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第二波

金融海嘯第二波

金融海嘯第二波正在蔓延,實體經濟惡化開始影響商業銀行,並逐漸向消費領域擴展。近期美歐經濟數據繼續惡化,全球股市再次暴跌,東歐經濟嚴重惡化,今後可能還有垃圾債兌付、信用卡違約等等不確定因素。

(圖)金融海嘯第二波金融海嘯第二波

由於投資者對巨觀經濟擔憂加劇,紐約股市再次全線大幅下挫,道瓊斯指數標準普爾指數跌至1997年來的最低水平,製造業、能源、科技板塊領跌。受此影響,歐洲三大股市隨後均以下跌報收。亞太主要股市全線下跌,A股市場亦受拖累,上證綜指重挫4.56%險守2200點關口。剖析全球股市普跌的深層次原因,核心的一點便是,人們在擔憂:金融海嘯的第二波正捲起浪花朵朵.一個標誌性的事件是,曾兩度獲得美國政府援手、得到注資1500億美元的AIG,如今又爆出了破紀錄的600億美元季度虧損。這就是“金融海嘯第二波”。

產生

(圖)金融海嘯第二波金融海嘯第二波下的商人們

全球金融市場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危機,由“次貸危機”演化成“金融海嘯”,最後變成全球“經濟危機”,形勢發展遠遠超出當初的想像。由此導致一系列金融機構資產損失和資金鍊斷裂,西方已開發國家以金融槓桿支持的消費泡沫被刺破,金融市場短暫而猛烈的解槓桿過程顯得痛苦而漫長,全球金融市場及商品市場因此大幅下挫。

目前“金融海嘯”第二波正在蔓延,實體經濟惡化開始影響商業銀行,並逐漸向消費領域擴展。近期美歐經濟數據繼續惡化,全球股市再次暴跌,東歐經濟嚴重惡化,今後可能還有垃圾債兌付、信用卡違約等等不確定因素,“金融海嘯”是否還有第三波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從國際大經濟周期看,“二戰”以來,國際經濟處於大的上升周期內,前半段由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網路泡沫破滅後,由金融服務和過度消費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經濟全球化步伐加快,國際分工逐漸深化,新興國家儲蓄、生產,西方國家負債、消費的(2G)全球經濟生態鏈逐漸形成。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不但顛覆了西方支持本輪經濟發展周期的金融市場理論,(即數量分析支持下,通過衍生工具作為槓桿創造出巨大的信用貨幣和虛擬資產),還打破了西方民眾槓桿負債和過度消費的生活方式,也摧毀了過度依賴服務和消費的經濟成長模式。海嘯過後,國家、企業及個人都蒙受了巨大的資產負債表損失,如何彌補巨額財務虧損,建立怎樣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金融市場理論和生活方式,目前還沒有定論,但尋求更加平衡的經濟發展模式,更加樸素的金融市場理論,和更符合實際的生活方式一定是一個方向。

金融海嘯第二波產生的渠道將會有三個。第一為首波餘波未了,企業去年第四季業績可能遠差於市場預期;第二為在首波影響下的信貸緊縮及經濟下滑情況出現惡性循環,並反彈至金融市場,引致大幅度調整;第三是貿易保護主義擴散至金融領域。

標桿性事件

(圖)金融海嘯第二波金融海嘯第二波下的人們

花旗銀行美國銀行被國有化或申請破產保護,將是第二波危機中的標桿性事件。“企業債和地方政府債券”將是第二波海嘯的引爆點,尤其是企業債中的垃圾債,其整體違約率將從去年9月的4.5%上升至20%。“屆時,全球商業銀行都將出現重大問題,而黃金價格則會創出歷史新高。”

中國社科院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張明、環球財經首席經濟學家向松祚兩位學者對“金融海嘯第二波”的觀點均不置可否。儘管如此,張明也認為全球金融危機仍將繼續蔓延。他說,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美國經濟步入衰退已非常確定,歐洲經濟則可能會更糟糕,而中國也難以獨善其身。下一階段,金融危機可能會繼續深化,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美國的商業銀行、對沖基金將同時出現問題,兩個問題的疊加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更加嚴重的衝擊。

影響領域

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指出,經過一輪去槓桿化和價格調整,金融市場“火燒連營”的能量已大幅降低,但是製造危機的溫床依然存在。

他認為,可能發生的風暴的領域包括CDS(信用違約掉期)市場,因為雖然銀行同業拆借利率被央行的“零利率”政策打壓下去了,但公司債市場利率仍然高企,銀行惜貸情況依然嚴重,而這將使一批企業倒閉,大量公司債無法償還。進而牽連為它們擔保的保險公司和投資銀行,甚至可能重演雷曼兄弟倒閉的一幕。

CDs市場共有62萬億美元的契約,是目前金額最大的信貸類衍生工具市場,其爆炸能量可想而知。”陶冬指出。

此外,依賴外債的新興經濟體也是一個“定時炸彈”,上海社科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徐明棋指出,隨著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以及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貨幣貶值、外資大量撤離以及經濟大幅滑坡,依賴外債的新興經濟體難以避免地陷入流動性危機,而那些以為能源與商品價格只升不降的原材料輸出國,也多出現財政困難,不得不尋求其他國家的援助。

“之前,由於東歐銀行購買的美國次貸資產規模有限,所以尚能抵禦海嘯第一波。但目前隨著全球經濟衰退進一步深入,資本外逃現象加大,歐盟提供的幫助也有限,這些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將遭遇第二波衝擊。”徐明棋不無悲觀。他強調,新興市場的金融資產價格往往具有聯動性,“一國出事,一片遭殃”,惡性循環曾在過去多次出現,目前東歐形勢尤其嚴峻。

至於銀行系統會不會成為被衝擊的領域,“紅籌之父”、CVC高級顧問梁伯韜指出,不排除這種可能。他強調,從信貸方面看,這次危機遠沒有結束,過去跨國、跨區域的信貸活動頻繁,但目前收縮得很厲害,這會導致企業缺少資金而陷入困境,進而影響到銀行回收欠款。

香港城市大學亞太經濟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黃啟添則強調,西歐銀行尤其是英國主權債務違約問題比較嚴重。儘管歐美銀行在金融海嘯中遭受重創,美國銀行的槓桿率因此降低,但是歐洲銀行的負債仍高。加上之前歐洲銀行在新興市場借貸的激進風格,大量借出的貸款可能因為新興國家企業陷入困境而打了水漂。英國的情況尤其嚴重,一是英鎊對美元急劇縮水,二是包括北石銀行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老牌銀行在內,股價大跌,部分投資性業務都轉為國有化,降低了競爭力。此外,若以資產負債表計算的話,英國銀行資產約值4萬億英鎊,僅僅相當於該國2007年GDP的2.38倍。

應對

(圖)金融海嘯第二波金融危機下採取的一些措施

當全球生態鏈上端的西方國家槓桿化過度消費的經濟模式破滅後,與此相對應的生態鏈末端的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模式也遭受嚴重衝擊,從某種意義上講,去槓桿化的結果可能就是去全球化。近期可以看到,巴西俄羅斯經濟惡化的程度非常嚴重。因此,對本次全球經濟危機的長期性、深刻性需要足夠的重視,海嘯過後,中國也需要根據國際經濟新格局探索新的增長模式。目前,中國政府出台多種刺激經濟政策措施,但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周期影響下,中國國要走出衰退還有相當長的路。 因此,在全球經濟衰退、中國經濟環境低迷的背景下,大投資的戰略應該立足防禦。債券仍是較好的防禦性資產配置品種。

外匯儲備應多元化配置

美國經濟仍在不斷惡化,美國要救自己,要么繼續發行大量美國國債,要么美聯儲繼續大量增加美元供給。這些都將對中國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安全構成很大威脅。

張明也表示,當前中國政府必須高度關注外匯儲備的安全。目前,美國國債有10.8萬億美元的存量,2009年可能再發2萬億美元,如果當前經濟局勢持續下去,中國外匯儲備中的1.3萬億美元資產,將面臨美國國債被拋和美元下跌的雙重風險。

張明認為,中國外匯儲備管理必須轉變思路,進行多元化配置非常必要,而且目前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他建議,中國政府應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用外匯儲備構建能源礦產等戰略儲備資源;二是利用當前股市處於歷史低位,購買國外非金融類大盤藍籌股;三是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建議其他國家向我國貸款,並將貸款與國家利益相結合。

宋鴻兵也表示,中國外匯儲備中持有美國國債的量應該下降,或在外匯儲備資產負債表上配置一定數量的信用違約掉期契約,一方面對美國政府繼續發行美國國債構成一定的壓力,另一方面對外匯儲備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進行對沖。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