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守御千戶所城

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金門與馬祖成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的前線,金門城城垣殘存的花岡岩被中華民國國軍拆除改築其他工事,金門城因而只剩下夯土層與部分地基[1]。 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起,藉由金門酒廠的回饋金,開始重建四方城門,但其形制與原貌有別[1],其中重建的南門現為金門酒廠的大門。 而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時金門國家公園又重建了一段古城垣。

金門守御千戶所城位於今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又稱金門城,由江夏侯周德興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四月到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間所築成[1][2],但《滄海紀遺》(1568年,洪受)載說:“金門千戶所城……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得興來築……”,而許志仁於《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中認為金門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落成[3]。而因為浯洲嶼上建了此城,島名遂改為金門[4]。金門一帶除了設有千戶所城之外,還設有官澳、陳坑、峰上、田浦、烈嶼五個巡檢司城。
清朝與鄭成功、鄭經交戰時,金門為鄭家的勢力範圍,兩方交戰期間金門城受到破壞,1680年原本在三藩之亂期間為鄭經所控制的金門再次被清軍攻占後,總兵陳龍一度修築城垣,但後來總鎮署遷到後浦,金門城因而沒落[1]。1949年後,中華民國政府遷至台灣,金門與馬祖成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峙的前線,金門城城垣殘存的花岡岩被中華民國國軍拆除改築其他工事,金門城因而只剩下夯土層與部分地基[1]。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起,藉由金門酒廠的回饋金,開始重建四方城門,但其形制與原貌有別[1],其中重建的南門現為金門酒廠的大門。而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時金門國家公園又重建了一段古城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