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堆城鉬礦床

金堆城鉬礦床,是中國最著名的斑岩鉬礦,礦區位於陝西省華縣金堆城,處於華北地台南緣的太華地塊中,出露地層為淺變質岩系早前寒武紀的太華群地層。鉬礦床規模巨大,品位較富。

學科:礦床地質學
詞目:金堆城鉬礦床
英文:Jinduicheng molybdenum deposit
釋文:超大型鉬礦床。中國最著名的斑岩鉬礦。礦區位於陝西省華縣金堆城,處於華北地台南緣的太華地塊中,出露地層為淺變質岩系早前寒武紀的太華群地層。礦化與燕山期的花崗斑岩小岩體有密切聯繫。礦體位於背斜鈾部。區內斷裂發育,東西向逆斷層及高角度正斷層、平推斷層控制了礦化。構造裂隙和熱通的脈動性明顯,含礦裂隙以北西向為主,次為北東向等,為熱液充填形成網狀礦體。鉬礦床規模巨大,品位較富。礦體主要產於花崗斑岩內,少數產於外接觸帶的黑雲母角岩中,沿北西至南東向延伸,成礦作用的多階段性表現得十分明顯。為一規模巨大的橢球體長2200米,寬600~800米,垂深500~700米。品位沿走向變化不大,而沿傾向變化大,中部富,下部較貧。礦石有用組分平均:鉬0.099%、銅0.028%、硫2.8%、錸0.002%、硒0.001%~0.005%、碲0.001%。金屬礦物有輝鉬礦和黃鐵礦,並有少量黃銅礦及磁鐵礦、磁黃鐵礦、輝銅礦、方鉛礦、閃鋅礦。脈石礦物以石英為主,並有少量長石、螢石、雲母、綠泥石等。按礦物共生組合,有長石—石英脈型、輝鋁礦—石英脈型、硫化物—石英脈型。輝鉬礦在礦脈中呈浸染狀。圍岩蝕變以鉀長石化、黃鐵礦化、絹雲母化、矽化、黃鐵絹英岩化、絹英岩—雲英岩化及黑雲母化為主。探明金屬儲量,鉬97萬噸。伴生銅22萬噸、硫2219萬噸。鉬精選品位可達47.17%,回收率82.7%,年產三氧化鉬500多噸。金堆城鉬礦成因為高—中熱液礦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