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行

《金山行》是宋代詩人郭祥正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首句四寫金山孤立江中的雄奇瑰麗。接四句,詩人把自己加入景中,為以下放手寫登臨所見做準備。“捲簾”以下八句,描繪奇觀異景。由山之奇,水之奇,詩人進一步想到了蓬萊仙境,詩轉入議論,將兩者相比,加深景物給人的感覺,然後以依依惜別作結。這首詩極富李白詩的浪漫色彩,想像豐富奇特,意境雄闊宏大,造語奇崛閎肆,音節瀏亮流轉,在宋人七古中別具一格。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金山行

金山杳在滄溟中 ,雪崖冰柱浮仙宮 。

乾坤扶持自今古 ,日月仿佛懸西東。

我泛靈槎出塵世 ,搜尋異境窺神功 。

一朝登臨重嘆息 ,四時想像何其雄 !

捲簾夜閣掛北斗,大鯨駕浪吹長空。

舟摧岸斷豈足數,往往霹靂搥蛟龍 。

寒蟾八月盪瑤海 ,秋光上下磨青銅 。

鳥飛不盡暮天碧 ,漁歌忽斷蘆花風。

蓬萊久聞未曾往 ,壯觀絕致遙應同 。

潮生潮落夜還曉,物與數會誰能窮 ?

百年形影浪自苦 ,便欲此地安微躬 。

白雲南來入長望 ,又起歸興隨征鴻 。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金山:在江蘇鎮江西北,原在江中,明代後沙淤成陸,與南岸相接。 杳:遙遠。

2、滄溟:這裡指煙靄瀰漫的大江中。

3、雪崖冰柱:形容金山聾立江中的檬子。仙宮:指金山上寺院亭閣等建築。

4、乾坤:天地。 扶持:攙扶,輔助。

5、靈槎(chá):即浮槎。傳說中往來於海上和天河中的木筏。《博物志》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來去,不失期。”

6、窺:探看。 神功:神人玄妙神奇的功績。

7、重嘆息:因驚奇而感嘆不已。

8、四時:朝、耋、夕、夜屬一天之四時;春、夏、秋、冬屬一年之四時。鏈這裡主要指一天之四時。

9、霹靂:巨大的雷聲。形容江清的聲勢。

10、寒蟾(chán):指秋月,古代神話以為月中有蟾蜍,故稱“月”為蟾。 瑤海:代指長江。

11、青銅:青銅鏡。

12、不盡:不出。

13、蓬萊:傳說中海上三神山之一,這裡泛指仙境。

14、絕致:絕妙到達極點。

15、數:自然規律。

16、浪:徒然,白白地。

17、安微躬:安頓我這卑微的身軀,等於說在這裡居住。

18、白雲南來:唐人劉肅《大唐新語、舉賢》記載:“(閻立本)特薦(狄仁傑)為并州法曹,其親在河陽別業,仁傑赴任於并州。登太行,南望白雲孤飛,謂左右曰:‘我親所居,近此雲下!’悲泣,佇立久之,侯雲移乃行”。

19、隨征鴻:像候鳥大雁一樣應時而歸。

白話譯文

金山縹渺隱現在茫茫江水中;雪浪澎湃,冰濤直立,浮沉著山上的仙宮。

山自古以來支撐著天與地,太陽和月亮仿佛懸掛在它的西和東。

我乘著只小船來到這裡,似乎脫離了塵世;探幽訪奇,這神異境界中的景物,真如鬼斧神功。

登上山頂禁不住再次感嘆,想像這兒四時的景色該是何等地雄壯恢宏。

夜間捲起了高閣的帘子,北斗就掛在窗前;巨大的鯨魚在江面上吹起浪花,直噴高空。

毀壞船隻、衝破堤岸只是小事一樁;往往可見到霹靂震響,擊打著蛟龍。

八月里月光明媚搖盪著清澈的江水;水天一色,月亮似乎隨著江水被上下摩弄。

傍晚的天空一碧如洗,烏兒在天邊飛翔;一陣陣風吹過蘆葦盪,把悠揚的漁歌不時傳送。

久聞海上蓬萊仙島的勝境卻無法前往,眼前這難以比擬的壯麗景色想來與蓬萊相同。

潮水上漲又退落,白天過了又是夜晚;萬物與氣運相會,有誰能把它的奧妙完全弄懂!

人生百年不必飄泊承受無盡的苦難,我想就在這裡安度餘年,從從容容。

遠遠望見白雲從南面飄來,又使我目送著遠飛的大雁,勾起了思鄉的情衷。

創作背景

這首詩具體創作年代已不詳。作者游江蘇鎮江西北矗立江中金山,見山高景奇,於是以奇絕之景為題材,展開豐富的想像,用誇張神異的技巧,以《金山行》為題詠詩一首,來抒發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熱愛生活的情懷。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開門便見山,以四句來狀寫山峰之高與它的天長地久。詩人說,金山遠在那煙波瀰漫的大江之中,它直插雲霄,又值秋涼(下有“八月”之句為證),因此,山峰上早已是雪崖冰柱的世界了,仙宮便飄浮在其間。詩人又說,金山由天地(乾坤)扶持,歷經古今,巋然不變;而日月又仿佛懸在它高高峰頂的東西兩邊,朝夕照耀、千古相伴。一開始,就為金山抹上了一層神異的色彩,從而為全詩奠定了雄壯的基調。

接下四句,詩人便寫自己去登臨金山,“搜尋異境”。靈槎,即指浮槎,為了進一步加濃神話色彩,故換“浮”為“靈”。詩人誇說自己行程:我便乘著靈槎出塵世到金山仙境去,要在那仙山瓊閣中探奇訪勝,窺看造物主的神奇功績。說話之間,他已登上了久已嚮往的金山,送目縱觀,便一下驚詫於眼前天造地設的異境,連連撫膺長嘆。他的思緒此時也隨著多變的景物而快速運轉,腦際一一閃過想像之中的四季風光,又嘆道:是何等雄奇。

下面八句,詩人揮動如椽之筆,描畫了金山秋日異景。其時已是傍晚,詩人留宿在金山寺內的仙閣中。趁著夜幕尚未完全降臨之際,他趕緊憑窗,再次飽看奇景。剛一捲起帘子,便看見北斗七星像個勺子,閃閃發亮,掛在閣前。俯視大江,只見江中恰有一條世所罕見的大鯨,它乘風駕浪,揚起的浪花直吹長空。江上波濤洶湧,被摧毀的船隻、斷裂的堤岸,難以計數。此時,水天已連成一片,一條蛟龍正在興雲作霧,騰挪太空,但陣陣霹靂,又往往把它搥得無處躲藏,景象煞是奇險,不一會兒,又風平浪靜了。八月的寒蟾(活潑潑地跳蕩在瑤海之中,天上月,水中月,上下遙遙相對。蔚藍的天空,這時也像是一面平滑的青銅鏡,高懸在天上,倒映在水中,秋月的光輝就上上下下、一刻不停地磨著這兩面鏡子,把它們磨得纖塵不染。正在這時候,詩人看見一群小鳥兒,飛到了青銅鏡似的藍天之上,它們拚命鼓翅飛啊飛啊,可總也飛不出這蒼茫的暮天;隱隱約約,突然又傳來漁舟唱晚的歌聲,悠揚動聽,別有風味。然而一陣從蘆花里吹來的清風,又忽然刮斷了歌聲,讓他感到十分遺憾。這八句,詩人通過豐富瑰麗的想像,誇張多變的手法,把這神化了的金山風光,寫得絢麗多彩,氣象萬千,宛然如在人目前,其中“鳥飛”二句,據《王直方詩話》說,還大為王安石稱賞。

“蓬萊”四句,寫詩人的思緒由金山想像到蓬萊。詩人既驚喜於金山的無限風光,便由此及彼,想像到久聞其名而至今尚未涉足的蓬萊,它與金山,一為海上神山,一為江中神山,那么,景象的雄偉、景致的奇絕,蓬萊該也是與金山相似的了。像眼前金山,潮生、潮落,各有一番景致;夜還曉,曉還夜,“朝輝夕陰,氣象萬千”,景物與時間、季候運會,則景色的變化,無人能夠看盡。他想蓬萊仙境也是這樣。

最後四句,寫詩人想安身金山的念頭,而又以思歸作結。仙山美景是如此令人陶醉,詩人心中升起一個強烈願望:人生百年,形影不過是世間一過客,不必徒然熬苦自己。我乾脆就在此地安身立命。正在如此打算,卻不料“白雲南來”。故此時南來白雲進入了這位正在長望中的詩人的視野,便使他情不自禁地思念起父母雙親來,而“又起歸興隨征鴻”,決定還是返回人間了。

這首詩,詩人把常見的登山覽景的題材,通過豐富的想像,極度的誇張,寫成了一首別具一格的遊仙式的寫景詩,通篇充滿著神異的色彩,兼之感情奔放,造語奇壯,意境闊大雄偉,音調高亢嘹亮,因而在給人以壯美享受的同時,又激起人們熱愛祖國山河、熱愛生活的強烈感情,它和蘇軾的《游金山寺》詩,同是詠金山風光的名作。

名家評價

宋·王直方《王直方苛話》:功父有《金山行》“島暴不盎暮天碧,漁歌忽斷蘊花凰”,大屬荊公所賞。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功甫《金山行》,造話豪壯。”

作者簡介

郭祥正,北宋詩人,字功父,太平當塗(今屬安徽)人。曾中進士。熙寧年間(1068—1077)知武岡縣,簽書保信軍節度判官。後為王安石所不滿,以殿中丞致仕。元豐年間(1078—1085),知端州。元祐(1086—1094)初期,官至朝清大夫。少有詩名,為梅堯臣所賞識。其詩頗有和李白相似的地方,曾為王安石所稱賞。有《青山集》及其續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