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淮安府堂記

[4]比年:近年。 [16]厥:其。 [17]扃:門戶。

簡介

明·潘塤
斯郡治遷於初,斯堂創於洪武庚戌,而大啟於成化戊子,毀於正德庚午。凡五閱歲,四易守[1] ,乃克有成。蓋經始於乙亥春正月吉,而以其夏四月落之。
於戲[2]!斯堂其亦有關係哉!今之守,視古諸侯;今之郡,視古千乘之國;則夫堂有道君之臨焉,有王化之宣焉,有民命之系焉。其興與廢,殆與人事相流通,有不可歸之適然之數[3]者。比年[4]來吾郡失政百度,一切縱弛,暨豎逆竊柄[5] , 政以賄成,郡縣吏化之,吾郡且尤而效之。視斯堂則既失其所關係矣,而何取之於靈光巋然[6]也。昔者鄭國火裨灶,請鑲之[7]。子產日:“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子產當國,鄭不復火。今斯火既易守乃發意者,天將布新乃除其舊耶[8]!是不可以不作矣。
時太守餘姚華公璉懼災如焚,式用貶損[9],掃地布度,蔑以蒞事[10]。既擢去,安福劉公祥代之,吉水羅公循又代之,加以師旅,因以飢謹[11],龜卜[12]方殷,鳩潺未暇[13],是蓋有所而然歟!歲癸酉秋,南民部尚書郎魏人薛公斌繼守茲土,治人如己,治官如家。時則履災地而懼,察民隱而優,欲作焉有弗忍;本其所興廢而思,即其所關係而論,欲安焉有弗敢;兵既少戢,歲亦頗有,乃諗於眾。眾曰:“斯我公所以臨我治我大庇我者,亟成之,豈所以厲我[14]耶!”公曰:“諾。”於是庀徒度材[15],三議五請,上下既協,乃即厥[16]功,不日而堂成矣。為間者五,為楹者三,為架者倍其楹之數。軒其前以展雄飛,扃[17]其後燕寢,巍然高以示其立也,廓然大以示其容也,窈然深以示其養也,而峻然潔以示其守也。中之虛示吾公而明,外之直示吾簡而易,上之密者心之結,下之固者德之基也。丹堊[18]髹漆,所以示文;廉價棖閾[19] ,所以示禮;披檐露棟,一望而知其中之美,所以示心也。既復經歷司[20]之舊,又撤照磨所[21]而新之,翼乎其左右者,所以示其有尊也。美哉堂乎!君子攸躋[22],刑賞平而民命立矣,教養備而王化行矣。其無愧乎君臨之道哉!
是役也,財出於公帑之羨[23],而斂不及民。據其終,省初議之費三之一,力取於舟夫之餘,而勞不至再較諸始蠲[24]。屬邑之徵萬而千,其修照磨所,既非初議而易,竹頭木屑亦非原議所及者,公無遺算,遹成全功。[25]是固綜理之密,抑亦惜愛民之餘也。
公以名進士歷州縣而登此階,所至多善政。要之,皆推是心、擴是才而為之者。其施於淮尤卓卓可紀也,豈但茲堂事而已哉!堂作於公而贊成者,僚佐有焉,同知某,通判某,推官某,不可以不紀

作者簡介

潘塤,字伯和,號熙台,明淮安府山陽縣人。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歷任工科給事中、兵科都給事中、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後被劾罷官,“永不敘用”。潘塤關心地方文獻掌故,輯有《淮郡文獻志》。
【寫作背景】淮安府署系明洪武元年(l368 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總管府草創,三年,知府姚斌廢五通廟及元沂郯萬戶府建,直至清末,格局及房屋位置未變。成化三年(1467年)進行大規模翻新。正德五年( 1510 年)大堂等建築毀於火,十年(即乙亥年),知府薛斌於原址重建。本文所記,即指十年重建之事。

注釋

[1]凡五閱歲、四易守:共經歷五年,換了四任知府。[2]於戲:感嘆詞。於通“吁”;戲,音呼。[3]適然之數:適合於自然之理。[4]比年:近年。[5]豎逆竊柄:指正德間大宦官江彬等把持朝政,賣官鬻爵,安插黨羽等。[6]靈光巋然:靈光:漢代殿名,庚信(哀江南斌》 :“況復零落將盡,靈光巋然,”比喻知交死亡將盡,唯有自己還在,有如靈光殿之巋然獨存。[7]火裨灶;裨灶失火。裨灶:副灶、偏灶。禳:祭禱消災。[8]此句的大意是:如今這火,既因更換知府而發示意思,是天意將除舊布新啊![9] 式用貶損:用縮小簡約的式樣。[10] 蔑以蒞事:蔑:輕視,小視,引申為躬身(或下身)以管理、過間。[11]加以師旅,因以饑饉:言以軍隊助工,用以工代賑的形式救災。[12]龜卜:看風水、卜吉凶。[13]鳩僝未暇:聚集善事尚未得以顯現。鳩:聚集;僝:顯現。[14]厲我:刻削我們。[15]庀徒度材:治理工徒計量材料。[16]厥:其。[17]扃:門戶。[18] 丹堊髹漆:丹堊,紅、白色土,此指以有色土粉刷牆壁。髹漆:塗油漆。[19]棖閾: 棖,過去門兩側所樹的長木柱;閾,門檻。[20]經歷司:經歷辦公的地方,經歷,官名,職掌為出納文書。[21]照磨所:照磨辦公的地方,照磨,官名,職掌為照刷卷宗。[22]攸躋:所躋身。[23]公帑之羨:公費之結餘。[24]蠲:豁免。[25]遹成全功:遂成全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