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兩資湯

金水兩資湯具有金水兩資,補肺補腎,平肝生血的功效,主治燥熱之極,己生膹郁之證,兩脅脹滿,不可左右臥,而又不能起床。

基本信息

金水兩滋湯

一、基本特性

【藥物組成】熟地1兩,山茱萸5錢,麥冬1兩,北五味2錢,人參1兩,白芍1兩。

【處方來源】《石室秘錄》卷六。

【方劑主治】燥熱之極,己生膹郁之證,兩脅脹滿,不可左右臥,而又不能起床。

【用法用量】水煎服。

二、特殊療效

摘要: 筆者受其《辨證奇聞》中金水兩滋湯之啟發,以金水兩滋湯加減治療反覆感冒十餘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3 適用人群 反覆感冒、傷風咳嗽、周身不適之患者。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歲,主因反覆感冒3年,咳嗽、失眠、納差3天於2002年6月10日就診。患者3年來每因起居不慎、感風受涼而出現感冒咳嗽、周身不適,服抗感冒藥物......

專題推薦:

陳士鐸,清代山陰人,著名醫家,著有《辨證玉函》、《石室秘錄》、《辨證奇聞》等多部著作因其辨證詳明,構方精當,故被諸多醫者所借鑑。筆者受其《辨證奇聞》中金水兩滋湯之啟發,以金水兩滋湯加減治療反覆感冒十餘例,療效滿意,介紹如下

1 組方 麥冬20~30g、天門冬10g、桔梗10g、甘草10g、熟地20~30g、茯苓10g、山藥15g、肉桂3~6g、紫菀10g、白芥子10g,兒童用藥時,藥量酌減。 2 加減法 少氣懶言,神疲肢軟者加黨參、黃芪、白朮;失眠多夢,心神不安者加酸棗仁、夜交藤、合歡花;納呆食少,脘腹脹滿者加焦三仙、枳殼、砂仁;背酸項強,周身不適者加葛根、白芍、當歸。 3 適用人群 反覆感冒、傷風咳嗽、周身不適之患者。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50歲,主因反覆感冒3年,咳嗽、失眠、納差3天於2002年6月10日就診。患者3年來每因起居不慎、感風受涼而出現感冒咳嗽、周身不適,服抗感冒藥物好轉。但反覆發作,每年約有七、八次之多。3天前又因著涼而出現感冒咳嗽、周身不適,並伴有納差食少,夜寐不安症狀,遂來就診。查:體溫36.9℃,心率86次/min,血壓120/80mmHg,心肺聽診未見異常,肝脾未切及,舌質淡紅,苔白而略厚膩,脈沉細而弦。血常規及胸片均未見異常。診段內傷感冒,證屬肺腎兩虛,兼脾虛氣滯,治以肺腎雙補,健脾安神,方擬金水兩滋湯加減,處方如下:麥冬30g、天門冬15g、桔梗10g、甘草10g、熟地20g、茯苓15g、山藥20g、肉桂6g、紫菀10g、白芥子10g、焦三仙30g、砂仁10g、葛根10g、當歸10g、酸棗仁15g、夜交藤15g,日一劑,水煎服。服藥4劑後,諸症悉除,守方繼服6劑,以鞏固療效,並囑其加強體育鍛鍊,隨訪兩年,未見復發。5 體會 反覆感冒屬中醫內傷咳嗽、內傷感冒範疇,發病多與先天不足或勞損過度、失治誤治有關。腎為先天之本,且久病多入於腎,故本病的發生與腎虛關係密切。腎為肺之子,子病及母,腎虛則肺亦虛,肺虛則肺氣不能充於毛竅,外邪乘而入,則諸症隨之而生,肺氣不旺,前邪未除,後邪又至,故病情反覆發作。且肺虛不能生腎水,反耗腎中之氣,腎臟更虛,故病情纏綿難愈。今用金水兩滋湯肺腎雙補,則子母兩望,正氣盛則外邪自衰,再隨證加減,整體調理,故獲良效。

延伸閱讀:

注意反覆感冒秋冬季節,天氣寒冷且變化較快,極易患感冒。加之現代人由於社會生活緊張,工作壓力大,大氣環境污染,長期工作在空調環境下,缺乏必要的鍛鍊等,均可導致現代人體質下降,肌體抵抗力減弱。特別是老年人、小兒、先天體弱和病後體虛者,患感冒的人就更多,而且感冒反反覆覆,不易痊癒。免疫力低下是反覆感冒的根本原因為什麼老人、婦女、小孩、先天體弱者和病後體虛者很容易感冒,且反反覆覆不易痊癒呢?就是因為機體的免疫力低下所造成的。許多人都認為,感冒只是一種小毛病,但對於一些老年人、小兒、先天體弱和病後體虛的人卻不然。除了一般感冒症狀之外,還有全身無力,說話聲音小,手腳發涼,氣短等症狀,如不及時治療,給機體帶來的傷害會再...

反覆感冒的人就一定體虛嗎?有的人在短時間內反覆感冒,往往就自認為是“體虛”。但是,臨床上所見的反覆感冒的患者並不都是身體虛弱的人。要想搞清這個問題,還要從發病學角度加以分析。中醫發病學認為,任何疾病的發生都有原因,只有原因未闡明的疾病,沒有無原因的疾病。致病的原因,中醫學統稱之為邪氣。但只有邪氣,而沒有使邪氣致病的誘因與素因,也是不能發病的。所謂誘因,就是指那些能夠促使致病原因發揮致病能力的因素。所謂素因,則是指人體察賦素質,包括人體臟腑功能活動的健全情況,以及人體自身所具備的天然的抗病能力和康復能力,統謂之正氣。具體對感冒來說,致病的原因是外感風邪;誘因為勞累過度或起居不慎,致使風邪侵入人體;素因就是人的體質。

中藥金字方劑

中藥方劑即中藥藥方與中藥調劑,是古代醫家經過長期的醫療實踐,將幾種藥物配合起來,經過煎煮製成湯液,即形成中藥方劑。中藥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金蒲湯
金匱銀屑鎮心丸
金鎖秘精丹
金鎖補真丹
金鏃散
金陵種子丹
金陵酒丸
金雀花灰汁
金露紫菀丸
金露解毒丸
金髓散
金髓煎
金髓煎丸
金雞舌散
金黃抱龍丸
金龍丸
金釵石斛丸
金釵石斛圓
石斛膏
金鑰匙散
金鉤釣積丸
金鉤釣食丸
金錢湯
金鈴子圓
金鈴瀉肝湯
金銀丹
金銀人參煮石英服餌方
金銀六君湯
金銀定志湯
金銀湯
金銀煎
金銀白芷散
金銀藤膏
金銀鎖子
金蓮種子方
金蓮種玉丹
金蓮飲子
金葵散
金鎖子丸
金蟬丸
金蟬脫殼方
金螺散
金蟾丹
金蟾肚
金衣八寶坤順丹
金衣至寶錠
金谷散
金豆解毒煎
金貝煎
金連飲
金粟黃芽丹
金精老奴丸
金素丹
金線頂
金肺散
金膽丸
金腺膏
金花一字散
金花如聖散
金花子散
金花煎
金英丸
金英酒
金茱丸
金草丹
金草藥方
金瘡膏藥
金瘡至寶膏
金石清心飲
金砂丸
金竹衣麥門冬湯
金箍膏
金箔如錦丸
金箔鉛粉丹
金箔麝香丸

金粉湯
金粒丹
金液戊土丹
金漆丸
金靈散
金煎藥方
金牙石湯
金牛湯
金狗湯
金玉丸
金玉散
金珠化痰丸
金瓜丸
金甲散
金瘡奇驗續指方
金瘡如聖散
金瘡散
金櫻子膏
金櫻煎
金櫻蓮子散
金櫻酒
金氏七寶丹
金水兩滋湯
金水兩資湯
金水丸
金水八物湯
金水六君子湯
金水寶膠囊
金水湯
金水煎
金沉膏
金沙湯
金沙益散
金沸湯
金波散
金泥煎
金海排石湯
金彈丸
金形如神散
金料散
金鏇散
金星丸
金星膏
金星追涎丹
金朱飲子
金杏丸
金棗丸
金槍膏
金槍鐵扇散
金柏散
金楝散
金櫻丹
金櫻子煎膏
金光明目丸
金鳳化痰膏
金鳳散
金刀散
金刃跌打神效方
金剛接骨丹
金剛活血酒
金創迎刃散
金匱丹
金鎖玉玄丹
金華丸
金華丹
金聖散
金寶膏
金寶赴筵膏
金不換木香丸
金不換神仙膏
金絲接骨丹
金絲散
金絲點眼膏
金絲膏藥
金主杖鹿角霜丸

金主綠雲油
金烏湯
金余散
金倍散
金光復明散
金銀平怒散
金連丸
金玉保和湯
金面花兒
金珠丸
金粟丹
金珠化痰圓
金粟散
金髓丸
金瘡丹
金釵
金銀箔丸
金瘡必效散
金瘡收口藥
金線卻毒丹
金瘡粉散
金線吊白米
金銀花湯
金櫻煎丸
金綿膏
金翼丸
金橘散
金耆散
金氏離洞膏
金水兩潤湯
金銀花膏
金雀萬應膏
金銀補益湯
金色瀉黃飲
金水六君丸
金花一聖散
金鎖正陽丹
金水平調散
金花五味子湯
金鎖十益大安丸
金汁蜜
金汞靈丹
金鎖固陽膏
金沙五苓散
金花明目丸
金花消毒飲
金藥
金花硼砂丸
金花隔紙膏
金蓮種子丹
金液五精丸
金延香附湯加減
金蓮種子仙方
金霜散
金扁水洗劑
金露圓
金蓮酒
金明散
金瘡膏
金星地蟮散
金黃丸
金錢鼠粘湯
金星酒
金星鱔散
金瘡草藥靈散
金瘡蜜藥方
金瘡鐵扇散
金槍散
金蓋散
金槍藥

金石凌
金石散
金櫃散
金桃酒
金陵草煎
金虎湯
金櫻子煎
金砂丹
金光明撥雲散
金科豬肚丸
金光煎
金黛散
金鈴黃柏散
金鳳銜珠丸
金箔丹砂散
金刀獨聖丹
金蟬補漏丸
金箔琥珀丸
金剛活絡丹
金箔茯苓散
金剛防疫丹
金銀丸
金創降真散
金化散
金箔鎮心圓
金鼎湯
金粉地黃膏
金蟾化管丸
金粉膏
金城太守白薇丸
金聲散
金宅龍腦丸
金寶散
金寶神丹
金粉餅
金銀五香湯
金山老艾瓜丸
酒積麥芽丸
金不換內消丸
金液含化靈丹
金蟾酒
金不換神化膏
金不換膏藥
金鎖比天膏
金燈照眼
金龍散
金靈散合龍膽瀉肝湯
金兩黃散
金丸藥
金丹丸
金丹散
金煎藥
金銀地丁散
金豆丸
金井散
金仙散
金牛排石湯
鑒遠湯
金僧散
金犀丸
金蟾脫甲酒
金蟬蛻衣湯
金剛散
金蓮丸
金鯉湯
金絲保嬰丹
金生丸
金玉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