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兀朮屯糧台

金兀朮屯糧台

金兀朮屯糧台,又名“綏化四方台”,是阿城金代遺址群落的重要邊緣部分。其地理位置在黑龍江省綏化四方台鎮境內,是一座金朝存糧基地遺址,使于軍事用途。四方台鎮位於北國龍江的腹地、諾敏河畔,是綏化市北林區所轄的最大集鎮,是綏化市北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因其境內一座相傳為金兀朮點將點(金兀朮點將台說法,已被專家否定)的四方型土山而得名。該處遺址遺物,可隱約見於大金史冊。據《綏化縣誌》記載:20世紀70年代,在土台西南部位,發現磚砌拱門,以及出土陶罐等。另外,在田間勞作時,場拾得銹跡班駁的箭簇。

基本信息

概述

金兀朮屯糧台金兀朮屯糧台

金兀朮屯糧台-當地始終流傳著詭秘的詛咒。日本修呼海鐵路時,縱向應直穿土包北去,結果鐵路拐個九十度的彎西去。滿州國時期的老人說:日本修鐵路,挖土死了人而改線。日不落《金兀朮賦》云:“土丘如墳墓:隆起於大平原、突兀於蘭河邊、聳立於村落間、對峙於點將台。唯獨公主林木外,葳蕤禿墳出詛咒。”於是,土丘被土人稱為公主墳,迴避之忌諱之。

金兀朮屯糧台-旅遊資源。四方台,自然環境優美。四方台土山,相傳是金兀朮點將台。附近依山傍水,草木蔥蘢。出土的銅鏡,刻著春水秋山圖--儲糧台下呼蘭河緩緩流過,展現了女真人典型的遊牧漁獵民族的生活習慣。女真人,居於白山黑水,善騎射捕撈,生活環境綜合了耕種、打獵、打魚、捕撈等產業,為儲糧台的形成準備了社會基礎。《綏化縣誌》記載:“在縣城東60里處,利民公社境內,有一處古城遺址,相傳叫美妮城(具體位置一直未發現),是完顏兀朮的妹妹美妮公主居住地方”。儲糧台,已被定為省級保護單位,命名為四方台古遺址,碑文:“此台傳說為金兀朮的點將台,據考證,實則為金朝部隊的儲量窖穴”。

金兀朮屯糧台-歷史背景。天眷三年(1140年),五月毀約,攻宋。奪回河陝,宗弼敗於順昌之戰,退回汴梁;又被岳飛大敗於郾城;轉攻潁昌又敗,還汴京。宋乞和,岳飛班師後,河南地淪金,岳飛死。1141年春,兵進淮南,秦檜訂約,稱臣納歲。東淮西以關為界,形成南北對峙---紹興和議。

金兀朮屯糧台-完顏宗弼。辭賦家日不落《金兀朮賦》云:“宗王金兀朮者,乃軍事統帥、重要宰執也。戰場身先士卒,用兵膽略過人,連破宗澤世忠,迫宋上表稱臣。政局不穩獨撐---《金史宗弼傳》云:宗弼蹙宋主于海島,卒定畫淮之約;熙宗舉河南、陝西以與宋人,矯而正之者,宗弼也;宗翰死,宗磐、宗雋、撻懶湛溺富貴,人人有自為之心,宗乾獨立,不能如之何,時無宗弼,金之國勢亦曰殆哉。”。因此,世宗曰:“宗翰之後,惟宗弼一人。‘非虛言也。”。

金兀朮屯糧台-巨大的糧倉,為金朝創造了強健的野戰部隊和富足的後方,使金國短時間內快速發展,創造了輝煌的大金帝國。金滅北宋後,南下捉趙構,趙構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逃跑皇帝”,金軍跨江越險艘川入海,完成“搜山檢海”之役。國力大增,達成協定,形成對峙,罷兵休戰20年---淮水為界,史稱“紹興和議”。金深入中原,作戰漫長,強大的後方在支撐著自身的戰鬥實力。美妮公主,必然守護著四方台大糧倉,優質良草運往前線,其作用不可估量。

金兀朮屯糧台--寒地黑土文化遺蹟,周遍神秘的黑土文化圈現象。公主墳詛咒、二人轉(海倫市二人轉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稀有珍貴綠色物產、肇東市八里城遺址、滿族剪紙。宋、金戰爭,岳飛是漢民族的英雄,岳飛是女真族英雄。不能以狹隘落後的歷史觀,否認完顏宗弼促進了民族融合。金兀朮屯糧台,正是民族融合的歷史見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