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主推牧草栽培利用技術

重慶市主推牧草栽培利用技術

《重慶市主推牧草栽培利用技術》是2010-3-1出版,作者是張健。

圖書信息

作 者:張健 主編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2010-3-1
版 次:1頁 數:375字 數:350000印刷時間:2010-3-1開 本:大32開紙 張:膠版紙印 次:1I S B N:9787511601162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我國草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中國是一個草地大國,擁有各類天然草地近4億hm2,草原面積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草原面積的13%,約占國土面積的41.7%,是耕地面積的3.2倍左右、森林面積的2.5倍。豐富的草原資源為我國草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小草是個大事業,是發展草地畜牧經濟的物質基礎,是振興邊遠山區經濟的優勢產業,是維護生態的堅強衛士,在重慶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加強三峽庫區草原保護與建設,對於保持移民安定和社會穩定,加快庫區經濟可持續發展,調整畜牧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維護長江中下游,特別是三峽庫區生態安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新的發展時期,賦予了重慶草業新的重大歷史責任。

目錄

第一章 國內外牧草種植區劃及栽培利用概況
第一節 國外牧草種植區劃
第二節 我國牧草種植區劃
第三節 牧草栽培利用的意義
第二章 重慶草地資源概況
第一節 草地資源概況
第二節 草地退化的原因
第三章 重慶牧草種植區劃
第一節 基本概況
第二節 自然條件
第三節 社會條件
第四節 適生牧草分區的原則與方法
第五節 適生牧草種植分區
第四章 重慶不同畜種草畜配套模式
第一節 草食牲畜草畜配套牧草種植一般原則
第二節 牛羊養殖草畜配套模式
第三節 肉兔養殖草畜配套模式
第四節 鵝養殖草畜配套模式
第五節 其他畜禽養殖草畜配套模式
第五章 巫溪紅三葉
第一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二節 巫溪紅三葉光合器官特徵
第三節 巫溪紅三葉生物量與營養元素積累、分配
第四節 巫溪紅三葉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第五節 巫溪紅三葉的利用技術
第六節 巫溪紅三葉抗旱性
第七節 巫溪紅三葉平衡施肥技術
第八節 巫溪紅三葉栽培管理專家系統
第六章 紫花苜蓿
第一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二節 紫花苜蓿的栽培技術
第三節 紫花苜蓿的利用技術
第四節 紫花苜蓿在酸性土壤中的生長表現
第五節 酸性紫色土上紫花苜蓿的結瘤性能與養分吸收
第六節 殺菌劑與菌核病菌脅迫下紫花苜蓿生理生化指標的變化
第七節 紫花苜蓿平衡施肥技術
第七章 扁穗牛鞭草
第一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二節 扁穗牛鞭草國內外研究現狀
第三節 扁穗牛鞭草生長及利用現狀
第四節 扁穗牛鞭草抗寒性
第五節 扁穗牛鞭草和白三葉混播技術
第六節 扁穗牛鞭草和紅三葉混播技術
第七節 扁穗牛鞭草平衡施肥技術
第八章 鴨茅
第一節 國內外鴨茅研究利用進展
第二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三節 生長區域及利用技術
第四節 鴨茅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第五節 鴨茅抗旱性研究
第六節 鴨茅與豆科牧草混播建植多年生草地技術
第七節 鴨茅的鏽病抗性研究及防治措施
第九章 青貯玉米
第一節 國內外青貯玉米研究利用進展
第二節 青貯玉米植物學特性及生長發育規律
第三節 青貯玉米高效安全栽培技術
第四節 青貯玉米的營養效能
第五節 青貯玉米優質貯制利用技術
第六節 重慶市青貯玉米開發前景及對策
第十章 皇竹草
第一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二節 皇竹草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第三節 生長區域及利用技術
第四節 皇竹草的病蟲害防治技術
第十一章 飼用甜高粱
第一節 品種介紹
第二節 植物學特性及生態習性
第三節 甜高粱的特點及發展前景
第四節 飼用甜高粱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第五節 飼用甜高粱的利用
第六節 飼用甜高粱耐寒性
第七節 飼用甜高粱平衡施肥技術
第十二章 牧草主要病蟲害防治
第一節 牧草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第二節 牧草的主要蟲害及防治
第十三章 牧草加工與貯藏
第一節 牧草的青貯
第二節 秸稈氨化
第三節 乾草的調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