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鉻酸鉀滴定法

重鉻酸鉀滴定法,是用重鉻酸鉀作滴定劑的一種氧化還原滴定法。

簡介

利用重鉻酸鉀溶液作滴定劑的容量分析方法。1850年英國的F.龐尼、1851年法國的J.J.沙布斯分別以鐵氰化鉀為指示劑用重鉻酸鉀滴定Fe2+此法後來被廣泛用於鐵的測定。20世紀30年代,由於採用二苯胺作指示劑,使方法本身獲得很大改進,得到更廣泛的套用。

優點

①重鉻酸鉀容易提純,是一種基準物質,可以直接稱取一定量的試劑配製標準溶液而不需要進行標定;

②重鉻酸鉀溶液非常穩定,可以長期保存;

③重鉻酸鉀的氧化能力雖然沒有高錳酸鉀強,但在室溫下和1Μ鹽酸中,重鉻酸鉀不與Cl-作用,故可在鹽酸溶液中滴定鐵。當鹽酸濃度較大或溶液煮沸時,重鉻酸鉀會部分被還原,在濃鹽酸中則全部被還原。

重鉻酸鉀是一種較強的氧化劑,反應要求在較強的酸性溶液中進行,Cr2O崻與還原劑作用被還原為Cr3+,標準電位(Cr2O崻/Cr3+)為+1.36伏。在實際工作中,電位明顯地比標準電位小,即實際上表現出來的氧化能力明顯地比理論上的小,例如在3Μ鹽酸中。E=+1.08伏;4Μ硫酸中,E=+1.15伏;在1Μ高氯酸中,E=+1.025伏。

在反應過程中,橙色的 Cr2O崻被還原轉化為綠色的Cr3+。由於兩者的顏色都不很深,所以不能根據這一顏色變化來確定終點,而需要藉助於指示劑,如二苯胺磺酸鈉和鄰苯胺基苯甲酸。使用時,應注意它們有較大的空白值,且空白值的大小與滴定時的情況有關,應按照一定的方法進行校正

經典的重鉻酸鉀法測定鐵時,採用氯化亞錫將溶液中的 Fe3+還原為Fe2+。然後用氯化汞除去過量的氯化亞錫,汞鹽會造成污染,因此中國在20世紀60年代以來發展了“不用汞鹽的定鐵法”。重鉻酸鉀滴定法主要用於鐵礦石的勘探和採掘以及鋼鐵冶煉過程的控制中;也用於水和廢水的檢驗,如利用水中還原性物質所消耗的重鉻酸鉀量可以測定其化學耗氧量;還可用於有機化合物的測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