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嶺

金山嶺

金山嶺長城是長城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段之一,位於河北省灤平縣與北京市密雲縣交界處。始建於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為大將徐達主持修建。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抗倭名將薊鎮總兵官戚繼光、薊遼總督譚綸在徐達所建長城的基礎上續建、改建。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級風景區、一級旅遊景點,並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金山嶺金山嶺

概述

金山嶺長城,建於燕山第一峰霧靈山古北口臥虎嶺間的大、小金山之上。南接京郊,北望承德,西去枚邊嶺,東起山海關。城牆沿險峻山勢,蜿廷曲折,高低隱現,乞勢雄偉,登金山嶺極目遠望,長城如一條昂首的巨龍,騰飛在綿延起伏的燕山深處,蔚為壯觀。

金山嶺地處要隘,又是北京的肩背重地,自古兵家必爭。明朝為保護京都安定,於1567年開始修建,僅用了5年時間,就完成了金山嶺長城這一浩大工程。

內部景觀

金山嶺長城建築水平很高,設施完善,構築堅實,布局嚴謹,作為軍事工程,攻守兼固。這一段長城,全長21公里,隨山弈起伏,依山就勢築成。一般高7米左右,下寬6米,上寬5米,可容五馬並騎。城牆構築典雅,樓台密集,在目光所及的30餘公里的防線上,有敵樓戰台100餘座。如把金山嶺長城比做一條掛在燕山脖子上的珍珠項鍊,那么敵樓戰台就像串聯這條項鍊的一顆顆閃光的珍珠。敵樓建築,獨具特色,形式因山而異,布局富有變化,設計精巧,建造精工,裝飾豐富多彩。從外看,有方形、長方形的,扁形、圓形、拐角形的、有單層,也有雙層的,還有三眼敵樓;從樓里看,有平頂、船蓬頂、穹窿頂的,也有四角朝天和八角藻頂的;從用途看,有作戰樓、庫房樓、鋪房樓等。可謂一樓一式,式樣繁多,各具特色。這樣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也為長城其他地段所不及。尤為巧妙的是,樓內呈空心,史籍上稱為“空心台”。這種空心台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士卒站崗放哨、遮風避雨用的磚砌小鋪房。下層樓內有縱橫六條拱道,十個刻有精美花卉浮雕的漢白玉券門。券門四通八達,前後左右連兵自如,上下兩層有石梯相通,這些特點就是八達嶺長城也不具有。

庫房樓,構制壯觀別致,是萬里長城絕無僅有的。坐落在沙嶺口和磚垛口若懸河這兩面三刀個重要關口之間的險要山峰上,是一座在軍事設施上很有代表性的敵樓。在樓內側不遠的平台上,有一間大約30平方米的庫房,用來儲存兵器和食草,因此得名庫房樓。庫房樓構思別出心裁,布局合理,緊靠外側的樓腳下,有一個一人高的圓形戰台,戰台外四十多米的半山腰上,有一道石砌的戰壕。在通往敵樓的通道貌岸然上,築有一道道障牆。障牆上有瞭望孔和箭孔,即使敵人攻上來,也右憑藉障牆,居高臨下,阻擊敵人。即或城牆失陷,仍可據障牆、敵台固守。此外,

在庫房樓前大約200米的兩個山頭上,各建一座烽火台,可以及時觀察到遠方的敵情。真是敵台相望,道道設險,層層設防,步步為營,能攻能守,堅不可摧。像這樣設計周密,保存完好的古代軍事建築,實不多見。

大、小金山樓,是金山嶺長城的又一名樓。小金山樓的小券門相當隱蔽,建在敵樓一側的半樓間,下面是九十度的峭壁,如果敵兵追犯,一定陷入迷魂陣,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大金山樓建築獨具一格,樓上層仿木製的小鋪房,它的椽、檀、檐,都用青磚磨製而成,酷似木製,給人以精巧、細膩之感。金山嶺最高處,聳立著插入雲端的望京樓,登高遠眺,晨曦中能望見北京城廓,夜幕中可見到北京的點點燈火。環固四周,東面霧靈山隱約可見,西面臥虎嶺巍然屹立,南機密雲水庫波光粼粼,北面山濤林海,山峰挺秀,氣象浩瀚。真是景色迷人,美不勝收。

影響

金山嶺長城,作為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作為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驕傲,將永保其青春生命力。如今經過修傅的金,山嶺長城,以它更加恢宏的雄姿,騰躍在河北大地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