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世揚

金世揚,男,字鐵山,出生於清代。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字鐵山,奉天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清代康熙初年,少年金世揚慕名來廬山讀書,他選擇了奇麗多姿又棲息過名賢的棲賢谷,作為奮發苦讀之地、陶冶情操之所。棲賢寺的晨鐘暮鼓、棲賢谷的盈耳濤聲,伴隨著他研讀的暑夏寒冬。當他告別廬山時,面對雄奇的石人峰、幽邃的棲賢谷,發下宏願:將來得志,必以名跡酬謝廬山山靈!

人物生平

當時少年金世揚,30年後由河南觀察升任江蘇布政使。他器宇端凝,為政廉明,不畏權勢,而為百姓謀福田。得志後的金世揚,對哺育過自己的廬山沒有忘懷,對曾在廬山發下的宏願沒有忘懷。他尋覓到了一位能以畫作與廬山千秋共存的畫家——許從龍。他將居住江蘇常熟的許從龍,請到蘇州,酬謝千金,請他創作《五百羅漢圖》。

《五百羅漢圖》大功告成,對於金世揚來說,更是感到由衷的欣喜。他在每幅畫的上方,蓋上了“江蘇布政使司金世揚鐵山布捐貲制”或圓或方之印,官職、姓名、字、目的一應俱全。其下,又蓋有“鐵山鑑定”、“運甓軒珍品”等印章。無疑這是金世揚心跡的印證,是對廬山的敬仰,是“必以名跡酬謝廬山山靈”的實現。

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也就是在《五百羅漢圖》大功告成的5年後,金世揚將200幅畫卷,分裝成8箱,用專船由蘇州運往廬山,途徑江西南昌時,適逢浴佛節前夕,於是決定將《五百羅漢圖》放置南昌佑清寺展出。《五百羅漢圖》的展出,產生了轟動,數萬人前往觀賞,皆感嘆道:如此名跡,足以敬重山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