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

簡介

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簡稱福建布政司。是明朝在今福建省和台灣省地區的一級行政區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地圖
名,下轄9州和鄭氏台灣。布政使司衙門駐福州府。
編輯本段

歷史沿革

福建布政使司:元屬福建行中書省。吳元年(1367)福州路、邵武路分別改置福州府、邵武府;洪武元年(1368)泉州路、建寧路、延平路、汀州路、興化路、漳州路分別改置泉州府、建寧府、延平府、汀州府、興化府、漳州府;二年(1369)置福建行中書省,治福州府,轄福州府、泉州府、建寧府、延平府、邵武府、汀州府、興化府、漳州府;九年(1376)福建行省改置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成化九年(1473)福寧州升福寧直隸州。
編輯本段

行政區劃

福州府
福州府:元為福州路。吳元年(1367)改置福州府,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隆武元年(1645)更名天興府,定為福京。閩縣:倚郭[城東偏]。南有官母嶼巡司,東偏南有閩安鎮巡司。侯官縣:倚郭[城西南/西偏]。西偏北有竹崎巡司,縣境有五縣寨巡司。長樂縣:東北有石樑礁山巡司;福清縣東有海口鎮巡司,後遷本縣東南為松下鎮巡司;又東南有小祉山巡司,後遷縣東南大祉澳。福清縣:元為福清州[無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為福清縣,仍屬福州府。東南有澤朗山、牛頭門、壁頭山巡司。連江縣:東北有北茭鎮巡司。羅源縣:古田縣:東偏北有杉洋鎮巡司;又南偏西有谷口鎮巡司,尋廢;西北有西溪鎮巡司,尋廢。閩清縣:東有青窯鎮巡司。永福縣:西偏南有漈門巡檢司,後遷縣西偏南嵩口埕,尋復遷漈門。懷安縣:倚郭[城西北偏]。洪武十二年(1379)自府西北徙治府城,萬曆八年(1580)省入侯官縣。
興化府
興化府:元為興化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興化府,二年(1369)屬行省。莆田縣:倚郭。東南有嵌頭巡司,西北有大洋寨巡司,東南有吉了巡司;東有沖沁巡司駐尋陽,後遷縣境興福;東有青山巡司駐武盛里南哨,後遷縣境奉國里;東南有南日山巡司,後遷縣境新安;東北有迎仙寨巡司,後遷縣境鼓樓山;又東南有崎頭巡司,後廢;東南有小峙巡司,後廢。仙遊縣:西有白嶺巡檢司,後遷文殊寨;又東南有楓亭市巡司,後廢;西偏北有潭邊市巡司,後廢。興化縣:正統十三年(1448)省入莆田、仙遊二縣。
建寧府
建寧府:元為建寧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建寧府,二年(1369)屬行省。建安縣:倚郭[城東偏]。東南有籌嶺巡司。甌寧縣:倚郭[城西偏]。北有營頭街巡司。建陽縣:崇安縣:西北有分水關巡司。浦城縣:東有高泉巡司,北偏東有溪源巡司,北偏西有盆亭巡司。松谿縣:北有二十四都巡司;南有東關巡司,後遷縣境烏鞍嶺,再遷縣境鐵嶺,再遷縣境峽橋。政和縣:東偏南有赤岩巡司。壽寧縣:景泰六年(1455)析政和、福安二縣於政和縣楊梅村置壽寧縣,來屬建寧官台山,再遷縣南偏東斜灘鎮。
延平府
延平府:元為延平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延平府,二年(1369)屬行省。南平縣:倚郭。東南有蒼峽巡司,西北有大曆巡司。將樂縣:北偏西有萬安寨巡司。沙縣:北有北鄉寨巡司。尤溪縣:西有英果寨巡司,西南有高才坂巡司。順昌縣:北偏東有仁壽鎮巡司。永安縣:景泰三年(1452)析沙、尤溪二縣於沙縣浮流巡司(永安所)置永安縣,來屬延平府。西偏北有安砂鎮巡司,西南有湖口寨巡司;又西北有黃楊巡司,後廢。大田縣:嘉靖十五年(1536)析尤溪、永安、漳平、德化四縣於尤溪縣大田置大田縣,來屬延平府。東南有花橋巡司;西南有桃源店巡司,自漳平縣來屬;又北有英寨巡司,後廢;西南有安仁隘巡司,後廢。
汀州府
汀州府:元為汀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汀州府,二年(1369)改屬行省。長汀縣:倚郭。西有古城寨巡司。寧化縣:北有安遠寨巡司。上杭縣:永定縣西南有興化巡司駐溪南里古鎮,尋廢,後復置,後遷本縣境峰頭。武平縣:東南有象洞巡司,後遷縣西南懸繩隘;北有永平寨巡司,後遷縣西北貝寨。清流縣:東南有鐵石磯頭巡司。連城縣:元為蓮城縣。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連城縣。西南有北園寨巡司,後遷縣南朗村隘,再遷縣南偏西新泉隘。歸化縣:成化七年(1471)析清流、將樂、沙、寧化四縣於清流縣明溪鎮置歸化縣,來屬汀州府。東北有夏陽巡司。永定縣:成化十四年(1475)析上杭縣於溪南里之田心地置永定縣,來屬汀州府。東南有三層嶺巡司;東北有太平巡檢司,後徙縣北偏東高坡。
邵武府
邵武府:元為邵武路。吳元年(1367)改置邵武府,洪武二年(1369)屬行省。邵武縣:倚郭。東南有水口巡司;又東南有口巡司,後廢;南有同巡巡司,後廢;東北有楊坊巡司,後廢。光澤縣:西有大寺寨巡司駐杉關東。泰寧縣:建寧縣:西有西安巡司駐里心保,後遷縣境丘坊隘,尋廢,又復置西安巡司,再遷縣境新安保之黃泥鋪。
泉州府
泉州府:元為泉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泉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晉江縣:倚郭。東南有祥芝巡司,縣境有烏潯巡司,南偏東有深滬巡司,南有圍頭巡司。南安縣:南有石井巡檢司;又西北有澳頭巡司,後廢;西南有達河巡司,後廢。同安縣:西有薴溪巡司,南有塔頭山巡司,東南有田浦巡司,縣境有陳坑四巡司;西南有白礁巡司,後遷駐縣西口寨;東南有烈嶼巡司,後遷縣南偏東石潯港口;東南廈門島北有官澳巡司,後遷縣境踏石寨;縣境有峰上巡司,後遷縣西下店港口。惠安縣:城東有黃崎巡司,南偏東有獺窟巡司,東南有小[山乍]巡司,東北有峰尾巡司;又東北有塗嶺巡司,縣境有沙格巡司,東南有小兜巡司,俱洪武二十年廢。安溪縣:西北有源口渡巡司,後遷縣境白華堡,尋復遷源口渡。永春縣:西有陳岩寨巡司,洪武年間廢。德化縣:縣境有東西團巡司,後遷縣西北為高鎮巡司。
漳州府
漳州府:元為漳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漳州府,二年(1369)屬行省。龍溪縣:倚郭。縣境有柳營江巡檢司,南有九龍嶺巡檢司。漳浦縣:南偏東有古雷巡司,東南有後葛巡司,東有井尾澳巡司,西偏南有盤陀嶺巡司;東南有青山巡司,洪武二十一年設,後遷縣東偏南月峙;西南有雲霄鎮巡司,洪武二十一年設。龍巖縣:東北有雁石巡司,後遷縣東皞林口。長泰縣:東南有朝天嶺巡司,後遷縣東北溪口。南靖縣:正德十三年(1518)割龍溪縣二十一都五個圖、二十五都七個圖來屬;嘉靖四十五年(1566)自縣西南雙溪之北徙治大帽山麓,萬曆二十三年(1595)復徙故治。北偏西有永豐巡司,西北有和溪巡司;又西南有小溪巡司,後廢;縣境有寒溪巡司,後廢。漳平縣:成化六年(1470)析龍巖縣於九龍鄉置漳平縣,來屬漳州府。南有歸化巡司,後遷縣東析溪口;又東北有溪南巡司,後廢。平和縣:正德十四年(1519)析南靖、漳浦二縣於南靖縣河頭大洋陂置平和縣,來屬漳州府。北有蘆溪巡司,後遷縣境枋頭板,更名漳汀巡司。詔安縣:嘉靖九年末(1531)析漳浦縣於南詔所置詔安縣,來屬漳州府。東有金石、洪淡巡司;西偏南有分水關巡司。海澄縣:嘉靖四十五年末(1567)析龍溪縣一至九都、二十八都之五圖、漳浦縣二十三都之九圖於龍溪縣靖海館(月港)置海澄縣,來屬漳州府。東有海門巡司,後遷縣境青浦社;東北有濠門巡司治海滄洋,後遷縣東北嵩嶼;東偏南有島尾巡司。寧洋縣:嘉靖四十五年末(1567)以龍巖、大田、永安三縣於龍巖縣東西洋巡司置寧洋縣,來屬漳州府。原東西洋巡司,正統十一年設,同年廢。
福寧州
福寧州:元[無倚郭]屬福州路。洪武二年(1369)降為福寧縣,仍屬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升為福寧直隸州,屬布政司。北偏西有柘洋巡司,正統六年置;西北有蘆門巡司,後遷縣北偏東桐山堡;東北有大篔簹巡司,後遷縣東北秦嶼堡;東有清灣巡司,後遷縣東偏北牙里堡;南有高羅巡司,後遷縣東南閭峽堡;南偏東有延亭巡司,後遷縣南下滸堡;又東北有蔣洋、小瀾巡司,後俱廢;西北有小澳、庫溪巡司,後俱廢;西南有藍田巡司,後廢;南有西臼巡司,後廢。寧德縣:洪武二年(1369)直屬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復改屬福寧州。北有東洋麻嶺巡司,後遷縣境涵村,再遷縣東北雲淡門,再遷縣東黃灣,後復遷故治。福安縣:洪武二年(1369)直屬福州府,成化九年(1473)復改屬福寧州。東北有白石巡司,後遷縣南偏東黃崎鎮。

鄭氏台灣

鄭氏台灣: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1661)始,至三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1683)止。承天府:永曆十五年(1661)於赤嵌城置承天府,定為東都明京,十八年(1664)改東都稱東寧。本轄:天興州:永曆十五年(1661)於開化里置天興縣,來屬承天府,十八年(1664)升為天興州。萬年州:永曆十五年(1661)於土墼埕置萬年縣,來屬承天府,十八年(1664)升為萬年州,徙治二贊行(二層營)。澎湖安撫司:永曆十五年(1661)或十八年(1664)於澎湖島置澎湖安撫司。南路安撫司:永曆十八年(1664)於半線置北路安撫司。北路安撫司:永曆十八年(1664)於興隆莊置南路安撫司。思明州:永曆九年(順治十二年,1655)於同安縣永寧中左所置思明州,三十四年(康熙十九年,1680)屬清朝。
編輯本段

軍事衛所

福建都司
福建都司:洪武四年(1371)置福州都衛,治福州府,八年(1375)改置福建都指揮使司。福州左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福州左衛於福州府。福州右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福州右衛於福州府。福州中衛:倚郭。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福州中衛於福州府。福寧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福寧衛於福寧縣城東。大金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大金守御千戶所於福寧縣東南。鎮東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鎮東衛於福清縣東。定海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定海守御千戶所於連江縣東偏北。梅花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梅花守御千戶所於長樂縣東偏北。萬安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萬安守御千戶所於福清縣東南。興化衛:洪武元年(1368)置興化衛於興化府。平海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平海衛於莆田縣東南。莆禧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蒲禧千戶所於莆田縣東南。泉州衛:洪武元年(1368)置泉州衛於泉州府。永寧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永寧衛於晉江縣東南。福全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福全守御千戶所於晉江縣南。金門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金門守御千戶所於同安縣東南金門島。高浦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高浦守御千戶所於同安縣西南。崇武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崇武守御千戶所於惠安縣東南。永寧中左千戶所: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永寧守御中左千戶所於同安縣南廈門(嘉禾嶼)。漳州衛:洪武元年(1368)置漳州衛於漳州府。龍巖中中千戶所:初為漳州衛中千戶所,成化七年(1471)更名龍巖守御中中千戶所,徙治龍巖縣。南詔千戶所:初為漳州衛後千戶所,弘治十八年(1504)更名南詔千戶所,徙治漳浦縣西南(後為詔安縣)。鎮海衛: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鎮海衛於漳浦縣東北。六鰲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六鰲守御千戶所於漳浦縣東偏南。銅山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銅山守御千戶所於漳浦縣南偏西銅山島之西門澳(後為詔安縣東)。玄鍾千戶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玄鍾守御千戶所於漳浦縣西南(後為詔安縣東南)。
福建行都司
福建行都司:洪武元年(1368)置建寧衛於建寧府,四年(1371)升置建寧都衛,仍治建寧府,八年(1375)改置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建寧左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建寧左衛於建寧府。建寧右衛: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建寧右衛於建寧府。浦城千戶所:成化十年(1474)置浦城守御千戶所於浦城縣。建陽衛:明初置建陽衛於建陽縣,後廢。延平衛:洪武元年(1368)置延平衛於延平府。將樂千戶所:洪武四年(1371)置將樂守御千戶所於將樂縣。永安千戶所:正統十四年(1449)置永安守御千戶所於沙縣西南(後為永安縣)。汀州衛:洪武元年(1368)置汀州衛於汀州府。武平千戶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武平守御千戶所於武平縣西南武溪里。上杭千戶所:成化二年(1466)置上杭守御千戶所於上杭縣。邵武衛:洪武元年(1368)置邵武衛於邵武府。
編輯本段

明代部分地名考

明代部分地名考:福寧州柘洋巡司:今柘榮縣;福寧州桐山堡巡司:今福鼎縣;鎮東衛:今福清市海口鎮;平海衛:今莆田市秀嶼區平海鎮;永寧衛:今晉江市永寧鎮;鎮海衛:今漳浦縣前亭鎮鎮海村;大金所:今霞浦縣長春鎮大京村;定海所:今連江縣筱埕鎮定海村;梅花所:今長樂市梅花鎮;萬安所:今福清市東瀚鎮萬安村;莆禧所:今莆田市秀嶼區忠門鎮莆禧村;福全所:今晉江市金井鎮福全村;金門所:今金門縣西南舊城;高浦所:今廈門市杏林區杏林鎮高浦村;崇武所:今惠安縣崇武鎮;永寧中左所:今廈門市;六鰲所:今漳浦縣六鰲鎮;銅山所:今東山縣銅陵鎮;玄鍾所:今詔安縣梅嶺鎮玄鍾村;武平所:今武平縣鐘山鎮武溪村;萬年縣:今台南市;萬年州:今台南縣仁德鄉二行村;思明州:今廈門市;南路安撫司:今高雄縣左營鎮;北路安撫司:今彰化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