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赫特

斯維亞托斯拉夫·特奧菲洛維奇·里赫特(СвятославТеофиловичРихтер,1915.3.20—1997.8.1),父親為德國人的烏克蘭鋼琴家,里赫特被公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大師之一。他以極廣的演奏範圍,舉重若輕的技術以及富有詩意的分句聞名,他的演奏鋼琴曲目如同百科百書一樣廣,不管是視譜或背譜演出,都能彈出傑出且深刻的音符,令人讚賞的演奏技巧,與對各個作品深邃且獨特的了解,使得他在錄音或是現場音樂會上的每次演出都稱得上是傳奇。

里赫特

里赫特生於烏克蘭的日托米爾,在敖德薩長大。不同於一般的鋼琴家,雖然他的父親-一位管風琴家-教了他一些音樂的入門知識,但他基本上是自學成才。在還是少年時,里赫特就有了出眾的視奏能力並經常參與當地的歌劇和芭蕾團體的活動。在法國梅斯萊莊園音樂節上,他發現並迷上了歌劇,人聲和室內樂,這激情持續了他一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敖德薩音樂學院為歌劇排練伴奏。1934年在敖德薩的一個技師俱樂部,里赫特開了他的第一場獨奏音樂會,在三年之後他進入了莫斯科音樂學院開始正式學鋼琴,學校沒有讓這位神童參加入學考試,因為他不可能通過。他與艾米爾·吉列爾斯一道師從海因里希·涅高茲,涅高茲說里赫特是他“盼了一輩子才盼來的天才學生”。1940年,當他還是一名學生時,便世界首演了普羅柯菲耶夫的第6號奏鳴曲-從此以後他的名字便與這位作曲家聯繫了起來。另一件在音樂學院時期著名的事是他不上政治必修課,結果在第一學期便被開除了兩次。里赫特一直是蘇聯的政治局外人,也從來沒有加入過共產黨。

1945年,里赫特遇到了女高音尼娜·多蓮卡,並作為伴奏與她合作演出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普羅柯菲耶夫的一些歌曲。“這是兩位終身伴侶的第一次會面。里赫特和多蓮卡終生相伴,但並未正式結婚。她的幹練很好地平衡了里赫特衝動的個性。她為他把手錶上好弦,提醒他日程安排,還負責管理他的工作事務“(傑分,1999)。1949年他贏得史達林獎,之後在東歐、中國舉行了眾多場巡迴音樂會(里赫特曾來中國演出過。地點是上海,據說這是蘇聯政府首次批准里赫特出國演出,第一次出國演出就選擇了中國,應該是蘇聯政府指定的吧;曹禺的女兒在寫他父親的回憶錄中提到了這次演出,她寫到父親很喜歡聽音樂,尤其喜歡蕭邦,平時不修邊幅,曹禺得知里赫特來華演出後,雖然票價很貴,但毫不吝嗇買票帶一家人去聽,而且還穿上了西裝,以表達對音樂家的敬意。後來,有報導說我國著名鋼琴家殷成宗回國演出時找不到好鋼琴,就拿里赫特當時用的鋼琴演出,並且該琴成了他後來在中國演出的專用琴了)。

里赫特首次引起西方世界的注意是通過50年代的錄音。而直到1960年,他才被允許到美國進行巡迴演出,結果一舉造成了轟動,他在卡內基音樂廳開的多場音樂會,場場爆滿。儘管如此,里赫特並不十分喜歡巡迴演出。他習慣於不事先安排音樂會的日程,在最後的幾年,他的音樂會通常在不知名的小音樂廳進行,有時還會關掉燈,只用一盞小燈照著鋼琴。他在莫斯科去世之前仍在為將要進行的音樂會作準備。

里赫特演奏的範圍包括了鋼琴文獻中絕大部分的主要作品,但也有遺漏(如,巴赫的哥德堡變奏曲,貝多芬的“華爾斯坦”奏鳴曲,第四鋼琴協奏曲和第五“皇帝”鋼琴協奏曲,舒伯特的A大調奏鳴曲 D.959);他著名的唱片錄音包括演奏弗蘭茲·舒伯特,路德維希·范·貝多芬,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里赫特說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背譜學會了巴赫的平均律第二冊),弗雷德里克·蕭邦,弗蘭茲·李斯特,普羅科菲耶夫,拉赫馬尼諾夫,亞歷山大·斯克里亞賓等人的作品。他被推崇為舒曼鋼琴作品最好的詮釋者。他首演了普羅科菲耶夫的第7號奏鳴曲(他在登台演出的幾天前才開始學),和普羅科菲耶夫獻給他的第九號奏鳴曲;在獨奏之外,他也喜歡演奏室內樂,他的室內樂搭檔包括大衛·奧伊斯特拉赫,班傑明·布里頓和姆斯蒂斯拉夫·羅斯特洛波維奇等人;他的手很大,可以掌握12度音。

儘管留下了這么多唱片,里赫特本人很討厭錄音。格倫·古爾德稱他為這個時代最強的音樂交流者,而只有在音樂會上,里赫特的音樂天才才可以充分發揮出來;可惜的是,他不演奏同胞鋼琴大師吉列爾斯相同的曲目,造成重複,可說相當地遺憾。

他的演奏特別之處在於,能夠賦予作品全新的風貌,雖然他的演奏非常具有個人風格,但是他卻也是一位很好的室內樂演出者,能夠和諧地與他人甚至後輩演奏家合作演出,例如與英國作曲家布列頓合作的莫札特鋼琴協奏曲以及舒伯特與莫札特雙鋼琴演出,與同袍小提琴家歐伊斯特拉夫、大提琴家羅斯托波維契、小提琴家柯剛(Kogan)、後輩的小提琴家卡岡(Kagan)、中提琴家巴爾梅特、大提琴家顧德曼等,都有相當動人以及珍貴的演奏記錄。 1961年獲前蘇聯人民藝術家稱號,他還是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名譽博士。

他的演奏以技巧純熟、構思深刻、富於鮮明的戲劇性表現力著稱。他演奏曲目非常廣泛,從古典派到浪漫派和印象派乃至現代派,幾乎無所不能。他最突出的特點是其手指的堅韌性,像前蘇聯著名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的許多作品中那尖銳的連續強音,只有里希特的雙手才能夠演奏出作者所要求的那種宏大氣勢。他從不沉溺於樂曲,而是通過自己的透徹分析,完美、細膩地表現音樂,對於樂譜中極其細微的音符,他都能維妙維肖的加以表現。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