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塔

金子塔

概述 金字塔,在建築學上是指錐體建築物,一般來說基座為正三角形或四方形等的正多邊形,也可能是其他的多邊形,側面由多個三角形或接近三角形的面相接而成,頂部面積非常小,甚至成尖頂狀。古代金字塔,是用石塊堆疊而成,越高使用材料越少,質心接近基座,可以有效抵擋自然災害,因此各地文明的先民,會利用金字塔作為重要記念性建築,如陵墓和寺廟。20世紀70年代開始,由於建築技術的演進,達到輕質化、可塑化、良好的空調與採光,有些建築師會從幾何學選取元素,現代金字塔式建築在世界各地被建造出來。

簡介

金字塔(Pyramids)這一類型的建築物一般用作陵墓或者祭祀之用,因為它的外形像中國的漢字“金”, 所以就叫它金字塔,其實與“金”並沒有關係。金字塔一般指的是埃及金字塔,其他著名的還有瑪雅金字塔、阿茲特克金字塔(太陽金字塔、月亮金字塔)等。

埃及金字塔

古埃及是世界歷史上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埃及國家的象徵,是埃及人民的驕傲。

埃及金字塔是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世界七大建築奇蹟之一。數量眾多,分布廣泛。開羅西南尼羅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帶最為集中。

埃及共發現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開羅郊區吉薩的三座金字塔。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個國王胡夫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風化,頂端剝落10米,現高136.5米;底座每邊長230多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積5.29萬平方米;塔身由230萬塊石頭砌成,每塊石頭平均重2.5噸,有的重達幾十噸;有學者估計,如果用火車裝運金字塔的石料,大約要用60萬節車皮;如果把這些石頭鑿碎,鋪成一條一尺寬的道路,大約可以繞地球一周。據說,10萬人用了30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該金字塔內部的通道對外開放,該通道設計精巧,計算精密,令世人讚嘆。 第二座金字塔是胡夫的兒子哈佛拉國王的陵墓,建於公元前2650年,比前者低3米,現高為133.5米。但建築形式更加完美壯觀,塔前建有廟宇等附屬建築和著名的獅身人面像。 獅身人面像的面部參照哈佛拉,身體為獅子,高22米,長57米,雕象的一個耳朵就有2米高。整個雕象除獅爪外,全部由一塊天然岩石雕成。由於石質疏鬆,且經歷了4000多年的歲月,整個雕象風化嚴重。另外面部嚴重破損,有人說是馬姆魯克把它當作靶子練習射擊所致,也有人說是18世紀拿破崙入侵埃及時炮擊留下的痕跡。 第三座金字塔屬胡夫的孫子門卡烏拉國王,建於公元前2600年左右。當時正是第四王朝衰落時期,金字塔的建築也開始被腐蝕。門卡烏拉金字塔的高度突然 降低到66米,內部結構倒塌。三座金字塔石塊,可在法國國境四周建造一道高三公尺,厚三十公分圍牆。金字塔的斜度都是五十二度,每一石塊密密相連,休想找到縫隙,連刀尖也都插不進,不得不佩服古埃及的度量及工程等一些技術。胡夫金字塔南側有著名的太陽船博物館,胡夫的兒子當年用太陽船把胡夫的木乃伊運到金字塔安葬,然後將船拆開埋於地下。該館是在出土太陽船的原址上修建的。船體為純木結構,用繩索捆綁而成。

胡夫金字塔

 在埃及首都開羅郊外的吉薩,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胡夫金字塔。作為人造建築的世界奇蹟,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剛開始建成時的胡夫金字塔高度為146.59米,底邊長度為230米,是由250多萬塊每塊重約2.5---50噸的巨石壘砌而成的。胡夫金字塔的建成時間大約在距今4700年前,隨著歲月的流逝,在雨雪風沙的擊打之下,今天的胡夫金字塔已經不復當年的雄姿,現在的胡夫金字塔的高度僅為138米,而低邊的長度則是220米,儘管如此,它仍然不失為世界之最,高高矗立在藍天白雲與滿目黃沙之間,蔚為人間的壯觀。

但更為令人吃驚的奇蹟,並不是胡夫金字塔的雄壯身姿,而是發生在胡夫金字塔上的數字“巧合”:人們到現在已經知道,由於地球公轉軌道是橢圓形的,因而從地球到太陽的距離,也就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之間,從而使人們將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149,597,870公里定為一個天文度量單位(現代科學通過精確測量日地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大約為15,000萬公里);如果現在把胡夫金字塔的高度146.59米乘以十億,其結果是14659萬公里正好落在14624萬公里到15136萬公里這個範圍內。事實上,這個數字很難說是出於巧合,因為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線,正好把地球上的陸地與海洋分成相等的兩半。難道說埃及人在遠古時代就能夠進行如此精確的天文與地理測量嗎?

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數字“巧合”還在不斷地出現,早在拿破崙大軍進入埃及的時候,法國人就對胡夫金字塔的頂點引出一條正北方向的延長線,那么尼羅河三角洲就被對等地分成兩半。現在,人們可以將那條假想中的線再繼續向北延伸到北極,就會看到延長線只偏離北極的極點6.5公里,要是考慮到北極極點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動這一實際情況,可以想像,很可能在當年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時候,那條延長線正好與北極極點相重合。

除了這些有關天文地理的數字以外,胡夫金字塔的底部周長如果除以其高度的兩倍,得到的商為3.14159,這就是圓周率,它的精確度遠遠超過希臘人算出的圓周率3.1428,與中國的祖沖之算出的圓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間相比,幾乎是完全一致的。同時,胡夫金字塔內部的直角三角形廳室,各邊之比為3:4:5,體現了勾股定理的數值。此外,胡夫金字塔的總重量約為6000萬噸,如果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所有這一切,都合情合理地表明這些數字的“巧合”其實並非是偶然的,這種數字與建築之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的金字塔現象,也許有可能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結晶。正如有人所說:“數字是可以任人擺布的東西,例如巴黎艾菲爾鐵塔的高度為299.92米,與光速299776000米/秒相比,前者正好是後者的百萬分之一,而誤差僅僅為千分之0.5。這難道僅僅是巧合嗎?還是人們對於光速已經有所了解呢?如果不是為了顯示設計者與建造者的智慧,也就無需在1889年以修建鐵塔的方式來展示這一對比關係。”

事實上,胡夫金字塔的奇異之處,早已超出了地球上人們的想像力。這樣,以胡夫金字塔為典型的大金字塔現象,對於地球人來說,也許始終是一個難解之謎。

階梯金字塔

在古埃及第三王朝以前,墳墓一般是用泥磚砌成的巨大的長方形的墳堆。到第三王朝時,有一個名叫伊姆荷泰普的醫生,想以特殊的方式為國王左塞爾建造墳墓。於是,他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石塊建造了巨大的墳墓,堪稱世界奇蹟。

他先用石塊砌成高約8米,邊長63米的墳堆。以後他又不斷改變計畫,將墳堆設計成重疊式的,即一層接一層地往上加建,逐層縮小,一直加至第六層。之後,他又把這個龐然大物用精緻的白色石灰包起來。竣工時墳堆全高達62米,底部東西長約121米,南北約109米,它是埃及最早的六級梯形金字塔。左塞死後就葬在這座金字塔下面。

階梯金字塔周圍有許多走廊和通道,陳列著雪花石膏和岩石器皿。在有些走廊的牆上,還雕刻有很多飾物,上面鑲嵌著青藍色的類似陶瓷的飾品。在金字塔的周圍,伊姆荷泰普還修建了“北家”“南家”祭殿等其他一些建築物。整個建築面積南北長544米,東西寬277米,四周的石灰岩圍牆高10米。

紅色金字塔是法老薩夫羅在彎曲金字塔附近修建的另一座金字塔。它是埃及最古老的,“真正”的金字塔,底部為邊長約220米的正方形,高約104米。因其主題建築材料採用紅色石灰而得名(表面包裹的裝飾性白色石灰石已所剩無幾)。

彎曲金字塔

彎曲金字塔約建於公元前2600年,位於距離開羅西南27公里處的殺卡拉地區,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在位時期修建的。底部為邊長約189米的正方形,高約105米。其特別之處在於,塔身在超過一半高度的時候,角度發生變化,傾角由於下半部的52度向內彎折成43.5度,這樣金字塔四面看起來是彎曲的。

發展演變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隸制國王的陵寢。這些統治者在歷史上稱之為“法老”。古代埃及人對神的虔誠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個根深蒂固的“來世觀念”,他們甚至認為“人生只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居留,而死後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塵世生活的延續。受這種“來世觀念”的影響,古埃及人活著的時候,就誠心備至、充滿信心地為死後做準備。每一個有錢的埃及人都要忙著為自己準備墳墓,並用各種物品去裝飾墳墓,以求死後獲得永生。以法老或貴族而論,他會花費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建造墳墓,還命令匠人以墳墓壁畫和木製模型繼續從事的駕船、狩獵、歡宴活動,以及僕人們應做的活計,等等,使他能在死後同生前一樣生活得舒適如意。

相傳,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無論王公大臣還是老百姓死後,都被葬入一種用泥磚建成的長方形的墳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馬斯塔巴”。在古埃及叫庇里穆斯(Piremus),有高的含意。後來,有個聰明的年輕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給埃及法老左塞王設計墳墓時,發明了一種新的建築方法。

他用山上採下的呈方形的石塊來代替泥磚,並不斷修改修建陵墓的設計方案,最終建成一個六級的梯形金字塔——這就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雛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層的,因此又稱作層級金字塔。這是一種高大的角錐體建築物,底座四方形,每個側面是三角形,樣子就像漢字的“金”字,所以我們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設計的塔式陵墓是埃及歷史上的第一座石質陵墓。位於薩卡拉的佐塞爾金字塔是這類金字塔較為典型的代表。它建於公元前2750年,是埃及歷史上第一座完全用石頭造的巨大的建築物。

左塞王之後的埃及法老紛紛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為自己修建墳墓,從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營造金字塔之風。由於金字塔起源於古王國時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時期內,因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又被稱為金字塔時代。古代埃及的法老們為什麼要將墳墓修成角錐體的形式,即修成漢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來,在最早的時候,埃及的法老是準備將馬斯塔巴作為死後的永久性住所的。後來,大約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時候,古埃及人產生了國王死後要成為神,他的靈魂要升天的觀念。在後來發現的《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這樣的天梯。同時,角錐體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對太陽神的崇拜,因為古代埃及太陽神“拉”的標誌是太陽光芒。金字塔象徵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陽光芒。因為,當你站在通往基澤的路上,在金字塔稜線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陽光芒。

《金字塔銘文》中有這樣的話:“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猶如拉的眼睛一樣”。後來古代埃及人對方尖碑的崇拜也有這樣意義,因為方尖碑也表示太陽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經過幾千年來的風吹雨打,頂端已經剝蝕了將近10米。在1888年巴黎建築起艾菲爾鐵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邊長230多米,繞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規模的巨大而令人驚嘆以外,還以其高度的建築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塊之間,沒有任何水泥之類的粘著物,而是一塊石頭疊在另一塊石頭上面的。每塊石頭都磨得很平,至今已歷時數千年,就算這樣,人們也很難用一把鋒利的刀刃插入石塊之間的縫隙,所以能歷數千年而不倒,這不能不說是建築史上的奇蹟。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側離地面13米高處有一個用4塊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這個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邊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壓力將會把這個出入口壓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壓力均勻地分散開了。在四千多年前對力學原理有這樣的理解和運用,能有這樣的構造,確實是十分了不起的。

胡夫死後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遠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這是胡夫的兒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於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來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還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個雕著哈夫拉的頭部而配著獅子身體的大雕像,即所謂獅身人面像。除獅是用石塊砌成之外,整個獅身人面像是在一塊巨大的天然岩石上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歷史。

為什麼刻成獅身呢?在古埃及神話里,獅子乃是各種神秘地方的守護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門的守護者。因為法老死後要成為成太陽神,所以就造了這樣一個獅身人面像為法老守護門戶。

第四王朝以後,其他法老雖然建造了許多金字塔,但規模和質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後,隨著古王國的分裂和法老權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盜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從金字塔里拖出來,所以埃及的法老們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裡開鑿秘密陵墓了。

建造方法

法老是古埃及的國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法老為什麼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成的?有人說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來的,事實究竟怎樣。如果說關於金字塔大膽而奇妙的設計的傳說還能為現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規模如此巨大的建造過程就難以令人想像了。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萬塊巨石壘起來的,每塊石頭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噸重。被稱為“西方史學之父”的希羅多德曾記載,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頭是從“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島)開採來的。

不過我們現在知道,石頭多半是本地開採的,修飾其表面的石灰石,是從河東的圖拉開採運來。

在那時開採石頭並不容易,因為當時人們並沒有炸藥,也無鋼釺。埃及人當時是用銅或青銅的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後插進木楔,灌上水,當木楔子被水泡脹時,岩石便被脹裂。這樣的方法在今天看來也許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卻是很了不起的技術。從採石場運往金字塔工地也極為困難。

如何建造的討論已經盛行了幾個世紀,一位學者提出了比較有說服力也比較客觀的說法。他說的是螺鏇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牆壁建成螺鏇式的階梯狀,一邊上樓梯,一邊往上蓋。這樣就不需要用到槓桿,撬棍,起重機,這種提法也比較符合古埃及人的實際情況。

本世紀來,隨著飛碟觀察和研究活動越來越廣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變幻莫測的飛碟上的外星人聯繫起來。他們認為,在幾千年前,人類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這樣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他們經過推算還發現,通過開羅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經線把地球分成東、西兩個半球,它們的陸地面積是相等的。這種“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選擇金字塔建造地點的用意。

然而,一位叫戴維杜維斯法國化學家,提出了一個關於金字塔建造的全新見解,他認為,建造金字塔的巨石不是天然的,而是人工澆築的。他從一位考古學家那裡,得到5塊從埃及胡夫金字塔上取下的小石塊,對它們逐個加以化驗。出乎意料的是,化驗結果證明,這些石塊由貝殼石灰石組成。儘管考古證明,人類在幾千年前就已掌握混凝土製作技術,但這些貝殼石灰石澆築得如此堅如磐石,以至很難將它們與花崗岩區別開來,實在使人難以相信。戴維杜維斯由此推測,當時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是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即將攪拌好的混凝土裝進筐子,抬上或背上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這樣,只要掌握一定的技術,就能澆築出一塊一塊的巨石,將塔一層一層加高,這種做法既“省力”又省工,據他估計,當時在工地上勞動的人僅有1500人,而不是象希羅多德所說的那樣每批都有10萬人。更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這位法國科學家還在石塊中發現了一縷一英寸長的人頭髮。這縷頭髮可能就是他們辛勤勞動和燦爛智慧的見證。但上述這些說法都還是一些推測。但無論如何,修建金字塔,一定是集中了當時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聰明才智,因為它需要解決的難題肯定是很多的。但是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金字塔修起來了,而且屹立了4000多年,這本身就是一大奇蹟。所以,可以說,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結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徵。有的人不相信依靠簡單的協作也可以創造出奇蹟,不相信地球上的人類自身會創造出金字塔這樣的奇蹟,把它說成是天外來客的創造。這顯然是不正確的,這無助於人們探索自己的歷史,認識自己的能力。

建造過程

公元前2480年的古埃及,是胡夫王的統治初期。與每個法老一樣,上任伊始他就準備建造百年後的墳墓。於是,在每個夏天,皇室成員走遍尼羅河流域,從每個村落中選擇身強體健的男子,作為建造大金字塔的勞力,為君王服務。他們被分成10萬人的大群來工作,每一大群人要勞動3個月。這些勞動者中有奴隸,但也有許多普通的農民和手工業者。古埃及奴隸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地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著斜面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時間。

尼羅河水每年定期泛濫,淹沒陸地,滋潤土壤,使耕地肥沃,農業發達。埃及因此成為歷史上最早不必將全部勞力投入到農業生產的國家之一。剩餘的勞動力可以放在其它用途,譬如建造金字塔。滿載勞力的大船將沿著尼羅河水蜿蜒而上,沿途經過兩岸的懸崖和田野,目的地就是現在開羅西南方10公里處的吉薩。埃及神話記載,萬物之初都是渾沌液體,在渾沌中最先出現的乾土呈金字塔形狀,象徵著生命。但古埃及人卻在某種衝動的驅使下,選擇這象徵生命的形狀修建死者的安息之所。新上任的法老胡夫也在相同的衝動下來到沙漠,來此見證他的統治時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儀式。

對於規模如此龐大的巨型建築物來說,穩固是關鍵。建築師計畫使用巨型大理石塊,以遞減的方式層層向上排列,這是最穩定的結構。建造地點選定後將首先被清理剷平,隨後由技藝精湛的石匠打造地基,一大片方整的大理石地面將成為金字塔的核心。

經過粗略估算,修建大金字塔需要500萬噸石頭,需求量雖然龐大,但吉薩附近就可以供應大部分。採石場在金字塔建築地點南面,約有1500名採石工人在那裡工作。由於銅是古埃及人當時掌握的最硬的金屬,因此每名採石工人會配有一把銅製鑿刀。他們用銅鑿刀將巨石鑿開小孔,打入木楔,並在上面澆水,木楔浸水膨脹的力量就可以將石塊脹裂。但銅鑿刀敲擊數十下後就會變鈍,因此需要另一組人用火將鈍鑿軟化,磨利後過水降溫,以便石匠們再次使用。

每塊開採下來的石頭的重量都超過了1噸,有的甚至重達兩噸半,如何運輸是大問題。吉薩當地產一種很特別的黏土,在黏土鋪就的路面上灑水,沉重的石塊就可以在上面滑行,但水量的控制很重要,如果水量不夠反而更加費力。在不適宜灑水的地方,工將匠們就在路面上鋪圓木,讓巨石在圓木上滾動前進。巨型石塊集中到金字塔現場後,就由專門的石匠切削加工,並根據每塊石頭上標註的記號嵌入應該放置的地方。他們僅使用簡單的三角板和鉛錘,就可以把每塊石頭切削打磨得光滑平整,使得石塊之間銜接緊密,甚至在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雨侵蝕後仍然屹立不倒。

胡夫金字塔一共建造了20年。通過建造長長的坡道,以便工人把石塊繼續運到高處。勞工們使用吉薩天然的沙土,用礦石膏和灰泥黏合,堆成長長的斜面,將巨石拉上金字塔。考古學家估計,斜坡的長高比例大約在10:1,這是保證運輸方便和使用最少建築斜坡材料的最佳比例。但當金字塔逐漸變高,這種長長的斜坡就不能適用,因為如此計算,通往塔頂的斜坡長度將達到驚人的4800英尺,所需的建築材料也將是大金字塔的三倍之多。因此在最後的加高工程中,建築師們會選擇建造較省材料的螺鏇型坡道。

距離地面30英尺處有個開口,是19世紀的探險家使用炸藥炸開的,這裡是唯一能看到金字塔內部的地方。在金字塔整齊的外層石塊和內層墓室之間,填充進了不合規格的石料。這也許就是古埃及人加快建造速度的方法。隨著金字塔不斷長高,建築師必須考慮金字塔內部墓室的安排,並預留出通往墓室的廊道。胡夫金字塔內部有三個墓室,第一個在修建地基的時候就開始建造,因為它深入地下600英尺。第二個在金字塔內部約100英尺高的地方,就是所謂的“王后墓室”,自發掘以來便空無一物。公元前2474年,第三個——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陵墓開始動工,這將是胡夫王最後的安息之所。通向墓室的大廊道也同時開始搭建。大廊道全長達153英尺,內壁使用巨型的磨光石灰岩板緊密接合。

大金字塔開始建造後的十幾年,一艘駁船載來了一些來自250公里外亞斯文採石場的特別貨物:9塊巨型花岡岩。每一塊的重量超過50噸,需要200人才能挪動。在建造大金字塔的數百萬石塊中,它們是最重要的。神聖的墓室是金字塔的中心,必須加強保護。在法老的墓室完工之際,這9塊花岡岩將用以建造墓室上方的屋頂。建築師會在每塊花岡岩上用紅赫石畫上中線,以便將巨石置中對齊。巨石的體積和重量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直接摞放,花崗岩就會破裂。最後,為了分散層疊巨石之間的巨大壓力,建築師在每層花崗岩之間都墊上了三角形的楔子,使重量往外分散而非向下壓。九塊岩石最終使用了五塊,並留出了之間的四個空隙。這些空隙高3.5英尺,可以讓人爬行通過。因此當時參與建造金字塔的勞工們得以在空隙間的牆壁上留下了一些塗鴉,隨手拼出的一些人名,有的地方還能看到紅赫石描出的參考線。

當大金字塔建造至約100米高時,最後三分之一高度的材料已經無法從主斜坡運送,因此建築師們倚大金字塔,修建了一條螺鏇而上的“盤山”坡道,以避免加高主坡的額外龐大工程。四稜錐體形狀的頂石的處理和搬運比其它石塊都謹慎,因為它的側邊非常光滑,於是石匠專門在下方做了個向外突出的石栓,工人們鏇轉石塊,就可以讓石栓與下方石塊的溝槽契合,將頂石固定。

頂石放好後,金字塔實際已經搭建完成,但外部塔身仍然需要最後的修整。外圍的螺鏇坡道需要撤除,並加上斜面的石板,使金字塔的外表光滑平整。而現在看到的金字塔已經沒有了外圍的斜面石塊——因為中世紀建造開羅城的時候,這些石塊被取走,作了建築材料。

公元前2460年,不朽的墳墓建成。大金字塔東邊的一條大石子路通往位於尼羅河邊的一座廟宇。那裡將作為胡夫法老遺體的暫放之處。法老的木乃伊轉移到金字塔內部後,根據古埃及的禮俗,會先放在地下墓室,隨後移至第二層墓室,最後才將棺木移到第三個墓室,放進石棺。

金字塔中的科學

英國一位名叫約翰·泰勒的人,是天文學和數學的業餘愛好者,更是金字塔的發燒友,對金字塔有很多驚人的發現。他曾根據文獻資料中提供的數據對金字塔進行了研究。經過計算,他發現胡夫大金字塔包含著許多數學上的原理。首先,他注意到胡夫大金字塔的底角不是60′而是51′。從而發現每壁三角形的等於其高度的平方。另外,塔高與塔基周長的比就是地球半徑於周長的比,因而用塔高來除底邊的2倍,即可求得圓周率。泰勒認為這個比例絕不是偶然的。他證明了古埃及人已經知道地球是圓形的,還知道地球半徑於周長的比例。泰勒的觀念受到了英國數學家查爾斯皮奇斯密斯教授的支持。1864年,史密斯在實地考察胡夫金字塔後。聲稱他發現了更多的胡夫大金字塔的奧秘。如,塔高乘109就等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塔基的周長按照某種單位計算的數據恰為一年的天數,等等。也就是說,大金字塔不僅包含著長度的單位。還包含著計算時間的單位。史密斯的這次實地考察受到了英國皇家學會的讚揚,他被授予了學會的金質獎章。後來,另一位英國人費倫德齊·彼特裡帶著他父親用20年心血精心改進的測量儀器又對著大金字塔進行了測繪。在測繪中,他驚奇地發現,大金字塔線上條、角度等方面的誤差幾乎等於零,在350英尺的長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但是彼特里在調查後寫的書中否定了史密斯關於塔基周長等於一年的天數這種說法。彼特里的書在科學家中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金字塔到底凝結著古埃及人多少知識和智慧,仍是個未解之謎。

金字塔是誰建造的

有人指建塔是奴隸的工作,但根據考古學家發現在金字塔的附近有一些埃及人的墓,按其墓的結構推斷,這並非奴隸的墓而是一般埃及人的墓,相信是在建塔期間去世的工人。從而推翻了由奴隸建塔的理論,而建塔通常是在農閒時建,是一般性的事務,由於埃及人認為法老是地上的神,故他們非常樂於為法老效力。

埃及文化部2010年1月10日發表聲明說,埃及考古隊在開羅近郊的吉薩金字塔區發現金字塔建造工人的墳墓群,證明金字塔是由工人而不是由奴隸建造的。 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秘書長扎希·哈瓦斯說,這些墓穴建於古埃及第四王朝時期,即公元前2575年至公元前2467年。與先前在這一地區發現的金字塔建造者墓穴相似,這些古墓分布情況證明,金字塔由受僱工人而非奴隸建造。 “這些墓穴建在法老(即國王)的金字塔旁,說明墓中所葬這些人絕不是奴隸,”哈瓦斯說,“因為奴隸的墳墓不可能直接建在法老墳墓的旁邊。”

金字塔能

在全世界研究金字塔的浪潮中,真是一迷未解,一謎又起。說法越來越多,也愈來愈離奇,被它吸引的人也日益增加。近三十年來,忽然又冒出一項所謂“新發現”,在西方接連出版了幾十本洋洋灑灑的專著,上百篇的論文,成千上萬人在試驗、探討,它的熱潮正方興未艾。這項“新發現”就是當前回響歐美各國的“金字塔能”。它說的是金字塔形的構造物,其內部產生著一種無形的、特殊的能量,故稱之為“金字塔能”。據說,這種能量有著許多用途和奇特的功效。

故事還得從頭講起。

20世紀40年代,一位名叫布菲的法國人來到埃及,進入胡夫金字塔內參觀。在胡夫墓室內,他發現一些乾癟的小動物的屍體。看樣子它們自己跑進來,已死去很久。室內雖然並不乾燥,但屍體一點也不腐爛發臭。布菲十分納悶,沉思了一會,突然靈機一動,他想可能是金字塔形的建築使它們變成了木乃伊。回國後,他按胡夫金字塔千分之一的比例,用木板製作了一個缺底的小金字塔模型。他把模型按南北方向放置,在中軸線據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即胡夫殯室的位置上安放了一隻剛死的貓。奇怪的現象發生了。過了一些日子,死貓成了一具木乃伊。布菲又對其他的有機物進行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果。此後,捷克無線電工程師卡里爾-杜拜爾偶然翻閱布菲的論文集時,讀到布菲用馬糞製作胡夫金字塔模型試驗情況。杜拜爾心想,這種實驗太容易了,不妨自己也來試試。於是,他用三毫米厚的馬糞紙,按胡夫金字塔的比例,做了幾個30厘米高的模型,進行第一次實驗。結果他吃驚地發現,放在模型內的牛肉、羊肉、雞蛋、花朵、死青蛙、壁虎等果然變乾而不腐。實驗獲得初步成功後,他就與布菲通信,兩人保持著經常地聯繫。

杜拜爾不斷地試驗,探討模型內究竟存在什麼能量。有一次,他將一把刮鬍子刀片放在模型內,滿以為它將變鈍,但結果卻相反,刀片變得更鋒利,他用這把刀片颳了50次鬍子。這樣,他就開始研究金字塔模型對刀片的影響。他做了一個15厘米高的模型,把刀片平放在塔內據塔底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刀片的兩端對準南北方向,模型本身也按南北放置。幾次試驗,結果雷同。一種極其簡單而又神奇的磨刀片器——馬糞紙的胡夫金字塔模型就這樣發明了。

1949年,杜拜爾正式向捷克首都布拉格有關部門申請註冊“法老磨刀片器”的發明權。在捷克,一般專利發明權至多3年即可批准,但這項編號為91304的發明經過了整整10年的周折,直到1959年才批下。其間,杜拜爾竭力說服專利委員會,並向委員會主席通了一個模型。該主席親自進行試驗。最後表示這項發明確有實效,它並不是什麼欺騙或魔術。與此同時,杜拜爾還探索模型磨刀片的原理。杜拜爾在一家無線電研究所工作,他可以了解當時世界上最新的科技情報。並充分利用所里的設備與儀器。他把實驗擴展到收音機、雷達、宇宙線和其他射線中,研究用馬糞紙這樣的絕緣體製成的金字塔模型,其內部的空間產生著什麼樣的震盪,這種震盪又和地球磁場與刀刃之間有什麼關係。最後,他得出一種假設,或稱為一個定理:來自太陽的宇宙微波,通過聚集於塔內的地球磁場,活躍了模型內的震盪波,使刀片“脫水”變鋒利。

金字塔內部

埃及古代奴隸社會的方錐形帝王陵墓,塔內有走廊、階梯、廳室及各種貴重裝飾品。這個通道的橫截面面積為9平方英寸(相當於58平方厘米),位於大金字塔的王后棺木停放室南牆上方大約246英尺(相當於65米)。在這個通道的底部是一個石板,石板上有兩個銅把手。在這個石板後面到底隱藏著什麼,至今沒有人知道。但是,此次這個機器人從通道口進入後,所拍到的情況可能會使我們對這個位於吉薩高原附近的大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

埃及大金字塔牆壁上的這些神秘通道自從1872年被發現以來,人們就對它們的由來進行了種種猜測。一種理論認為,它們是為修築金字塔內部設施的工人提供空氣用的通風口。但是,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么為什麼在工程還沒完成之前,就用正好合適的石制封條給封住洞口了呢?而且,它們為什麼不在金字塔的表面上露出洞口呢?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在這些通道內的石板後面還有一個秘密墓室。

還有一種古老的說法稱這些通道為“星座通道”,因為這些通道的洞口看上去都是指向大犬星座和獵戶星座的方向,可能當時建築的目的就是為了引導法老王的靈魂走上天堂。但是這種理論1993年被一名在德國考古協會工作的工程師魯道夫-甘迪布魯克(Rudolf Gantenbrink)部分推翻了。

瑪雅金字塔

瑪雅文明大約發端於公元前1800年,奇琴伊察則始建於公元5世紀,7世紀時占地面積達25平方公里。瑪雅人在這裡用石頭建造了數百座建築物,這是瑪雅文明發展到鼎盛時期的產物。這些建築不僅高大雄偉,而且雕有精美的裝飾紋,顯示出古瑪雅人高超的建築藝術水平。 奇琴伊察的中心建築是一座聳立於熱帶叢林空地中的巨大金字塔,名為庫庫爾坎金字塔。這座金字塔的設計數據都具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它的底座呈正方形,它的階梯朝著正北、正南、正東和正西,四周各有91層台階,台階和階梯平台的數目分別代表了一年的天數和月數。52塊有雕刻圖案的石板象徵著瑪雅日曆中52年為一輪迴年,這些定位顯然是經過精心考慮的。 在庫庫爾坎金字塔的東面有一座宏偉的四層金字塔上,被稱為勇士廟,廟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圓形的石柱,名為“千柱群”,這些石柱過去曾支撐著巨大的宮殿。它的入口處是一個用巨大石頭雕成的仰臥人形像,古瑪雅人稱它“恰克莫爾”神像,它的後面是兩個張著大嘴的羽蛇神。環繞著這片中心區方圓幾公里內還有很多奇琴伊察舊城的石砌建築,都是同一時代的遺址。

阿茲特克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墨西哥的重要文化古蹟之一,它們以其宏偉、獨特的建築風格和難解的謎團聞名於世,每年吸引著眾多的海內外遊客。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是印第安人阿茲特克文化 特奧蒂瓦坎古城遺蹟的主要組成部分。它坐落在墨西哥城東北40公里的波波卡特佩爾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爾火山山谷間,面積20多平方公里。“特奧蒂瓦坎”在印第安語中的意思是“眾神之都”。

太陽金字塔建於公元2世紀,呈梯形,坐東朝西,內部以250萬噸泥土和沙石堆建而成,外表鋪砌和鑲嵌著巨大的火山石,石頭上雕刻著五彩繽紛的圖案。塔體100萬立方米,分5層,高65米,正面共有236級台階,可直通塔頂。塔頂曾有一座10米高的太陽神廟,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陽神的地方。

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比太陽金字塔晚建約200年,坐北朝南,塔體38萬立方米,分4層,高46米,200多級的階梯直通頂端,每一步梯級傾斜角度都不一樣,耐人尋味。外部疊砌的石塊上繪有色彩斑斕、帶羽毛項圈的蛇頭和用玉米芯組成的象徵雨神的許多壁畫,塔前的寬闊廣場可容納上萬人。 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分別位於特奧蒂瓦坎古城主要街道“黃泉大道”的東側和北端。“黃泉大道”全長4公里,寬45米,南北縱貫全城。街南端為古城的大建築群,是當時宗教、貿易和行政管理中心,如今已成為博物館、商場和管理辦公室的所在地。對面是占地6.75萬平方米的城堡,裡面有一座羽蛇神廟。現在廟宇已毀,但廟基尚存,廟基斜坡上的羽蛇頭栩栩如生。街北端西側是著名的蝴蝶宮,這是當時古城最繁華的地區。宮內石柱上刻有十分精緻的蝶翅鳥身浮雕,形象生動,色彩鮮艷。特奧蒂瓦坎的太陽月亮金字塔無論從其建築規模還是建築藝術來說,都可與埃及的金字塔相媲美。

建造方法

據史料記載,特奧蒂瓦坎古城居民最早出現在公元前800年,到公元450年,該城全盛時期人口多達20萬人。當時農業相當發達,手工業也有一定規模。古城逐漸成為宗教、政治、經貿和社會文化的中心。特奧蒂瓦坎城的影響還擴展到瓜地馬拉等中美洲國家,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直到公元8世紀初,這座古城突然被廢棄成為廢墟,居民也隨之消失。對於特奧蒂瓦坎古城從昌盛走向消亡的原因眾說紛紜。一種說法是由於托爾特克人入侵、焚毀所致,居民因此向南遷徙,直至瓜地馬拉的廣大地區;另一種說法是因瘟疫流行,居民向北遷移並創造了圖拉文化。

科學家們對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迄今也沒有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考古學家發現,太陽金字塔的地基底下是個天然溶洞,溶洞盡頭的四個密室里發現不少古代祭祀文物,但沒有棺槨。因此,他們認為,與埃及的金字塔不同,特奧蒂瓦坎的太陽金字塔不是陵寢,而是一個祭神的場所。

近年來,有的天文學家還提出一種新的觀點,認為特奧蒂瓦坎太陽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的坐向跟銀河系的星象坐標有著某種微妙關係。墨西哥的科學家們也試圖用最先進的介子探測器在特奧蒂瓦坎太陽金字塔內部拍攝透視圖,以解開千年謎團。但不論怎樣,特奧蒂瓦坎遺址精湛的壁畫、雕刻和彩繪陶器都是墨西哥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寶,是印第安人勤勞勇敢和聰明才智的結晶。

建造金字塔的材料主要是本土的石灰岩及由外地運來的花岡岩。石灰岩主要是用作內部之用。如古夫不金字塔就用了2百多萬塊的巨石大部份重2噸左右,據估計大約用了23-30年建成,並有十萬人參與建築;不過他們也同意,所謂的建造,並非從年頭到年尾地進行,而在一年中的三個月期間,尼羅河泛濫而不能耕作時進行。

根據估計,金字塔用了二百三十萬塊石塊堆積而成。假設工人全年無休,,且天工作十時,他們小時需要擺好三十一個石塊(大約二分鐘放好一塊),才能在二十年內完成。但如果工作只在農閒時才進行,那工人的速度必須加快至每分鐘搬運四塊,大約每小時二百四十塊。在沒有任何起重的工具的情況下,人們是如何將重達二噸的石塊搬運,建成如此巨大的塔?這仍然是未解之謎。

東方金字塔西夏王陵

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位於賀蘭山中段東麓,距寧夏銀川市城區(西夏都城興慶府)35公里。陵區東西寬4.5公里,南北長10公里,總面積近50平方公里,陵區內共有9座帝陵,約250座陪葬墓。西夏王陵考古調查與發掘工作是從70年代初開始的,寧夏文物考古工作者先後對5、6、7號陵和3號陵,以及一些陪葬墓進行了局部發掘。

出土遺蹟及文物表明,陵城內建築從南門、獻殿、墓、到陵塔都呈列在由南向北的一條線上,略向西北偏。陵城4個角由群塔組成,其中南邊兩個城牆角各5座塔形建築,北邊兩個城牆角各7座塔形建築,4座城門兩側各3座塔形建築,整個塔形建築高低錯落,襯托底部直徑約34米的中心陵塔。陵塔為一座圓形密檐塔,內部為夯土結構,外檐有裝飾瓦。

從陵園圍牆遺蹟看,底部寬3.5米的陵城為紅色牆體,頂部鋪瓦,其滴水、瓦當有完整而精美的獸形等裝飾圖案。

從出土的建築遺蹟看,陵城東、西、北門均為面闊3間的門屋,沒有城門洞。在西門出土了房頂兩頭用於裝飾的殘高1米餘的鴟吻。南門用於走人,且此門台基長21米、寬12米,墁道上鋪有花磚,面闊也比其它城門寬。

陵城每個角闕分別由5個呈近圓形的夯土台基組成,台基外層以青磚包砌。根據周圍出土的建築裝飾構件推測,其上面原有塔形裝飾性建築。專家們認為,這種由多個近圓形建築組成的角闕目前尚屬首次發現。每座建築物類似亭式塔,並飾以迦陵頻伽。

陵城獻殿為面闊3間、進深3間八角形台基的方形大殿。從獻殿後門到墓道直接進入約20米深的墓室,。由此看出這些建築形制具有西夏佛教的突出特色,但也吸收了中原漢唐文化特色。

同名電影

 導 演: 霍華德·霍克斯

演 員:傑克·霍金斯, 瓊·考林斯 等

配音語言:英語

字幕語言:中文 / 英語

音頻格式:英語(數字杜比2.0),英語(數字杜比5.1)

螢幕比例:1.77:1

片長/集數:102分鐘

內容簡介:《金字塔》講述了古埃及法老迷戀黃金,要求人民建造金字塔,讓他與金銀珠寶永生。而他驕縱的妻子卻在暗中實施她自己的計畫——偷她丈夫的財富與權力……

導演簡介

霍華德·霍克斯:生於印第安納州戈申城,1977年12月26日卒於加利福尼亞州棕櫚泉城。早年攻讀機械工程,曾設計並駕駛飛機。20年代初轉到電影界工作,從1926年導演第一部影片起,在美國電影界活躍了40多年,導演(往往也兼編劇或製片人)了眾多的各種樣式的影片。如The Criminal Code,《疤臉大盜》(1932),是部早期的強盜片,它敘事簡明、緊湊、激烈,被後來的許多強盜片所仿效。他被公認為是最擅長以男性友情和男性鬥爭為主題,導演男性動作片的巨匠。同時他又是描寫女性魅力的天才,是一位製造女明星的名家。

拓展培訓教具

金字塔規格

金字塔材質

1.ABS工程塑膠,強度高、耐腐蝕、耐高溫。

工藝

1.圖案採用絲網刮漆烘乾而成,

2.器材具有攜帶方便,抗折斷性強,無毒無污染,抗風雨。

金字塔外包裝

1.包裝袋採用防水無紡布,並經過包邊處理,不僅結實耐用,更簡潔美觀。

2.拉口式橡筋帶手提袋,方便提攜,又能防止提攜過程中產品滑出。

金字塔操作方式及目標

方式

通過隊員合作,在紛繁的圖形中找出團隊共有的那個圖形。

目標

1.培養團隊里有效溝通的能力。

2.培養成員自動自發的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升團隊執行力。

4.提高成員科學的信息傳遞方法。

產品保養

1.避免尖利物品碰觸產品。

2.產品使用後置於陰涼乾燥處。

3.遠離火源、高溫。

CF地圖——金字塔

地圖名稱:金字塔

對戰模式:團隊競技模式

地圖任務:殺死所有見到的敵人

地圖背景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再現,體現了古代人類的智慧。然而某些人卻利用傳說中提

及的有些人類無法解釋的秘密就藏於此處,以此散播的言論也越來越多。不管是真

是假,此處最大的兩方勢力分別僱傭了保衛者和潛伏者去探索究竟。他們都不想讓

對方搶先一步,於是雙方的拼殺也不可避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