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覽

博覽

世博會中國館博覽會:中文的博覽會指規模龐大、內容廣泛、展出者和參觀者眾多的展覽會。一般認為博覽會是高檔次的,對社會、文化以及經濟的發展能產生影響並能起促進作用的展覽會。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博覽會”有被濫用的現象。不時可以在街上看到由商店舉辦的“某某博覽會”。展覽會和博覽會在漢語中是現代名詞,《辭源》和一些古漢語詞典中無記載。

基本信息

詞目

博覽

拼音

bólǎn

英文

【read extensively】

釋義

博覽-釋義
博覽會即大型展會。

其他相關領域

展會的起源
世界上第一個樣品展會是1890年在德國萊比錫舉辦的萊比錫樣品展覽會。隨著社會的演變和科技的進步,會展業作為各個方面都在不斷進行調整和變化。當今從經濟總量和經濟規模的角度來考察,世界會展經濟在世界各國的發展很不平衡。歐洲是世界會展業的發涌地,經過一百多年的積累和發展,歐洲會展經濟整體實力最強,規模最大。在這個地區中,德國、義大利、法國、英國都是世界級的會展業大國。以德國為例,德國會展業的突出特點是專業性、國際性的展覽會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效益好、實力強。在國際性貿易展覽會方面,德國是第一號的世界會展強國,世界著名的國際性、專業性貿易展覽會中,約有2/3都在德國主辦。按營業額排序,世界十大知名展覽公司中,也有六個是德國的。每年,德國舉辦的國際性貿易展覽會約有130多個,淨展商17萬家,其中有將近一半的參展商(約為48%)來自國外。在展覽設施方面,德國也稱得上是頭號世界會展強國。德國現擁有23個大型展覽中心,其中,超過10萬平方米的展覽中心就有8個。目前,德國展覽總面積達240萬平方米,世界最大的四個展覽中心中,有三個在德國。北美的美國和加拿大是世界會展業的後起之秀,每年舉辦的展覽會近萬個,其中,淨展出面積超過5000平方英尺(約為460平方米)的展覽會約有4300個,淨展出面積5億平方英尺(約4600萬平方米),參展商120萬,觀眾近7500萬。舉辦展覽最多的城市是拉斯維加斯、多倫多、芝加哥、紐約、奧蘭多、達拉斯、亞特蘭大、紐奧良、舊金山和波士頓。經濟貿易展覽會近年來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逐步發展起來。據估計,整個拉美的會展經濟總量約為20億美元。其中,巴西位居第一,每年辦展約500個,經營收入8億美元;阿根廷緊隨其後,每年約舉辦300個,營業額2.5億美元。除這三個國家外,其他拉美國家的會展經濟規模很小,很多國家尚處於起步階段。整個非洲大陸的會展經濟發展情況基本上與拉美相似,主要集中於經濟發達的南非和埃及。南非憑藉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及對周邊國家的輻射能力,其會展業在整個南部非洲地區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北部非洲的會展業以埃及為代表,埃及憑藉其在連線亞歐和溝通中東、北非市場的極有利的地理位置,會展業近年來發展突飛猛進,展覽會的規模和國際性大大提高,每年舉辦的大型展覽會可達30個。當然,由於種種條件所限,大型展覽會一般都集中在首都開羅舉辦。除南非和埃及外,整個西部非洲和東部非洲的會展經濟規模都有很小,一個國家一年基本上舉辦一個到二個展覽會,而且受氣侯條件的限制,這些展覽會不能常年舉辦。亞洲會展經濟的規模和水平應該說比拉美和非洲要高,尤其是會展經濟的規模可以僅次於歐美。日本是本地區唯一的經濟已開發國家,其會展業發展水平自不必說。在剩下的國家中,東亞的中國及香港地區、西亞的阿聯和東南亞的新加坡,或憑藉其廣闊的市場和巨大經濟發展潛力,或憑藉其發達的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為有利的地理區位優勢,分別成為該地區的展覽大國。以新加坡為例,該國的會展業起步於70年代中期,時間並不算早,但新加坡政府對會展業十分重視,新加坡會議展覽局和新加坡貿易發展局專門負責對會展業進行推廣。加之,新加坡本身具有發達的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高的服務業水準、較高的國際開放度以及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新加坡2000年被總部設地比利時的國際協會聯合會評為世界五大會展城市,並連續17年成為亞洲首選展舉辦地城市,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和會議等大型活動達3200個。同新加坡相比,同處東南亞的泰國,其會展經濟發展規模遠有及新加坡,每年舉辦的展覽會只有幾十個。隨著東南亞經濟逐步走出金融危機的困擾,泰國會展業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0年舉辦的展覽會已從1998年的23個上升到63個,並有望於2001年超過100個,會展經濟總量2000年可望達到1.5億美元。大洋洲會展經濟發展水平僅次於歐美,但規模則小於亞洲。該地區的會展業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每年約舉辦300個大型展覽會,參展商超過5萬家,觀眾600萬人次。縱觀世界會展經濟在全球發展情況,我們不難看出,一國會展經濟實力和發展水平是與該國綜合經濟實力和經濟總體規模及服務業水平等方面的優勢,在世界會展經濟發展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占有絕對的優勢;而隨著開發中國家及地區經濟實力的增強,其會展業也在蓬勃發展。
編輯本段簡介
展會是為了展示產品和技術、拓展渠道、促進銷售、傳播品牌而進行的一種宣傳活動。在實際套用中,展覽會名稱相當繁雜。英語國家中,有exhibition,generalexhibition,industrialexhibition,agriculturalexhibition,consumerexhibition,internationalexhibition,regional,exhibition,localexhibition,privateexhibition,majorexhibition,minorexhibition,soloexhibition,peripateticexhibition,exposition,show,tradeshow,moveableshow,roadshow,boatshow,planeshow,catalogueshow,fair,multi-tradefair,trademart,display等等。在中文裡,展覽會名稱有博覽會、展覽會、展覽、展銷會、博覽展銷會、看廣交會
樣定貨會、展覽交流會、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展示會、展評會、樣品陳列、廟會、集市、墟、場等等。另外,還有一些展覽會使用非專業名詞。比如:日(澳大利亞全國農業日AustralianNationalFieldDays),周(柏林國際綠色周BerlinInternationalGreenWeek)、市場(亞特蘭大國際地毯市場InternationalCarpetandrugMarket)、中心(漢諾瓦辦公室、信息、電信世界中心WorldCenterforOffice-Information-Telecommunication)等,加上這些非專業的名稱,展覽會名稱將更多。展覽會名稱雖然繁多,其基本詞是有限的,比如英文裡的fair exhibition exposition show 中文裡的集市、廟會、展覽會、博覽會。其他名稱都是這些基本詞派生出來的,下面說明一下展覽會基本詞的含義。集市:在固定的地點,定期或臨時集中做買賣的市場。集市是由農民(包括漁民、牧民等)以及其他小生產者為交換產品而自然形成的市場。集市有多種稱法,比如集、墟、場等。在中國古代,常被稱做草市。在中國北方,一般稱作集。在兩廣、福建等地稱作墟。在川、黔等地稱作場,在江西稱作圩。還有其他一些地方稱謂,一般統稱作集市。集市可以認為是展覽會的傳統形式。在中國,集市在周朝就有記載。目前在中國農村。集市仍然普遍存在,集市是農村商品交換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農村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集市上買賣的主要商品是農副產品、土特產品、日用品等。廟會:在寺廟或祭祀場所內或附近做買賣的場所,所以稱作廟會。常常廟會
在祭祀日或規定的時間舉辦。廟會也是傳統的展覽形式。因為村落不大可能有較大規模的寺廟,所以廟會主要出現在城鎮。在中國,廟會在唐代已很流行。廟會的內容比集市要豐富,除商品交流外,還有宗教、文化、娛樂活動。廟會也稱作廟市、香會。廣義的廟會還包括燈會、燈市、花會等。目前,廟會在中國仍然普遍存在,是城鎮物資交流、文化娛樂的場所,也是促進地方旅遊及經濟發展的一種方式。展覽會。從字面上理解,展覽會也就是陳列、觀看的聚會。字在只表示了形式,而末體現內容。展覽會是在集市、廟會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層次更高的展覽形式。在內容上,展覽會不再局限於集市的貿易或廟會的貿易和娛樂,而擴大到科學技術、文化藝術等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在形式上,展覽會具有正規的展覽場地、現代的管理組織等特點。在現代展覽業中,展覽會是使用最多、含義最廣的展覽名稱,從廣義上講,它可以包括所有形式的展覽會;從狹義上講,展覽會右以指貿易和宣傳性質的展覽,包括交易會、貿易洽談會、展銷會、看樣定貨會、成就展覽等。展覽會的內容一般限一個或幾個相鄰的行業,主要目的是宣傳、進出口、批發等。展覽會基本詞的含義與中文的不大相同,下面做一些簡單的說明。FAIR。在英文中fair是傳統形式的展覽會,也就是集市與廟會。Fair的特點是“泛”,有商人也有消費者,有農產品也有工業品。集市和廟會發展到近代,分支出了貿易性質的、專業的展覽,被稱作“exhibition”(展覽會)。而繼承了“泛”特點的,規模龐大的、內容繁雜的綜合性質的展覽仍被稱為fair。但是在傳入中國時則被譯成了“博覽會”。因此,對待外國的“博覽會”,要認真予以區別:是現代化的大型綜合展覽會,還是傳統的鄉村集市。EXHIBITION。在英文中exhibition是在集市和廟會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代展覽形式,也是被最廣泛使用的展覽名稱,通常作為各種形式的展覽會的總稱。EXPOSITION。Exposition起源於法國,是法文的展覽會。在近代史上,法國政府第一個舉辦了以展示、宣傳國家工業實力的展覽會,由於這種展覽會不做貿易,主要是為了宣傳,因此,exposition便有了“宣傳性質的展覽會”的含義。由於其他國家也紛紛舉辦宣傳性質的展覽會,,並由於法語對世界一些地區的影響,以及世界兩大展覽會組織:國際博覽會聯盟和國際展覽會局的總部均在法國,因此,不僅在法語國家,而且在北美等英語地區,exposition被廣泛地使用。SHOW:在英文中show的原意是展示,但是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show已替代exhibition。在這些國家,貿易展覽會大多稱作show,而宣傳展覽會被稱作exhibition。展覽會作為一個概念,《辭海》下的定義是:“用固定或巡迴方式公開展出工農業產品、手工業製品、藝術作品、圖書、圖片、以及各種重要實物、標本、模型等供民眾參觀、欣賞的一種臨時性組織”。這一定義似乎並不準確,值得探討。就貿易性質的展覽會而言,有個美國商人下了這樣的定義:在最短的時間時在,在最小的空間裡,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大的生意。但是這個所謂的定義更像是一個描述。作者嘗試下的定義為:在固定或一系列的地點、特定的日期和期限里,通過展示達到產品、服務、信息交流的社會形式。其中信息所包含的內容很多,比宣傳成就,宣傳政策,普及科技知識、建立公司形象、了解市場發展趨勢,甚至以不正當手段獲取情報等。
編輯本段會展業的發展展望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中國內地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展覽市場。到2006年末,中國共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會展中心和展覽場館170家,可用於展覽的總面積達536.58萬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為室內展館,三分之一為室外展館。展覽總面積已居世界前列。在會展業蓬勃發展的同時,行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市場化程度低,不正當競爭猖獗,缺乏品牌會展,誠信不夠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政府也出台了相應的措施,提出會展業發展的建議,以及行業建立協會等來規範中國會展業的發展,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展業在國家的發展地位越來越重要,國外會展企業不斷的進入中國,2010年,中國的會展業必定會取得巨大成就。
編輯本段會展的作用
會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會展不僅本身能夠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還可以帶動交通、旅遊、餐飲、住宿、通信、廣告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據專家測算,國際上展覽業的產業帶動係數大約為1:9,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產業收入則為9。
為企業開展行銷活動提供了很好的場所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企業都想尋找機會蒐集市場信息、促進產品銷售,而參加會展無疑是一個契機。一方面,企業通過參加會議和展覽,可以及時、準確、低成本地獲取各種有效的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實施恰當的市場行銷組合策略。另一方面,企業在展覽會上通過產品尤其是新產品展示,可以誘導甚至創造消費者的需求。
會展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
會展能夠促進城市的發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編輯本段博覽會政策
A.《國際展覽會公約》[1]於1928年11月22日在巴黎簽署,並經1948年5月10日1966年11月16日、1972年11月30日《議定書》和1982年6月24日及1988年5月31日《修正案》增補。B.中國商業聯合會《會展活動管理暫行辦法》[2]C.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品展銷會管理辦法》[3]D.國家商務部《舉辦展覽會管理辦法》[4]E.國家商務部《展會智慧財產權保護辦法》[5]F.海關對進出口展覽品監管辦法[6]G.參加國際展覽入境展覽物品報檢指南[7]H.地方法規:關於加強廣州市會展業管理的意見[8]I.地方法規:瀋陽市展覽會運營規範[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