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第一財貿學校

重慶第一財貿學校

重慶第一財貿學校是一所直屬重慶市商業委員會領導的全日制財經類中等專業學校,始創於1962年,其前身是重慶財貿學校,為當時全國十大財貿學校之一,原址位於南岸區五公里,因原中商部徵用重慶財貿學校校址組建重慶商學院,於1986年停辦;原重慶市與江津地區合併後,啟用現校名,並於1990年搬遷至現址恢復招生,至今已逾十餘年。經過十多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規模逐步擴大,辦學軟硬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辦學效益逐漸凸現,2002年被沙坪壩區人民政府授予“園林式單位”,被重慶中專教育學會評為“美育優秀學校”。 重慶第一財貿學校,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歌樂山礦山坡150號 ,毗鄰歌樂山森林公園,緊靠渣滓洞、白公館,風景秀麗,環境宜人,交通方便。學校正投入巨資,大力綠化美化最佳化校園環境建設山水園林學校、市級園林單位和最佳文明單位。

基本信息

教學資源

學校辦學條件優良,設施齊備。學校占地面積90.3畝,校舍面積32325.5M2,有9455M2學生宿舍三幢,二幢教學樓共有教室44間、建築面積3734.4M2,6個微機室、3個網路、面積為607M2、共有計算機305台、全部與INTERNET網相連,建有財會模擬實習室兩個、可供128人同時進行財會模擬實習,230座和80座的多媒體教室各一間、具有現場直播和轉播閉路電視的中央控制系統和演播廳,另有電子實驗室、計算機組裝與維護實驗室、語音室、裝潢藝術設計實作室和計算機輔助設計室、形體訓練室等學生實訓實習場所。

開設專業

學校有一支創業型的領導班子,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通過創建能力型的職教模式,引導、培養“三會型”的學生群體。學校現設有會計系、計算機科學系、經濟管理系,公共管理系、商務藝術設計系。開設有財會電算化、證券與投資、金融與保險、計算機套用、電子商務、旅遊管理、物業管理、經濟貿易與法律事務、市場行銷與現代企業管理、公共關係與文秘、商務英語、裝潢藝術設計等十餘個專業。以培養跨世紀複合型套用人才為目標,以“厚實基礎、注重實踐、提升素質、全面發展”為人才培養標準,積極探索能力本位、學分制和彈性學制教學改革,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全面發展,構建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立交橋——學生通過三年學習,可以獲得中專、大專畢業文憑,同時獲得多個職業資格證書。

學校設有計算機、英語、國語等級證,預備會計、推銷員、秘書、物業管理、高新技術模組等資格證書考點。學生通過學習培訓,獲取相關證書,增強就業競爭力。

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開發學校潛力,走全方位聯合辦學之路,構建職業教育立交橋,為學生提高學歷層次提供了機會。1993年開始與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合作辦學,2000年又與重慶商學院、渝州大學合作辦學。學生在校期間,既可以學到專業技能,又可以通過選擇對口的專科學習。三年學完規定的課程後,可獲取中專、大專兩個文憑。會計系財會電算化96級1班的楊健同學,在老師的指導、關懷下,以驚人的毅力,在三年內完成了財會電算化中專、大專,法律自考專科、本科四個文憑,並通過英語六級考試,成為校園明星——“三會”學生典型。

近年來,重慶第一財貿學校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的要求,為進一步拓寬辦學渠道、提升辦學層次、建設一流學校、品牌學校而努力奮鬥,頑強拼搏,取得了應有的成績。 學校生存之本,在於特色,而特色之源,又在於技能。因此,學校針對學生特點和社會需求,積極推行教改,加大硬體投入,加強軟體建設,形成了“強化學生技能,發展一財特色”的內涵發展新思路。

特色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堅持以法治校、以德治校、民主治校、人本管理,形成了“事業吸引人、情感凝聚人、發展提高人、待遇激勵人”的良好教育環境和人際環境。學校通過實施“五個一”工程、聽課制度、計算機培訓、WTO知識講座、組織教師外出考察觀摩、進修學習等,形成了一支整體素質優良、專業結構合理、骨幹力量凝聚、學科人才領先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依法治校為途徑,強校育人為根本”的總體培養目標,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五育”全面發展;獲取知識、開發智力、培養能力全面發展;文化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全面發展。大力倡導“三會”(會學習、會創造、會做人)、“三愛”(愛我中華、愛我一財、愛我專業)主題活動,引導青年學生成長、成才。

大力推進“86421”素質教育工程。為達到培養新世紀複合型套用人才的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學校要求學生在畢業時應具備綜合分析、邏輯思維、公文寫作、實踐動手、自學進取、組織管理、公關共事和語言表達8種能力;練就口才、書法、寫作、體魄、心理、計算機操作的“6好”;獲取英語和國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珠算等級證、其它專業證書(會計電算化證、會計上崗證、飯店中高級服務員證、汽車駕駛證和推銷員、秘書、導遊資格證)等“4證”;獲得中專、大專2個文憑。

按照“基礎課程綜合化、專業課程優質化,核心課程個性化”的總體要求設定課程,以培養學生的一般能力、從業能力和特殊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積極創造條件,把實踐教學引入課堂,使學生在理解理論知識的同時,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動手能力。並通過藝體協會、計算機愛好者協會、會計模擬實習室、裝潢藝術設計工作室等載體,舉辦各種知識講座,參與和輔導學生組織的各種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創造力,開發學生的潛質,變學生“厭學”、“苦學”為“樂學”。

苦楝文學社、金硯石書畫社、校報記者團、學生藝術團、青年志願者協會、球類協會等十餘個社團組織,為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鍛鍊提供了舞台。學生自辦《一財報》、《苦楝》等刊物,提高學生寫作和編輯排版能力;有效地開展形體訓練、聲樂、舞蹈、書法、繪畫、攝影等培訓班,提高學生氣質和藝術修養;定期舉行中英文演講、計算機操作、會計實作、形象設計、辯論、珠算等比賽及各種綜藝晚會,展示學生素質教育成果。

在重慶市中專教育協會舉辦的計算機錄入比賽中,囊括了個人前五名,並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參加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重慶市商委系統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參加重慶市中專體協舉辦的運動會,多次獲得單項第一名;2001年10月,榮獲重慶市中專生繪畫、手工製作、書法比賽的三個第一名;2001年11月,在共青團重慶市委商業工作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屆學生技能比賽中,囊括了軟硬筆書法、演講、漢字錄入、風采展示等比賽項目的第一名,並蟬聯團體冠軍。2001年9月,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二等獎,2001年11月,榮獲重慶市中專學生“迎入世”英文歌曲演唱比賽和英文書法比賽第一名。

當前,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怎樣的學生在社會上才有競爭實力?才能在大浪淘沙中不被淘汰?

管理制度

學校學生工作堅持“規範管理,從嚴治校”的方針,以讓學生“成人、成才、成功”為宗旨。正面引導,嚴格管理,熱情服務,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一切”的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的新模式。嚴格學生日常行為管理,規範學生言行。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懲罰極少數頑劣不化的學生,鞭策後進生。在教育學生時,做到有理、有節、文明,處處體現為人師表的愛心,寬嚴適度。

一是封閉式管理,減少外部環境對學生的干擾,讓學生學習安心,讓家長放心。二是實施系科管理。按照專業設定系別,增強了管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有一支盡職盡責的班主任隊伍。四是建立了獎學金、助學金機制。對學習成績優秀,表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對家庭困難的學生,學校提供勤工助學的機會並給予其它形式的資助,不讓一個學生因經濟困難而輟學。五是建立了科學的班級管理評價體系,強化了班級管理,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和集體榮譽感。六是建立起了上下一心,齊抓共管的學生管理體系。學校不僅重視對學生的管理,更注重對學生的服務,一切為學生所想,為學生所急。健全學生思想教育體系和工作機構,廣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理智、文明、守紀、好學的良好行為習慣,形成尊師重教、吃苦耐勞、崇孝養德、博才尚美的優良品格,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合格+特長”的優秀學生。

學校素質教育以“會做人”為基礎,以“成才”教育為主線,以創業教育為核心。主要通過“三自”德育課形式和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行、堅強的意志、正確的價值取向、穩定的情緒控制力、融洽的人際關係、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動性,從而有效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目的。學校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為了適應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要,千方百計為社會培養大批覆合型人才,除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外,特別重視學生第二課堂的開展。各系、科經常舉辦各種講座、知識競賽、技能比賽等,團委、學生會以及學生自發組織成立的各種協會、學會等,更是經常舉辦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演講、書法、繪畫、棋牌、球類等比賽,豐富和充實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為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創造條件和提供機會。既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也增加了學生的多種愛好,鍛鍊了能力,還使學生學會了怎樣做人。

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治學嚴謹,管理嚴格,注重對學生的正面引導和多種能力的培養,建立學生自律組織,開展好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活動,在系、部、專業之間、在班級之間、在寢室之間開展民眾性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引導學生向勤奮學習、競爭能力、團結協作、文明禮貌等方面發展。形成了學風正,校風純,學生向上有為的良好局面,得到了上級和社會各界的好評,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學生來到學校,是要學到謀生的本領的。有了謀生的本領,還必須為學生提供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重慶一財人向全體學生鄭重承諾:學有所成 就業保證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學生以其特有的競爭力,在社會廣闊的舞台上嶄露頭角,有所作為。為提高學生的就業率,確保學生就業的成功率,該校專門成立了學生就業指導辦公室,配備了兩名專職工作人員。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學校與電信集團、重慶力帆、渝運集團、中達電子、重慶商社、重慶水運股份、建設銀行、民生銀行等多家大集團公司和廣州、深圳、蘇州等地的數十家三資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建立起了多渠道就業體系。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對學生的就業實行合理分流,每一年定點向三十餘家公司、企業輸送畢業生。凡在校期間勤奮好學、遵章守紀、學有所長的畢業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少數優秀的畢業生甚至被用人單位搶著要。用人單位普遍反映,該校學生綜合素質好,專業技能紮實,適用性強,學以致用,社會滿意,家長放心。幾十年來,該校已經向商貿戰線、行政、企事業單位輸送了數以萬計的人才,許多畢業生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

所得榮譽

在重慶市中專教育協會舉辦的計算機錄入比賽中,囊括了個人前五名,並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參加慶祝建國五十周年重慶市商委系統文藝匯演榮獲一等獎;參加重慶市中專體協舉辦的運動會,多次獲得單項第一名;2001年10月,榮獲重慶市中專生繪畫、手工製作、書法比賽的三個第一名;2001年11月,在共青團重慶市委商業工作委員會舉辦的第二屆學生技能比賽中,囊括了軟硬筆書法、演講、漢字錄入、風采展示等比賽項目的第一名,並蟬聯團體冠軍。2001年9月,榮獲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演唱比賽二等獎,2001年11月,榮獲重慶市中專學生“迎入世”英文歌曲演唱比賽和英文書法比賽第一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