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真善美

出版信息

作 者:[美] 霍華德·加德納(HowardGardner) 著,沈致隆 譯
出 版 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2-5-1
版 次:1
頁 數:224
印刷時間:2012-5-1
開 本:16開
印 次:1
I S B N:9787300153872

內容簡介

《重塑真善美》是多元智慧型理論之父、心理學大師霍華德?加德納2011年的最新力作。
自古希臘雅典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人的倡導開始,人類對“真、善、美”三項美德的嚮往持續了兩千多年。
近幾十年來,現代社會及數字媒體的迅猛發展,引起了人們對“真、善、美”觀念的廣泛質疑。在這個假的事物大行其道、美與醜的界限模糊不清的社會中,人類的終極美德追求將何去何從呢?加德納堅信,人類應該繼續崇尚和維護這三項傳統美德,使之流傳後世。在本書中,加德納首先從哲學、美學、倫理學、發展心理學等多學科的視角出發,探討當今人類社會在“真、善、美”觀念上存在的若干問題,以及由此產生的困惑,然後提出了自己定義的當代“真、善、美”的新概念,以及解決目前存在的有關困惑和問題的教育方法。
《重塑真善美》是對哲學、美學、倫理學的重要補充,也是德育、智育、美育實踐的重要指導,它對渴望真善美的大眾,特別是對於教育理論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各類學校的教師、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家長,都具有現實的價值。

目錄

第1章 真善美的危機
網路上的信息可以任意更改,那么 “真”還有意義嗎?
今天手握滑鼠的任何人都能成為藝術家,我們還需要判定“美”的標準嗎?
不擇手段的成功被崇拜,“善”是不是已經不合時宜了?
第2章 真:真相只有一個,還是有多個
假學歷、假新聞、假歷史……真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沒有所謂的純粹終極的真理,但真理必將不斷完善和發展。
第3章 美:美不美誰說了算
美的特徵1:有趣、引人入勝。
美的特徵2:令人難忘。
美的特徵3:能引起進一步的關注
第4章 善:怎樣才算是好人、好公民、好員工
小善——像愛自己一樣去愛你的鄰居。
大善——履行作為員工和公民的主要責任。
我們有沒有權利批評他人的道德準則?
在網路上偷竊東西可以免受道德譴責嗎?
第5章 培養兒童和青少年的真善美
成年人以及教育機構,對兒童“真善美”的發展至關重要。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成年人所面臨的主要挑戰是保護他們的世界觀。
我們應該稱讚孩子們充滿冒險精神的、對“美”的嘗試。
引導青少年進行追求真理的探索,比如案例研究、做實驗。
第6章 終身學習真善美
學習不再只是童年期和青春期的重負,而成為貫穿人一生的權利與義務。
年長者與年輕人有各自的優勢,他們的關係是互補的。
年長者應該保持頭腦靈活、思想開放。
結論 真善美的未來
譯者後記與致謝

序言

“真”在新聞媒體中的變化
……我們先討論新聞行業——有時被認為是歷史的第一手資料。記者們試圖很快就掌握今天或者昨天剛剛發生的事件。從某些方面來說,記者像歷史學家一樣工作,他們也閱讀有關文獻,力圖確定和把握事件發生的背景、動機和前景。但是顯而易見,記者與我正在討論的“真”還是有一定距離的。他們的知識面和行業優勢是有局限性的。他們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成文,最終期限永遠近在眼前。儘管記者們也希望報導準確,但儘快報導出去也是很重要的。
……
今天以承受壓力和批評為特徵的記者生涯使記者們不得不做好被淘汰的準備。淘汰他們的是那些不承認新聞行業需要技巧,或者不承認新聞報導具有真實性的人。這些人表示懷疑的是,那些自稱為新聞記者的人真的與盡職盡責反映自己真實見聞,將拍攝的犯罪連續鏡頭貼在YouTube上,或者創建一個讀者範圍廣泛的部落格,或者報導氣候變化的市民,有什麼不同嗎?以上市民的報導、照片、部落格被傳統媒體視為虛假的,而在它們自己的版面上,則漏報了很多重要的事件。這些人提出,我們為什麼要給予記者們特殊的地位?為什麼應該相信和期待新聞從業者報導的真實性?
我無論如何不同意以上排斥報紙雜誌的觀點。儘管它們有缺陷,儘管有些從業者的表現不能令人滿意,但它們仍然具有基本的和有價值的功能。在當今時代,報紙雜誌是我們了解周圍世界一切信息的最好途徑,而這些信息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行動、決定,可能使我們受益或者遭罪。不僅如此,對於影響到政治、經濟,甚至宗教界前景的道德淪喪、犯罪猖獗(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的瀆職行為會如此嚴重),受過良好正規訓練的記者們,對於一個民主社會是必不可少的。
在高效的新聞工作者和宣傳員、“忽悠大師”、謠言製造傳播者,甚至善意的市民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新聞工作者的職業要求他們認真公正地觀察事件,評估信息來源的可靠性,避免無法辨別來源的信息(除非在極其特殊的情況下),確認或者捨棄傳言,為受到批評或被認為有罪的人提供辯解的機會,等等。正像任何職業一樣,新聞工作者只有通過專家設計的培養模式,經過嚴格的訓練,學會從所犯的錯誤中汲取教訓,並與資深記者長期合作,得到他們的鼓勵和批評,才能具備報導技能。人們今天可能不會相信,但幾十年前,為了不破壞自己在公眾眼中的公正形象,很多美國新聞工作者甚至拒絕投票選舉總統。托馬斯?傑弗遜著名的論斷言猶在耳:“如果讓我選擇,在有政府而沒有報紙和有報紙而沒有政府之間,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有報紙而沒有政府!”這就說明了新聞媒體的職能——儘快發現真相。
……
年輕人(越來越多不那么年輕的人也加入進來)不再因為任何人所處的地位、所受過的訓練和所擁有的專長而信任他們,年輕人寧可相信那些似乎公正並承認自己帶有偏見的人。
很多計算機專家認為新的媒體是民主政體的極樂世界,感謝它們是有必要的,有時我也會贊同他們的觀點。線上的民主黨人有規律地掃描幾十個網站,以減少他們的個人偏見,接近某個事件的真相或某組事件的真相,甚至可能尋覓到真理。最近我遇到了這樣觀點的一個例子。我參加了一次學術會議,介紹會議的手冊中刊登了每位與會者的照片和個人簡歷。我在會議上遇到的一位年輕人(我將稱呼他為“愛德華”)對我說:“我從不看那些個人簡歷,而是去網上閱讀參加會議人員的有關資料,那樣我就能知道他們究竟是什麼樣的人,是好人、壞人,還是道德敗壞之人。”如果大家都按照這種方法判斷人,在一定意義上,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記者。發展到極端,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自己心目中的歷史學家。這使希望在心中保留傳統“真理”核心觀念的人,如我或者和我一樣的人,面臨著一個挑戰:我們能夠經過廣泛的調查、智慧地綜合,將發生的事件真相弄清楚嗎?如果我們能從愛德華的實踐中汲取合適的部分,我們將比過去任何時代的人都更加確知所有事件的真相。
美的概念在不斷變化
最近我被加拿大藝術家羅德尼?格雷厄姆(Rodney Graham)的時髦展示震撼了:一架打字機逐漸被雪花覆蓋。在德國一家舊貨店閒逛的時候,格雷厄姆看到一個老舊、封閉的盒子,裡面有一架20世紀30年代生產的手工打字機。他很喜歡這件古董,決定留做紀念。打字機在室外從盒子裡取出的時候,正好外面下雪,他讓飄落的雪花逐漸覆蓋了整個字母鍵盤,同時產生了為它拍攝電影的念頭。這部電影由16毫米放映機放映(這使我想起20世紀50年代在教室里看電影的情景),持續大約10分鐘,連續不斷放映(見圖3—4)。此刻你可能會驚呼:“真可笑!”一部老式打字機被雪花覆蓋,有什麼了不起?這就像勞瑞和哈迪①的電影,或者巨蟒小組①的幽默故事,但我自己卻像被施了魔法一樣對這部電影著迷,曾觀看了好幾次。
現在思考我先前提到的審美體驗的三個特徵和判斷標準。首先談是否“有趣”的問題,發現並收藏老式打字機,同時將它放置在雪天裡的念頭,深深地吸引了我;其次,老式打字機的外觀和洋洋灑灑逐漸飄落在打字機上的雪花令人難忘。看過這電影之後,其中的場景時時非常生動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最後一點是我經常思考回味這部作品,因為我想再次捕捉其中令人印象深刻而難以忘懷的景象。與此同時,我回過頭來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這部作品,分析自己產生愉悅感受的原因,很自然地說出我對美的體驗,並且鼓勵其他人觀看格雷厄姆的這部作品。
如果有人感到詫異,請別急,容我解釋。我剛看到它時,也曾經體驗過震撼,並發出類似“啊”的感嘆。過去的觀眾在希臘的花瓶、巴比松畫派的作品,或者在梅拉米德和科馬爾的攝影作品面前,也可能出現同樣的反應,為什麼會在我給出美的新特徵和新術語時不理解呢?因為格雷厄姆的作品是100年前不可能看到的、當代藝術作品的一個例子。雖然當代藝術作品不符合古典的美學法則,卻很容易被今天的觀眾體驗到美,並認為是美的。其他的當代藝術作品,從約翰?亞當斯所作的樂曲,到約翰?巴爾代薩里的書寫練習,都可以感受到類似體驗和特徵。(事實上,2010年巴爾代薩里展出的作品完全有資格被認為是美侖美奐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