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鱗小苑

金鱗小苑

金鱗小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公園官家村湖濱,系西湖新十景之一,“金鱗小苑”原來是西湖公園內的一處觀賞金魚的地方,由亭台水榭等一組建築物構成。建有水榭魚廊等園林小品,魚廊玻璃櫥箱內飼養各種名貴金魚。

基本信息

簡介

金鱗小苑金鱗小苑
金鱗小苑位於福建省福州市西湖公園官家村湖濱,系西湖新十景之一,金鱗小苑於1998年8月劃歸省博物院管理,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宋淳熙年間,南宋宗室、福州知州兼福建撫使趙汝愚在西湖上建澄瀾閣,並品題西湖八景,如今西湖僅存古堞斜陽、仙橋柳色、湖心春雨、荷亭唱晚、樣樓望海五景。後1972年恢復公園後,設“金鱗小苑”及兩個金魚養殖場,養殖面積2600平方米,位於西湖官家村。是西湖公園內的一處觀賞金魚的好地方,養殖場的金魚有3大種類:龍種、文種及星球類。體型碩大,色彩艷麗,神態優美靈活,品種有南疇、花壽墾花蝶尾元寶紅及黑龍睛等,其中花蝶尾及花壽星是經過多年雜交培育出的新品種。每年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均前來引種。曾在澳門、新加坡展售,均得好評。

歷史沿革

金鱗小苑金鱗小苑
西湖公園的金魚,始於1949年北后街77號“屏麓山莊”主人鄒鼎先生的獻贈。他飼養金魚有40年經驗,有鳳尾、黑龍睛、獅子頭、望天球、五彩鵝冠、鶴頂紅等珍貴品種。最重的達到0.53公斤,長0.45厘米,1950年初,鄒又將這些珍貴金魚幾十個品種、5000多條及優質魚缸,悉數獻給省人民政府,暫放孔廟(今少年宮)飼養,只供英模代表等參觀。1952年初,移交西湖公園。鄒鼎子女鄒桓等亦來公園專業飼養金魚。1954年展出一條經過四年精心培育、身披五彩鱗甲、頭頂紅玉鳳冠、體重達0.875公斤的五彩鵝冠特大金魚,轟動榕城。1957年公園金魚展覽區擴展到300平方米,這些賞心悅目的“金鱗仙子”,供展覽外,還出售到國內各大城市公園。可惜,“文化大革命”中,公園被砸,全部金魚及養魚設備均遭毀滅。1972年恢復公園後,設“金鱗小苑”及兩個金魚養殖場,養殖面積2600平方米,一個位於西湖官家村,另一個在新店琯路,兩場年產商品金魚9萬尾。金鱗小苑於1998年8月劃歸省博物院管理,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