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門之變

金川門之變

金川門之變,宣告了建文朝的終結。朱棣登上帝位,即改元永樂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閏五月,朱元璋駕崩,因太子朱標先於六年前去世,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年號建文,建文帝為加強中央集權,推行削藩政策,先後削除五位親王爵位,這激起了分封北平的皇四叔燕王朱棣的反對,就帶兵南下,公開造反,歷史上稱這場朱家王室的奪權鬥爭為“靖難之役”。

金川門之變金川門之變

建文四年(1402)六月,朱棣兵臨長江,總掌舟師的都督僉事陳碹,在率眾支援主將盛庸途中,反節降燕王,使燕軍順利渡江。

當時的京師應天府(今南京)經過數十年的精心修築,城牆堅厚,防守嚴密。燕王兵臨城下,也不敢貿然進攻,於是先派先鋒劉保率騎兵乾人前往朝陽門等偵察,再用攻心為上的戰術。他命人請來其兄朱標妃常氏到軍中,向寡嫂訴說興兵靖難的原因;又用箭射入一封給弟妹的信,以圖分化瓦解京師防守,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當時,負責防守金川門的是朱元璋第19子谷王朱穗、曹國公李景隆。此門在“寶葫蘆”形南京城的頂口,位於神策門和鍾阜門之間,面對長江,最為衝要。當朱穗、李景隆登城望見燕王的麾蓋時,立即打開城門迎接燕軍入城,京師遂陷落。此時“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雲帝由地道出亡”(《明史》卷4)。

金川門之變,宣告了建文朝的終結。朱棣登上帝位,即改元永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