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氨化

秸稈氨化
常用的處理方法有堆垛法、窖氨化法、塑膠袋氨化法和爐氨化法等,它們共同的技術要點是:將秸稈飼料切成2—3厘米長的小段(堆垛法除外),以密閉的塑膠薄膜或氨化窖等為容器,以液氨、氨水、尿素、碳酸氫銨中的任何一種氮化合物為氮源,使用占風乾秸稈飼料重2—3%的氨,使秸稈的含水量達到20—30%,在外界溫度為20—30℃的條件下處理7—14天,外界溫度為0—10℃時處理28—56天,外界溫度為10—20℃時處理14—28天,30℃以上時處理5—7天,使秸稈飼料變軟變香。
此法加工調製的秸稈飼料適口性和營養價值顯著提高,特別是粗蛋白質的含量有所增加。

秸稈氨化的主要方法

我國採用較多的氨化方法:堆垛法、池窖和氨化爐法,有的地方還利用塑膠袋或大缸進行氨化,每種方法可利用不同的氨源進行氨化。

堆垛法

堆垛: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平整的地方鋪上一塊無毒的聚乙烯薄膜,有條件的最好建立永久性水泥場以節省塑膠薄膜,然後秸稈堆成垛。秸稈堆垛分兩種形式,一是打捆草垛,一是散草垛。打捆草垛較散草垛更好些。在堆垛以前,對一些粗硬的秸稈最好切碎,這樣既便於飼喂,也減少氨化膜和秸稈刺破塑膠薄膜的危險。
水分調節:收穫後的風乾秸稈含水量,一般在12%—15%,而液氨氨化最適易水分含量不應低於20%,因此,在堆垛過程中要少施一些水,將秸稈含水量調整到20%以上。
密封:這是決定氨化效果好壞的關鍵措施之一。垛好後用無毒聚乙烯塑膠薄膜蓋嚴,四周邊緣要與底部墊底的塑膠薄膜相重合,然後用沙袋或泥土壓緊踏實。
注氨:在距地面0.5m處插入氨槍達垛的中心,緩慢的擰開氨瓶的下閥門,注入相當於秸稈乾物質重量3%的液氨,立即關閉氨瓶閥門,待4—5分後撥出氨槍,最後用膠紙把罩膜的注氨孔封好,或用繩子將氨孔紮緊。垛堆過大時,注氨可分4次在四個不同方向進緊,但要注意均勻。我國近年來,摸索出了適合小農戶的液氨氨化的方法,現介紹如下:
塑膠薄膜的選用:塑膠薄膜要求無毒,抗老化和氣密性好。近年來,隨著秸稈開發利用提高,有一種專門用於秸稈氨化的聚乙烯氨化膜,已投入生產,並已推廣使用。農戶根據自己的需要選用。所需溥膜多少,可據垛的大小進行計算:
底膜尺寸: 長=垛長+(0.5—0.7)m(余邊)
寬=垛寬+(0.5—0.7)m
罩膜尺寸:長=垛長+高×2+(0.5—0.7)m
寬=垛寬+高×2+(0.5—0.7)m

池法

多以尿素為氨源
砌池 池的大小根據飼養家畜的種類和數量而定,一般每立方米池(窖)裝切碎的風乾秸稈(麥秸、稻秸、玉米秸)150kg左右,一頭200kg的牛,年需氨化秸稈1.5—2t,池的形式有多種多樣有地上池,地下池、還有半地下池。目前,使用較多的是雙聯池,即在池的中間砌一隔牆可輪換處理秸稈。
備料:先將玉米秸切成3—5cm長,麥秸和稻草無須切碎,用一固定的裝池窖器,如草筐、稱量秸稈,再算出秸稈的總重量。
溶解尿素:先按每100kg風乾秸稈用5kg尿素的比例,稱出所需尿素的重量,然後溶解在相當秸稈總重量60%的水中充分溶解,攪勻待用。
裝池:一種方法是乾池前先將已溶解好的尿素溶液均勻地噴在攤開的秸稈上,然後裝池;另一種辦法是向池中一層一層的裝入秸稈,層層噴灑尿素溶液,但不論採用哪種辦法,都必須邊裝邊踩實。一般要裝得高出地面40cm 以上。
密封:池子裝滿踩實後,用塑膠膜覆蓋嚴密,上面覆土,四周邊緣用土封嚴踏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