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匱預盟

金匱預盟

宋太祖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的生母杜太后病危前,把趙匡胤和丞相趙普叫到床前,留下一份趙匡胤死後由趙光義(廟號宋太宗)繼承皇位的“遺囑”,並將檔案珍藏在黃金寶櫃裡,這就是“金匱預盟”。

金匱預盟趙匡胤

。《宋史》將這份神秘的“金匱預盟”描繪得有鼻子有眼,但有事實上,所謂“金匱預盟”的來歷非常含糊。第一次編修的《太祖實錄》,居然對這起重大事件未做點滴記載。《宋史》里的“金匱預盟”是後來才加進去的

金匱預盟是真的嗎?

1、傳說趙匡胤被親弟弟趙光義謀殺。
趙匡胤比趙光義大12歲,他們一塊參與了“陳橋兵變”,是趙宋朝廷最重要的奠基人。《宋史》熱情洋溢地讚頌這哥兒倆如何情深意長、肝膽相照。趙光義病了,趙匡胤親自到床頭去服侍,燒艾草熱灸的時候,哥哥惟恐燙壞了弟弟,就先在自己身上燒幾下——手足深情,令人感喟。趙匡胤常對身邊的近臣說:我弟弟就和普通人不一樣,龍行虎步、威風凜凜,將來必定是太平天子;甚至還謙虛地表示:“福德吾所不及。”宋朝皇帝怎么了?“一把手”居然給“二把手”拍馬屁!
至於趙匡胤之死,官方的記錄非常潦草:“癸丑夕,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殯於殿西階……”至於死因,壓根兒沒提。
坊間的猜測五花八門:有的說,死於飲酒過度;還有的說,因腹下腫瘡發作而病亡……其實,最大的嫌疑犯就是最大的受益人——趙匡胤的政治接班人趙光義。《湘山野錄》中記載,趙匡胤死前一晚,天氣極寒,他跟趙光義飲酒,兄弟倆一直喝到深夜,本不該留宿內廷的趙光義卻廝守在皇帝身邊。當夜,趙匡胤發出莫名其妙的呼喊聲,然後就傳出了他的死訊。在太祖駕崩之夜有著諸多疑點。趙光義即位後,親自主持編修《太祖實錄》,並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內容。
2、《太祖實錄》中所謂“金匱預盟”,趙光義即位理由曖昧,難以服人。

金匱預盟趙光義

杜太后認為,趙宋之所以能獲取後周的江山,就是因為周世宗任用了一個小孩子當皇帝,如果是一位壯年英武的君主,絕不會出現“陳橋兵變”。為了不讓這種慘痛的歷史重演,太后令趙匡胤必須選擇一位“長君”做接班人。趙匡胤痛痛快快地答應了,並命趙普記錄下來,將檔案珍藏在黃金寶櫃裡。
杜太后去世時,趙匡胤只有35歲,趙光義23歲。那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趙德昭11歲,趙德芳3歲。誰知道將來會怎么樣呢?趙匡胤也許還能當十年、二十年的皇帝,到那時候,他的親生兒子早已成年,顯然符合“長君”的要求。杜太后是個明白人,絕不可能出此下策。
況且,“金匱預盟”是趙光義登基5年後,經趙普密奏才公布於世的。這種說法,也只能糊弄外星人。
3、趙光義即位後,迫不及待地更改年號,大有造成既成事實的嫌疑。
按理說,先帝去世,新君一般繼續沿用舊有年號,直到第二年才啟用新紀元。可是,趙光義剛即位,就將僅剩兩個月的“開寶九年”改為“太平興國元年”。他的動機只有一個:搶先為自己“正名”。這種出乎常規的提前改元的做法,遭到了史官的公開批評。
4、剪除後患,將“金匱預盟”所囊括的接班人一網打盡。
即便確實存在所謂“金匱預盟”,這份檔案的核心無非是提供了“兄終弟及”的合法根據。那么,有朝一日趙光義撒手人寰,身後事怎么安排?為剪除後患,趙光義不惜對至親骨肉大開殺戒,將親弟弟趙廷美、親侄子趙德昭、趙德芳一一逼上絕路——趙廷美被貶房州,38歲時抑鬱而終;趙德昭被逼自殺,終年30歲;趙德芳暴病而死,年僅23歲。

參考資料:

宋史;太祖實錄;邪批通史—趙匡胤之死迷重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