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侵蝕

重力侵蝕

重力侵蝕:指地面岩體和土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產生位移的侵蝕現象。主要有陷穴、崩塌、滑坡等。

中文名稱:重力侵蝕

重力侵蝕重力侵蝕

英文名稱:gravitationalerosion

定義1:地面岩體和土體物質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產生位移的侵蝕現象。主要有陷穴、崩塌滑坡等。

套用學科:電力(一級學科);通論(二級學科)

定義2:坡地表層土石物質受重力作用,失去平衡,發生位移和堆積的現象。

套用學科:水利科技(一級學科);水利水土保持(二級學科);水土流失(水利)(三級學科)

重力侵蝕,土壤侵蝕中的一種,是指地表土石物質受到地震、降水、地表徑流和地下水、海浪、風、凍融、冰川、人工採掘和爆破等任何一種營力作用時,在自重力為主的作用下,失去平衡而產生破壞、遷移和堆積的一種侵蝕過程。常見於山地、丘陵、河谷和溝谷的坡地上。

根據土石物質破壞和位移的方式不同,主要分為瀉溜、崩塌、滑坡等三類。發生的條件:①土石鬆散或滑動易破壞;②土石臨空坡度陡,表面土石外張力丸;③地面缺乏植物覆蓋,又無人工保護措施。重力侵蝕它破壞耕地、掩埋莊稼;摧毀城鎮、村莊和廠礦;破壞交通道路、通訊設施和渠道;堵塞河流,並為河流和土石流提供固體物質,間接地造成河流治理困難。

滑坡(1andslide)

斜坡岩體或土體在重力作用及其它因素的影響下,沿著一定的軟弱面產生整體滑動而形成的一種地質地貌現象。一般具有滑體、滑動面或滑動帶、滑床三個要素。

防治滑坡工程措施可歸結為三類:①排水。掏溝攔截和旁引滑體以外的地面水和疏導滑體內的滲水,以利岩體穩定;②改變滑坡體力學平衡條件。削坡改變滑體外形減小下滑力,或做土堤、馬道擋土牆以平衡滑體力學條件;③加固滑體抗阻能力。採用人工灌漿、增設抗滑基樁、使用電化加固、焙燒滑帶等等增加滑帶的抗滑能力。

崩塌(1andfall)

陡崖岩、土體遭受地震降水入滲以及人為作用影響而失去平衡,在自重作用下脫離陡崖,下墜堆積或在坡地滾動,直至地面阻力超過其滾動力為止的物理地質現象。崩塌多發生在堅硬、半堅硬或軟硬互層的岩、土體中。發生在土體中的叫土崩;發生在岩體中的叫岩崩;規模巨大涉及到山體的叫山崩

崩塌破壞性很大。規模大者可以將建築物完全破壞或掩埋,斷絕交通,堵塞河道,壅水成湖,給工農業建設帶來災害。對於崩塌的防治,要根據具體的地質條件,分別採用排水、削坡、錨固、灌漿、擋攔等進行處理。

塊體運動類型很多,劃分系統有多種。按運動速度分為:①緩慢運動類型,主要指蠕動。系鬆散顆粒因溫度與水分變化、凍融、晶體生長與化學作用,極緩慢向坡下運動,其發生與運動速度,一般不依賴於地形,而取決於地表層溫度與濕度日、季變化的深度;②急速運動類型,主要指滑坡與土石流。有伐爾納斯(D.J.Varnes)分類系統等(見“伐爾納斯滑坡分類”)。按運動方式分為:崩塌、滑坡、瀉溜、土滑和錯落等。土滑(土流)是土與岩屑被水分飽和,增大塑性,緩緩向坡下運動的現象。近期卡爾松(M.A.Car-son)等又提出按運動性質,把塊體運動分為滑動、流動和錯動3類。此外還有從環境地貌角度,分為災變型與非災變型塊體運動。塊體運動常造成嚴重水土流失,破壞森林、河(溝)道、水庫、農田、居民點建築、道路等,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岩石圈保護計畫項目。

陡崖和陡坡上的土、石體遇冷熱、乾濕和凍融交替作用,內聚力遭到破壞,並形成與母體相脫離的鬆散碎屑物質,在自重力作用下沿坡面滾動下移的物理地質現象。含粘粒多的粘土和頁岩最容易風化並形成瀉溜。瀉溜也是陡坡發育的方式之一,無植物覆蓋的35‘以上的陡坡容易產生瀉溜。瀉溜對城鎮、村莊和建築物的危害以及對人、畜的危害都不大,但是瀉溜嚴重的地方會影響交通,阻塞渠道,並提供大量洪水泥沙淤積水庫和河道。防治瀉溜的方法:①穩定基部,防止不斷深切;②在陡坡上種樹種草;③在建築物和道路通過的地方砌擋土牆,砌石護坡和挖護路溝等,攔阻瀉溜物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