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

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

《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篩選參會學者論文中的29篇以及相關講話、會議紀要結集出版,內容以里耶古城、秦簡、秦文化為主。這些研究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今秦代考古學的研究動向,針對里耶古城、秦簡和秦代歷史文化等方面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新觀點和新認識。為總結、交流里耶古城及秦簡近年來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進一步推進秦文化的研究,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在里耶古城和秦簡發現五周年之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主辦,中共龍山縣委、龍山縣人民政府承辦的“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於2007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湖南省龍山縣舉行。

目錄

上編

在“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式上的總結講話

“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閉幕詞

“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

下編

秦鹹陽城遺址考古發現的回顧及其研究的再思考

從里耶古城論秦漢物質文化的統一性與地域性

從里耶古城、丹鳳古城的考古發現談秦楚關係

里耶古城一、二期文化內涵的思考

里耶古城遺址反映的幾個問題

里耶古城Jl埋藏過程試探

里耶古城開發探討

從簡牘看秦代鄉里的吏員設定與行政功能

里耶秦簡“傳送委輸”者的身份

卒史覆獄試探——以里耶秦簡J1⑧134為線索

秦律之貲刑與贖刑淺論——讀里耶秦牘文書

從湘西里耶秦簡看秦官文書制度

秦與漢初的文書傳遞系統

里耶秦簡與秦帝國的情報傳達

里耶秦簡研讀三題

里耶秦簡中的兩個小問題

里耶秦簡所見的戶籍和人口管理

瀆里耶秦簡“校券”補記

從秦簡所見“祭”與“祠”窺析秦代地域文化——里耶秦簡“祠先農”

簡引發的思考

從里耶秦簡“祠先農”看秦的祭祀活動

由里耶秦牘考察毛筆的性能

秦阿房宮的考古收穫

秦代統一文字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秦陵地宮水銀及相關問題的研究

秦代漆器研究

秦代瓦當初探

關於秦代施政思想基本前提的初步探討

韓國南部地區青銅器時代環壕聚落初步研究

韓國三國時代加耶古墓的特徵——以慶尚南道金海市進禮外村里古墓群為中心

後記

後記

為總結、交流里耶古城及秦簡近年來考古發現和研究的最新成果,進一步推進秦文化的研究,更好地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2007年10月17日至19日在湖南省龍山縣成功召開了“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共收到論文47篇,為了儘早結集出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白雲翔副所長的領導下,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洪石具體負責論文的收集、整理和編輯。本論文集篩選參會學者論文中的29篇和相關講話、會議紀要結集出版。編輯工作還得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共龍山縣委、龍山縣人民政府領導和中共龍山縣裡耶管理區工委杜德文書記的大力支持。本文個別線圖承蒙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劉方協助清繪。在這裡,我們謹向關心、支持論文集編輯、出版的同仁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文摘

三面環水的二級階地,東北緣為陡峭的崖壁,西南有一條深溝,使得該遺址處於一個相對封閉的狀態。整個遺址為夯築起來的台地,較原始地面高出10餘米,台地中部有一個近方形面積6000餘平方米的土台子高出四周,其中分布有大面積的漢代建築遺蹟,主要由紅燒土墊層、黏性夯土居住面、大型火膛和瓦礫層構成。在台地的北部和東部還發現疑是道路的遺蹟。種種跡象表明,大規模地夯築土台的過程不是當時人為的簡單行為,而是與有意識地修築具有某種意圖的T程有關。該遺址地層比較單純,從採集的遺物分析,與里耶古城第三期的陶系比較一致,可推定為西漢時期。再對照清水坪西漢墓群,在年代上與之也基本吻合,它們之間具有一定關聯和同時性。

大板遺址位於里耶鎮大板村,東北距里耶古城遺址約3公里,東北與魏家寨遺址順河相望,酉水河自西往南轉向東環繞該城,民間俗稱“城裡”和“唐城”。據考古調查、勘探與試掘可知,遺址北緣有一條東西貫通的古河道將墓葬區與遺址區分開,遺址區內發現有大面積的夯土以及房屋建築、火膛、河沙鋪墊的道路等。從出土和採集的遺物與遺址外圍墓葬出土的陶器比較,它們在年代上基本吻合。

此外,在里耶下游酉水兩岸還發現保靖四方城遺址,以及永順王村、古丈河西戰國漢墓群和冶鐵遺存,在酉水與沅水的交匯處還發現沅陵的窯頭古城址。由於20世紀70年代初鳳灘水電站的修建,導致酉水下游兩岸一、二級台地基本被淹沒,無法找到高地殘留的古墓葬和其他遺存與遺址的關係,而處於庫區尾段的四方城遺址周鄰的墓地在枯水季節整個原始地貌得以暴露,使得遺址與墓葬的關係通過考古工作得以確定。

四方城遺址位於保靖縣東約6公里處的遷陵鎮要壩村,地處酉水河中下游北岸,酉水自西往南環抱遺址。該遺址由三個梯級平台組成,平面近方形,東西殘長255米,南北殘長350米,面積近9萬平方米。遺址北部自西向東環繞一條十分明顯的壕溝,外圍分布有大量戰國、兩漢墓葬和少量兩晉、唐宋墓葬,主要由汰列枯、泡爾枯、女巴枯、乳香岩、惹巴枯、倉庫堡、社壇堡、岩坡堡、桐木堡、子母坪以及隔河相望的洞庭墓群組成,總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歷年來在遺址外圍清理各歷史時期的墓葬近百座,重要遺蹟有戰國糧窖、漢代青銅冶煉作坊等,主要遺物有筒瓦、板瓦,冶煉坩堝和大量銅渣,稻穀和旱作物,青銅寬格短劍,楚漢墓隨葬品,兩晉、唐宋時期湘陰窯和桐官窯製品,以及唐宋時期金銀器等。據遺址的調查、勘探結果,針對周鄰遺蹟及墓葬出土物分析,該遺址可能屬於戰國始建的城池,歷代延續時間較長,廢棄年代不詳。據歷史文獻記載:遷陵故城就在保靖縣四方城,漢初設定。

關於窯頭古城址,近年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當地文物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對它的認識與研究還需一個過程。

以上古城址或古遺址均分布於酉水中下游沿岸和與沅水的交匯口,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如里耶古城遺址處於梅江與酉水交匯口下的里耶盆地,四方城遺址位於清水江與酉水匯流下的開闊地,窯頭古城址位於酉水與沅水的隘口,它們在歷史時間上相互銜接,在文化現象上基本同出一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