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馬尾連

金絲馬尾連

唐松草屬屬於毛莨科,產雲南大理、賓川一帶。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基本信息

金絲馬尾連 馬尾連(賓川) Thalictrum glandulosissimum (Finet et Gagnep.) W. T. Wang et S. H. Wang, sp. nov. ——T. foetidum var. glandulosissimum Finet et Gagnep. in Bull. Soc. Bot. Fr. 50: 619. 1903.

根狀莖短,有多數粗壯鬚根。

莖高60-85厘米,有細縱槽,上部有腺毛(長約0.2毫米),分枝,
金絲馬尾連
約生9枚葉。

葉為三回羽狀複葉;葉片長5-9.5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寬倒卵形、橢圓形或近圓形,長和寬均為0.7-1.6厘米,基部圓形或淺心形,三淺裂,淺裂片全緣或有時中裂片有2-3圓齒,表面密被小腺毛,背面沿脈密被短柔毛,脈平,不明顯,小葉柄長0.5-1厘米;葉軸上的毛長達0.2毫米;葉柄長達4厘米,基部有短鞘。

花序圓錐狀,分枝有少數花;花梗細,長0.3-2厘米;萼片黃白色,橢圓形,在外面中部有少數短毛,早落;雄蕊約23,無毛,長約5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2毫米,頂端有極短的小尖頭,花絲狹線形或絲形,比花葯窄;心皮4-5,無柄,柱頭有狹翅,狹三角形。

瘦果

瘦果紡錘形或斜狹卵形,長約3毫米,密被短毛,稍兩側扁,每側各有2-3條粗縱肋,宿存柱頭長1.2毫米。分布及生境

金絲馬尾連介紹

分布地

產雲南大理、賓川一帶。生海拔2500米山坡草地。模式標本采自大理。

簡介

鬚根深黃色,含小檗鹼,在賓川一帶當作馬尾黃連收購,可治痢疾、腸炎、急性結腸炎、急性咽喉炎等症(雲南省藥品標準)。

開花季節

6-8月開花。

功能用途

白藥麥黃連

根和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滇藥錄》。根及根莖用於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滇省志》[177]。麥黃連:根用於目赤腫痛,黃疸,腸炎,痢疾[78]。馬尾蓮,嘜黃連:根及根狀莖用於熱盛心煩及痢疾,腸炎,腹瀉,急性結腸炎,急性咽喉炎《滇省志》。馬尾連,馬尾黃連:根及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大理資志》。【傣藥】小黃連(德傣):根治炎症,腹瀉《民族藥志二》[177]。

傈僳藥阿耐那這,阿模詩詩

根及根莖治腹瀉,痢疾,眼炎。阿耐耶扒這,阿摸希希:根及根莖主治腹瀉,痢疾,眼赤疼痛《民族藥志二?穂177]。

普米藥馬尾蓮

根及根莖治痢疾,腸炎,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滇藥錄》。根及根莖主治瀉痢,咽喉腫痛,癰腫瘡毒《民族藥志二》[177]。

納西藥這花連,菇格

根治熱病心煩,痢疾,咽喉炎,腸炎,風火牙痛,結膜炎,唇生瘡《民族藥志二》[177]。姑姑:根及根狀莖用於熱盛心煩及痢疾,腸炎,腹瀉,急性結腸炎,急性咽喉炎《滇省志》。

藏藥叉崗

根及根莖治瘟病時疫,血熱,腸熱,黃疸,腸炎,痢疾《藏本草》[177]。

根及根狀莖

苦,寒。清熱燥濕。用於熱盛心煩,痢疾,泄瀉,目赤,咽喉痛,癰腫瘡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