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海拾貝·名中醫經驗擷菁

醫海拾貝·名中醫經驗擷菁

本書是《醫海拾貝》《醫窗夜話》《醫壇百影》之二,作者此次修訂是在第1版的基礎上,對其中的臨床心得、評述人物、搜采佚事、闡發理論等內容進行了充分梳理和調整刪減,使之更加體現集臨床實踐與學習研究為一體的內容精華,本書修訂後實用性,佚事的可讀性更強。適合臨床中醫師、中藥師和臨床研究者及中醫院校學生參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醫海拾貝·名中醫經驗擷菁(第2版)》適合臨床中醫師、中藥師和臨床研究者及中醫院校學生參考。

作者簡介

盧祥之 字習行、簃謙.號不息子,又號不磨磷人.男,安徽阜陽人,知名文化醫藥學者。幼受先父其昌公督導學習中醫,以《陳修園醫學十二種》啟蒙,順誦《鑒略妥注》《四字鑒略》《增廣賢文》等。1983年創辦山西1949年以後第一份中醫中藥學術期刊——《中醫藥研究》雜誌,任總編輯、社長。1984年求學於上海中醫學院:1988年考入山西大學中文系研究生專業。
現為中國科學院編審,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客座研究員,山西大學中文系教授,山西、河北、山東醫科大學及仲景國醫大學、天津師大兼職教授,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證治經驗
蒲輔周病毒性心肌炎,辨從外邪,內舍於心
趙錫武“治水三法”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潘文奎化痰行氣治多發性大動脈炎
王永炎化痰通腑飲治療卒中
劉樹農早期肝硬化證治經驗
喬仰先急性膽汁瘀滯性肝炎,大黃為主,巧用生曬參、西洋參
陳繼明養正消積法治療肝硬化
於爾辛治肝癌,辨證為先,宜補兼攻
錢伯文解毒利濕治肝癌
王靈台慢性肝炎,扶正祛邪同進,補益清化並舉
劉渡舟治療肝炎的經驗
葉橘泉膽囊炎、膽石症的辨證論治
裘沛然補氣攝精,祛毒利濕,治慢性腎炎、腎功能不全
馬驥益腎法治療腎病型腎炎
胡建華靈通升降治胃痛
顏正華兩相結合治胃痛
董建華通降論治脾胃病
沈自尹溫腎圖本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
郭士魁苦寒直折治癒真性紅細胞增多
嚴蒼山護腦、護津、護腸治溫病
王慰伯攻導、清導治濕滯
王左支氣管哮喘從肺論治和他髒分治
謝海洲中醫治療老年性痴呆
宋孝志治療老年抑鬱症四法
姜春華支氣管哮喘證治之新見
施今墨低熱不退,效方效藥
周筱齋四說溫熱顧陰
龐泮池痛經病的“其本”“其標”“其功”
蔡小蓀系列方藥治子宮內膜異位症
劉奉五婦科診治心得及治肝八法
陸德銘調攝沖任治乳腺增生
許幗光補中益心,治兒童多動症
王正公汗吐下法治青少年哮喘
劉樹農祛邪治久瀉
董廷瑤指壓治吐乳
朱南蓀安胎尤須寧神志
趙心波脊髓灰質炎,清經絡,利關節,強筋以養血
陳樹森分三型治療萎縮性胃炎
奚伯初疏風宣化治乳蛾
張贊臣喉痹證治心法
朱仁康“血分有熱”辨治銀屑病
張志禮內服外用,兩途兼施,治療銀屑病
顧伯華牛皮癬症的分型辨治
邊天羽辨分“三類”治銀屑
顧伯華“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治白癜風
林鶴和透熱轉氣治蕁麻疹
顧伯華標本同治癒皮炎
錢伯文通下升提治腸癌
朱仁康皮科四辨
朱仁康瘡瘍論治
黃文東輕靈肅降治頑咳
葉景華蛋白尿血尿,治宜急性清、慢性和
陳湘君系統性紅斑狼瘡診治五法
姚培發老年痴呆,腎虛髓消為發病之本,著力痰瘀是治之要著
姚培發老年抑鬱證治四法
林學儉頭皮五針治失眠
孔慶豐三法三方治青光眼
“五十肩”(肩周炎)兩張效方
鄧鐵濤拂痛外洗方治糖尿病足
施繼宗養血、平肝、祛風治帕金森
鄒雲翔梅尼埃病(美尼爾綜合徵),溫清潤化同用,苦降和絡並施
姜春華復發性口瘡,溫養脾土以扶正,清泄胃熱以解伏毒
李振華溫中健脾痊肥胖
潘文奎脾腎兩虛治甲狀腺功能減退症
顧伯華補腎和營治硬皮病
朱錫祺涼血利濕法治癒白塞病
高仲山外治酒糟鼻
胡建華血管性頭痛以瘀血為多
裘沛然疑難病用養正徐圖法
裘沛然癌症化療、放療反應之證治
宋孝志汗證的論治
李斯熾咽痛六治
李斯熾養陰、清熱、滋肝治黑疸
潘澄濂三法治帕金森病
熊繼柏六郁論胃痛
張珍玉脫髮離俗,求治於肺
魏長春郁證端倪
顏德馨“衡法”
第二部分方藥運用
錢伯文家傳經驗用黃芪
何世英六味地黃,治癒腦積水
龐泮池婦科雜病的用藥特點
宋光濟治崩四方說要
趙紹琴心腦活血湯合護心丹,治療病竇綜合徵
陳蘇生柴牡三角治卒中
裘沛然陰虛濕痰內盛,逕用金水六君
焦樹德燮樞湯治慢性肝膽病
張琪治療腎病自擬六方
祝味菊附子顧正治膽結石
萬福利大補陰丸治療化膿性骨髓炎
朱培庭養肝柔肝治膽石
謝義達清熱理氣治圓形紅斑
朱仁康涼血軟堅治痤瘡
劉淑琴利濕散結愈紅斑結節
錢伯文益氣健脾治胃癌
陳沛嘉左歸、右歸,兩途兼施治精液異常
王玉潤嚴肅、嚴謹、嚴格用藥,尤崇蟲類
嚴蒼山三物備急丸治療慢性泄瀉
姜春華治肝病善用草藥合川大黃
李古松萊菔子之妙用
鄧鐵濤、任繼學經方廣用
羅詩榮“長蛇”艾灸治頑疾
劉渡舟“古今接軌”用平胃
賀裕元附子溫陽治遺傳共濟失調
謝海洲生津固本愈尿崩(垂體功能紊亂)
莊奕周暖腎活血治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劉紹武“一方到底”治紅斑狼瘡
夏少農疏肝豁痰治甲亢
黃文東柔肝、清肝、暢中治三叉神經痛
董廷瑤滋陰下痰治癲
謝秋聲涼血化濕治多疣
熊夢周生精健脾治斑禿
朱仁康溫陽健脾治濕疹
胡建華膏滋妙方愈頑疴
劉渡舟抓主證而用經方
胡建華細辛別用三法
宋孝志清血養榮湯的臨床套用
岳美中提高臨床診治水平的關鍵,是在專方專藥下工夫
高輝遠同出一物中藥的區別使用
潘澄濂拯危救急話“三寶”
周次清從“效不更方”談起
米伯讓清瘟敗毒,力挽急危
第三部分辨證思路
何承志35年治血液病真諦
嚴世芸心房三病的細辨分證
姚培發老年高血壓,肝腎陰虛為本,血瘀為標
裘沛然治慢性胃炎,辛散苦泄,甘緩酸收
裘沛然老慢支、肺心病,宜辛溫蠲飲,苦寒泄肺
宋孝志從血論治水腫證
徐景藩辨治胃腸說四要
徐仲才小兒哮喘,辨治內因
何世英智力低下(智障),法取平肝風,填精髓
朱南蓀乳病責肝乃常法,臨證毋忘求其腎
羅元愷不孕症證治分五型
錢伯煊治崩漏以虛瘀熱辨
劉奉五婦科腫瘤化療後的中藥辨治
俞慎初從肝立論治婦科
焦樹德治喘兩綱六證三原則
余瀛鰲急性腎炎,祛風利水
鄒雲翔九法治尿毒症
鄒雲翔五法說水腫
曹余德“八字真訣”治癌腫
陸德銘乳房病證治七法
彭培初急性胰腺炎,通下為先,動靜有別,補救有法
劉嘉湘辨治七法治腸癌
沈仲理子宮肌瘤的審因論治
張珍玉治咳之要在宣在降
魏長春膽病診治約言
顧渭川血證切要
秦伯未病因、病位、症狀,主次宜明
秦伯未溫病學是傷寒的發展,二者結合,寒溫一統
惲鐵樵細析附子之脈、舌、證
費繩甫診斷四要
王仲奇酌盈濟虛,輔偏救弊
張伯臾雜症施治,效法《千金》
陳道隆順應四時,升降開闔,毓陰斂陽
黃吉賡治痰飲者,護固脾胃最為要
鄒菊生治眼科雜病,從肝從脾
丁季峰推拿手法少而精
朱南蓀“從”“合”“守”“變”,燮理陰陽
劉渡舟釋人之“津液鏈”
董建華三期分證辨溫病
董建華治療老年病的學術思想與經驗
顧兆農“方證對應”與“辨證論治”
俞尚德談“辨證治病”
沈自尹中西醫結合,不是中西湊合,也不是中西相加,更不是中藥西用
熊繼柏寒熱錯雜治脾胃
張鏡人活血化瘀五結合
趙錫武辨證與辨病
張珍玉諸病從肝
周次清“無症可辨”怎么辦
金壽山治體與治病
章真如“風火同氣”“與“痰瘀同源”
章真如“乙癸同源”與“腎肝同治”

序言

本書是《醫海拾貝——名中醫治病絕招》的姊妹篇,亦是筆者生平所著“三醫”(《醫海拾貝》《醫窗夜話》《醫壇百影》)之二。
筆者自上國小時起,即受先父其昌公督導,研習中醫。最早是自學祖父大德公留下的溫病類、本草類和陳修園醫書72種等抄本,因少年無知,讀也未讀下去,學也未學懂學通。而先父忙於生計,無暇顧及我學習,“學醫”只是敷衍而已。青年時期,赴雲南西雙版納邊陲支邊,一邊識藥、採藥,一邊學醫、行醫。後就讀於雲南中醫學院,數年後又求學於上海中醫學院。20世紀80年代初在山西太原自費創辦了山西第一份中醫學術期刊——《中醫藥研究雜誌》,名譽主編是北京中醫學院的劉渡舟老師,筆者任主編,該刊一辦便是10年。由於辦刊接觸了眾多醫家、前輩,從他們的投稿中,得到很多珍貴的教益,加上多年來有記筆記的習慣,久而久之,便積累了不少中醫學者臨床的“零金碎玉”。1989年以後,便將這些經驗精華進行整理和編撰,陸續出版。
這些年來,筆者因前後受聘山西中醫學院、山西醫學院、南京中醫學院、河南中醫學院、中國中醫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客座教授,一邊教學,一邊學習,時間久了,又記載、收集了不少新的資料。今以《醫窗夜話》結集出版,目的是給青年中醫師提供一點兒學習的線索。另外的《醫海拾貝》《醫壇百影》也已出版。
本書整理、出版之際,為維護著作權益,特予聲明:本書資料來源於筆者多年的筆記摘錄,原著作權應歸原作者所有。但因年代久遠,有些筆記中又沒有記載原作者姓名,無從獲其授權,故結集之際,不僅向原著作者深表誠摯的謝意,而且一旦取得聯繫,保證尊重其著作權益。
本書既是“夜話”,無非是燈下閱讀筆記的摘編及前人的口傳和師友的交流,聊供讀者各取所需。若有不當,其責在我,還望讀者指正,以便再版時予以釐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