬幫運輸的發展,麗江與江東各地之間的經濟交流日漸頻繁。1985年,金龍橋被列為麗江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