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期貨

金屬期貨

是指期貨契約標的為銅、鋁、鉛、鋅、錫、鎳、鈀、鉑、金、銀等金屬的期貨。金屬期貨與農產品期貨有明顯區別,金融期貨價格走勢受經濟發展影響更為明顯。比如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時,全球金屬期貨除黃金外,均出現了連續大幅下挫。中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鋁等出現連續數天的開盤跌停,相比之下,農產品期貨的抗跌性要好些。

基本信息

概述

金屬期貨金屬期貨
金屬是當今世界期貨市場中比較成熟的期貨品種之一。目前,世界上的金屬期貨交易主要集中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業交易所和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尤其是倫敦金屬交易所期貨契約的交易價格被世界各地公認為是有色金屬交易的定價標準。我國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期貨交易,近年來成長迅速。目前銅單品種成交量,已超過紐約商業交易所居全球第二位。在國際期貨市場上上市交易的有色金屬主要有10種,即銅、鋁、鉛、鋅、、金、銀。其中金、銀、鉑、等期貨因其價值高又稱為貴金屬期貨。以黃金、白銀、銅、白金為主要商品。黃金、白銀、銅、白金四類商品是金屬期貨的四大主要產品,其中黃金的主要用途是做為保值、央行儲備及部份交易媒介,其餘商品則是屬於工業用金屬。

金屬期貨品種分類

(1)貴金屬。主要包括黃金、白銀、白金,交易的主要場所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和紐約商業交易所。
(2)一般金屬。包括銅、鋁、鉛、鋅、錫、鎳等,交易的主要場所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目前,我國金屬期貨交易的場所有深圳有色金屬交易所和上海金屬交易所。

發展

在農產品類商品期貨得到廣泛的發展後,金屬期貨市場逐步開始形成,並且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20世紀60-70年代,金屬期貨交易市場最初產生於英國,隨後多家交易所陸續推出。在美國期貨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以倫敦金屬交易所(LONDON METAL EXCHANGE,LME)為代表的歐洲期貨市場也開始加速形成並發展。

金屬期貨一般也叫做有色金屬期貨,有色金屬指除黑色金屬(鐵、鉻,錳)以外的所有金屬,其中,金、銀、鉑、鈀因其價值高被稱為貴金屬。有色金屬質量、等級和規格容易劃分,交易量大,價格容易波動,耐儲藏,很適合作為期貨交易品種,目前交易的主要品種包括銅、鋁、鋅、錫、鎳、鋁合金期貨契約,銅是其中的領頭產品,它也是第一個被設立的金屬期貨交易品種,具有100多年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金屬錫和銅的生產國,隨著工業需求的不斷增長,英國開始進口銅礦石,錫礦石到國內精煉,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由於路途運輸等問題,銅礦石和錫礦石價格經常大起大落,風險很大,當時英國商人和消費者面對銅與錫的價格風險,採取了預約價格的方法,在貨物還沒到之前,就對未來到貨簽訂契約,以保證大量貨物運來時,都可以賣掉,數量有限時,不至於價格暴漲。

1876年倫敦金屬交易所正式成立,主要從事銅和錫的期貨交易,之後,倫敦金屬交易所的交易方式迅速發展,特別是以交易圈方式進行的期貨交易成為當時、乃至現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最主要的交易方式.當時生鐵,鉛和鋅只在交易圈外進行交易,又叫“圈外交易”,1920年,鉛鋅兩種金屬正式在交易圈內進行交易,同時終止了生鐵的交易,在此後的幾十年里,倫敦金屬交易所交易的金屬只有銅、錫、鉛、鋅四種金屬。倫敦金屬交易所從創建以來,一直生意興隆,隨著交易所的不斷擴大,交易品種進一步增加,交易規模不斷擴大,市場機制日趨完善,使之成為業界公認的世界第一大國際性金屬產品交易所,至今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金屬期貨已經從最初的銅、錫兩個品種發展到現在的七個期貨品種,即:銅、鋁、鉛、鋅、鎳、錫、鋁合金,形成了以這七大金屬為代表的國際金屬交易市場。

美國金屬期貨的出現晚於英國,19世界末20世紀初,美國經濟從以農業為主轉向建立現代工業體系,期貨契約的種類逐步從傳統的農產品擴大到金屬,能源類商品。紐約商品交易所(COMMERCE EXCHANGE,COMEX),成立於1933年,由經營皮革,生絲,橡膠和金屬的交易所合併而成,紐約商品交易所現在的交易品種有黃金、白銀、銅、鋁。

從事金屬期貨的交易所中,主要的交易場所有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和我國上海期貨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 ,SHFE),金屬期貨交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獲得了長足的發展,並逐漸走向國際化,在紐約商品交易所和倫敦金屬交易所之間,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之間,投機者利用不同交易所中金屬期貨商品價格變動的差價不斷進行著套利交易,使得三個主要的金屬期貨交易所的價格趨於一致。

作用

投資金屬期貨,主要亦不外乎投機、套期保值和套利,下面僅就這三方面作一較為扼要的詮釋:

投機:

指根據對市場的判斷,把握機會,利用市場出現的價差進行買賣從中獲得利潤的交易行為。投機者可以“買空”,也可以“賣空”。投機的目的很直接-就是獲得價差利潤。

根據持有期貨契約時間的長短,投機可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長線投機者,此類交易者在買入或賣出期貨契約後,通常將契約持有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待價格對其有利時才將契約對沖;

第二類是短線交易者,一般進行當日或某一交易節的期貨契約買賣,其持倉不過夜;

第三類是逐小利者,又稱“搶帽子者”,他們的技巧是利用價格的微小變動進行交易來獲取微利,一天之內他們可以做多個回合的買賣交易。

套期保值(hedge):

就是買入(賣出)與現貨市場數量相當、但交易方向相反的期貨契約,以期在未來某一時間通過賣出(買入)期貨契約來補償現貨市場價格變動所帶來的實際價格風險。

保值的類型最基本的又可分為買入套期保值和賣出套期保值。買入套期保值是指通過期貨市場買入期貨契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上漲而遭受損失的行為;賣出套期保值則指通過期貨市場賣出期貨契約以防止因現貨價格下跌而造成損失的行為。

套期保值是期貨市場產生的原動力,特別是金屬期貨市場,其產生都是源於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現貨價格劇烈波動而帶來風險時自發形成的買賣遠期契約的交易行為。這種遠期契約買賣的交易機制經過不斷完善,例如將契約標準化、引入對沖機制、建立保證金制度等,從而形成現代意義的期貨交易。企業通過期貨市場為生產經營買了保險,保證了生產經營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比如近期鋁價暴漲,某大型鋁廠為防止鋁價下跌導致利潤縮水,在滬鋁漲到15300元/噸以上時,在滬鋁市場上,在不同的契約月份陸續拋售期鋁契約,即使今後鋁價重挫,期市上已將盈利鎖定。

套利(spreads):

指同時買進和賣出兩張不同種類的期貨契約。交易者買進自認為是“便宜的”契約,同時賣出那些“高價的”契約,從兩契約價格間的變動關係中獲利。在進行套利時,交易者注意的是契約之間的相互價格關係,而不是絕對價格水平。

套利一般可分為三類:跨期套利、跨市套利和跨商品套利。

跨期套利是套利交易中最普遍的一種,是利用同一商品但不同交割月份之間正常價格差距出現異常變化時進行對沖而獲利的,又可分為牛市套利(bull spread)和熊市套利(bear spread)兩種形式。例如在進行金屬牛市套利時,交易所買入近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契約,同時賣出遠期交割月份的金屬契約,希望近期契約價格上漲幅度大於遠期契約價格的上帳幅度;而熊市套利則相反,即賣出近期交割月份契約,買入遠期交割月份契約,並期望遠期契約價格下跌幅度小於近期契約的價格下跌幅度。

跨市套利是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套利交易行為。當同一期貨商品契約在兩個或更多的交易所進行交易時,由於區域間的地理差別,各商品契約間存在一定的價差關係。例如倫敦金屬交易所(LME)與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都進行陰極銅的期貨交易,每年兩個市場間會出現幾次價差超出正常範圍的情況,這為交易者的跨市套利提供了機會。例如當LME銅價低於SHFE時,交易者可以在買入LME銅契約的同時,賣出SHFE的銅契約,待兩個市場價格關係恢復正常時再將買賣契約對沖平倉並從中獲利,反之亦然。在做跨市套利時應注意影響各市場價格差的幾個因素,如運費、關稅、匯率等。

跨商品套利指的是利用兩種不同的、但相關聯商品之間的價差進行交易。這兩種商品之間具有相互替代性或受同一供求因素制約。跨商品套利的交易形式是同時買進和賣出相同交割月份但不同種類的商品期貨契約。例如金屬之間、農產品之間、金屬與能源之間等都可以進行套利交易。交易者不斷地進行套利交易,會幫助扭曲的市場價格回復到正常水平,增強市場的流動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