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垂鞭》

《醉垂鞭》

《醉垂鞭》是由張先創作的,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詩詞原文

《醉垂鞭》 《醉垂鞭》
醉垂鞭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閒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雲。

詞牌格律

醉垂鞭雙調四十二字,前後段各五句,三平韻、兩仄韻張先
醉面灩金魚 吳娃唱 吳潮上 玉殿白麻書 待君歸後除 
中仄仄平平平韻平平仄仄韻平平仄韻中仄仄平平平韻中平中仄平韻
勾留風月好 平湖曉 翠峰孤 此景出關無 西州空畫圖 
中平平仄仄換仄韻平平仄韻仄平平平韻仄仄仄平平韻平平平仄平韻

詩詞鑑賞

這首詞描繪了一位酒宴上的美麗的妓女。上片寫酒宴初見此妓的第一印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彩繡雙蝶的羅裙,這表明她步態輕盈曼妙,羅裙飄飄,雙蝶似隨之翩然飛舞。此乃乍見此妓而尚未仔細端詳的第一印象,也正是此妓服飾、步態的突出特徵。“朱粉”二句描繪她的容顏:略施朱粉,淡妝素雅,仿佛春意淡淡中開放的一朵平常小花,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下片寫對此妓美態、神韻的特殊印象。“細看”二句寫詞人與眾賓客對此妓美態的交口讚嘆:人人贊她“柳腰身”,作者贊她“諸處好”,前者強調她腰身的柔婉、曼妙,後者強調她渾身的諧和、優美。“雙蝶繡羅裙”,原來是她的舞裙。此妓的舞姿、神韻如何呢?從“人人道”的側面反應和作者的主觀感受烘染了她舞姿的美妙。“昨日”兩句似離題橫出,其實是作者對其舞容的強烈印象:“亂山昏”是形容她舞蹈時眼前似乎從群山騰起雲霞繚亂、迷濛。綜上而言,上片“閒花”意象,出之於客觀比較,是靜態寫意;下片“亂雲”意象,出之於主觀感受,是動態傳神。特別是“昨日”二句意象新妙,想像出奇,亦真亦幻,耐人深味。這正是張先小令“韻高”之典型。

作者簡介

張先(990—1078)字子野,烏程(今浙江湖州)人。天聖八年(1030)進士。歷任宿州掾、吳江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判官。皇佑二年(1050),晏殊知永興軍(今陝西西安),闢為通判。後以屯田員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嘗知安陸,故人稱張安陸。治平元年(1064)以尚書都官郎中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九。張先“能詩及樂府,至老不衰”(《石林詩話》卷下)。其詞內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對都市社會生活也有所反映。語言工巧。
初以《行香子》詞有“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之句,人稱為“張三中”。後又自舉平生所得意之三詞:雲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幕卷花影“(《歸朝歡》):”柔柳搖,墜輕絮無影“( 《剪牡丹》 ),世稱”張三影“。 《宋史》無傳,《宋史翼》卷二六載其事。著有《張子野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