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僧導

釋僧導

釋僧導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高僧。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釋僧導,是京城人。10歲出家,從師學習,師父讓他讀《觀世音經》,他讀後問師父,

釋僧導釋僧導
這部經書共有幾卷?師父想試一試他,就說只有這些。僧導說:“從內容來看,不止這些,應當還有一部分。”師父聽了非常高興,給了他一部《法華經》,僧導晝夜不停地看,粗解文意。因為貧窮,沒有蠟燭和油燈,就采來樹枝點著照明。

少年聰慧

僧導18歲時,已經博覽群經,才幹非凡,神機秀髮,形態舉止大

釋僧導釋僧導
方文雅,行為舉動無不合乎規範。高僧僧壑見到僧導後認為他是奇才,問道:“對於佛法,你有什麼心愿?”僧導說:“願為法師講經時作都講。”僧壑說:“您當為萬人法主,豈能只作都講?”待僧導受具足戒後,學問愈深,佛教的經、律、論無不達於心中。後秦君主姚興欽恭僧導的德行和學問,對僧導很友好,到寺院裡去看他,並和他同乘一輛車子回宮。待羅什譯出一些佛經後,僧導也參與了定 稿工作。
僧導素來就很有風度、神采,又值關中地區高僧雲集,於是僧導廣覽群典,博採眾家之長,乃著《成實《三論義疏》、及空有二 諦》論等。

歷經艱難

後來宋高祖征討長安,擒獲後秦君主,盪清關內。宋高祖素聞 僧導的大名,就邀他見

釋僧導釋僧導
面,宋高祖對僧導說:“嚮往法師已經很長時間了,卻滯留於俗務不能抽身。”僧導說:“明公蕩平關中,據有河洛。我們此時相見,不是很好嗎?”高祖凱鏇東歸,將他的兒子桂陽公義真留下鎮守關中,臨分手時對僧導說:“我這兒子還很年輕,留他鎮守關中,希望法師能關照他。”後來義真被勃勃赦連所逼迫,離開關中,中途又打了敗仗,敵人的追兵在後面緊迫不捨。僧導率領幾百名弟子擋在路中,對追兵說:“劉公(指宋高祖劉裕)將此子託付於我,貧僧今當以死相送,會不可得,不煩相追。”追兵被僧導的神情氣概所鎮懾,只好退回去了。

義真逃走後在途中遇到了段宏,才算脫離了危險,這都是僧導的功勞。宋高祖對僧導非常感激,就令子侄們都拜僧導為師。後又在壽春建立了一座寺院,即東山寺。僧導在東山寺講說經論,跟從問學的有一千餘人。在這期間,北魏毀滅佛法,很多避難的沙門投奔東山寺,僧導周濟他們衣食。對那些死難的沙門,僧導都設會行香,為他們流涕哀慟。 宋孝武帝即位後,遣使征請,僧導翻然應詔,來到京師中興寺,孝武帝親自出宮迎接他進京。僧導因孝武帝剛剛登位,三綱更始,緬懷往昔,感慨萬端,悲不自勝。孝武帝也是哽咽良久,即救僧導於瓦官寺開講(維摩經》,孝武帝親往聽講,公卿大臣無不必集。僧導登上講座,說:“昔王宮托生,婆婆雙樹(為釋迦牟尼人滅之處)現滅。自爾以來,已逾千載,淳流永謝,澆風不追。給園(如來佛說法處)丘墟,鹿苑(釋邊牟尼姑說法處)蕪穢。九十五種外道(指於佛教外立道者)以趣下為升高;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人世間,把世俗世界當作清淨的佛國。豈知上聖流涕,菩薩棲惶。”言罷簇然流淚,眾人也都為之悲傷。僧導又對孝武帝說:“在護法弘道方面,以先帝為最。陛下若能運四等心,矜危勸善,則此沙石瓦礫,便為在天宮。”孝武帝稱善良久,在座的眾人也都很欣悅。後僧導辭還壽春,‘卒於石澗寺,終年96歲。

生活軼事

當時有位沙門僧因,也是佛學大師,與僧導不相上下。有人問僧因說:“法師與僧導誰更勝一籌?”僧因回答說:“我與僧導,同時從師於什公,就好像儒生在孔子門下,僧導入室,我可升堂。” 僧導的弟子僧威、僧音等人;也都擅長《成實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