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沖天》

《鶴沖天》

《鶴沖天》是一首由宋代作者 柳永著作,情感豐富,表現其鬱郁不得志的古詞。

詞牌格律

格律對照例詞:【北宋】柳永《鶴沖天·黃金榜上》
平平仄仄(韻)。
黃金榜上,
中仄平平仄(韻)。
偶失龍頭望。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中仄平平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未遂風去便,爭不恣游狂盪
中平平仄仄(韻)。
何須論得喪。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平平仄仄,中仄中平平仄(韻)。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中仄仄平平,平平仄(韻)。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仄,中平仄(韻)。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中平平仄仄(韻)。
青春都一晌。
中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韻)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說明:詞牌格律與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
平:填平聲字;仄:填仄聲字(上、去或入聲);中:可平可仄。逗號“,”和句號“。”:表示句;頓號“、”:表示逗。下劃線:領格字。『』:例作對偶;〖〗:例作疊韻)

典範詞作

1.鶴沖天·閒窗漏永
【宋】柳永
閒窗漏永,月冷霜華墮。
悄悄下簾幕,殘燈火。
再三追往事,離魂亂、愁腸鎖。
無語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
從前早是多成破。
何況經歲月,相拋嚲
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麽。
悔恨無計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2.鶴沖天·清明天氣
【宋】杜安世
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
台榭綠陰濃,薰風細。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遙際。
單袷衣裳,半籠軟玉肌體。
石榴美艷,一撮紅綃比。
窗外數修篁,寒相倚。
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
坐深閨里,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
3.鶴沖天·鼕鼕鼓
【宋】賀鑄
冬鼓動,花外沈殘漏。華月萬枝燈,還清晝。
廣陌衣香度,飛蓋影、相先後。
個處頻回首,錦坊西去,淚濕羅箋調吟。
當時早恨歡難偶,可堪流浪遠,分攜久。
小畹蘭英在,輕付與、何人手。
不似長亭柳。舞風眠雨,伴我一春銷瘦

柳永的鶴沖天簡介

鶴沖天
詞牌名
代表作·宋·
柳永
閒窗漏永,月冷霜華墮。
悄悄下簾幕,殘燈火。
再三追往事,離魂亂、愁腸鎖。
無語沉吟坐。
好天好景,未省展眉則個。
從前早是多成破。
何況經歲月,相拋嚲。
假使重相見,還得似、舊時麽。
悔恨無計那。
迢迢良夜,自家只恁摧挫。
鶴沖天
柳永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
明代暫遺賢,如何向?
未遂風去便,爭不恣狂盪?
何須論得喪。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
青春都一餉。
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柳永詞作鑑賞 
這首詞反映了柳永的反叛性格,也帶來了他人生路上一大波折。據傳說,柳永善作俗詞,而宋仁宗頗好雅詞。有一次,宋仁宗臨軒放榜時想起柳永這首詞中那句“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就說道:“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就這樣黜落了他。從此,柳永便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而長期地流連於坊曲之間,花柳叢中尋找生活的方向、精神的寄託。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考科舉求功名,他並不滿足於登進士第,而是把奪取殿試頭名狀元作為目標。落榜只認為“偶然”,“風遺”只說是“暫”,由此可見柳永狂傲自負的性格。他自稱“明代遺賢”是諷刺仁宗朝號稱清明盛世,卻不能做到“野無遺賢”。但既然已落第,下一步該怎么辦呢?“風雲際會”,施展抱負是封建時代士子的奮鬥目標,既然“未遂風雲便”,理想落空了,於是他就轉向了另一個極端,“爭不恣狂盪”,表示要無拘無束地過那種為一般封建士人所不齒的流連坊曲的狂盪生活。“偎紅倚翠”、“淺斟低唱”,是對“狂盪”的具體說明。柳永這樣寫,是恃才負氣的表現,也是表示抗爭的一種方式。科舉落第,使他產生了一種逆反心理,只有以極端對極端才能求得平衡。所以,他故意要造成驚世駭俗的效果以保持自己心理上的優勢。柳永的“狂盪”之中仍然有著嚴肅的一面,狂盪以傲世,嚴肅以自律,這才是“才子詞人”、“白衣卿相”的真面目。柳永把他內心深處的矛盾想法抒寫出來,說明落第這件事情給他帶來了多么深重的苦惱和多么煩雜的困擾,也說明他為了擺脫這種苦惱和困擾曾經進行了多么痛苦的掙扎。寫到最後,柳永得出結論:“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謂青春短暫,怎忍虛擲,為“浮名”而犧牲賞心樂事。所以,只要快樂就行,“浮名”算不了什麼。
這首詞是柳永進士科考落第之後的一紙“牢騷言”,宋元時代有著重大的意義和反響。它正面鼓吹文人士者與統治者分離,而與歌妓等下層人民接近,有一定的思想進步性。

杜安世的鶴沖天簡介

鶴沖天
杜安世 
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
台榭綠陰濃,薰風細。
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
恰是逍遙際。
單袷衣裳,半籠軟玉肌體。
石榴美艷,一撮紅綃比。
窗外數修篁,寒相倚。
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
行坐深閨里,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
杜安世詞作鑑賞
這首詞是北宋前期詞人杜安世的作品,詞風與柳永相近,長鋪敘,少粉飾,是一首典型的閨怨詞。
上片重點鋪敘居住的環境和時序景致,也寫出了環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氣,永日愁如醉”,點出人物清明天氣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後的一個節令,此時已入暮春,梅、杏、桃等花相繼凋謝,最容易引起思婦離人的愁懷。“愁如醉”,兼狀愁人的內心感受和外表現。愁緒襲來,內心模模糊糊,外表則顯現為表情呆滯。愁人是容易感到日長的,何況清明之後,白晝又確實是逐漸地長了起來,故曰“永日愁如醉”。
接著,作者筆鋒一轉,描寫閨人所居住的環境。“台榭綠陰濃”至“新荷蔽”數句,活畫出一幅春末夏初的園林美景。暖風輕拂;台榭的周圍,綠樹成蔭;歸來的燕子,新巢已經築成;小小的池塘,長滿了青青的荷葉。如此美景,“恰是逍遙際”,作者認為正是優遊自地賞玩景物的好時光!但是卻只“單袷衣裳,半籠軟玉肌體。”詞的抒情女主人公,一位肌膚柔軟潔白的佳人披著件薄薄的袷衣,呆呆地站立那裡。“半籠”兩字,見出她披衣時的漫不經心;而開頭“永日愁如醉”句已作了提示,這裡作一呼應,寫出她神情呆滯之狀。另外,此處作者把寫人和寫景的關係處理得很好。優美的環境,襯托著美麗的閨人,恍如綠葉叢中簇擁著牡丹,相得益彰;同時環境和人物又構成了反襯:景物自佳而人物自愁,節奏並不協調,於是更顯出了人物的愁緒之重。
下片著重寫閨人的幽怨情懷和憔悴情態,但卻從景物寫起:“石榴美艷,一撮紅綃比。”這是以“紅綃”比石榴花之紅以狀其美。石榴夏季開花,花常呈橙紅色,故白居易《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詩云:“石榴花似結紅巾,容艷新妍占斷春。”以紅色的織物比石榴花,大概就從這裡開始,作者看來是受到過白詩的啟發的;其後蘇東坡也有“石榴半吐紅巾蹙”(《虞美人》)之句。文學上的繼承借鑑而又有所變化,就是如此。這兩句是繼續寫園林美景,詞意更見錯綜。
“窗外數修篁”兩句,是實寫,也是虛寫。實寫就是女主人公的窗外大概真的有幾竿修竹;因為中國的園林中,竹子是必不可少的。虛寫就是她並不一定真的去相倚;這裡用了杜甫《佳人》詩中的意境:“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說明她也具有自憐幽獨的懷抱而已。這兩句,既是寫景,也是寫人,其作用是從寫景過渡到寫人,而且本身已具有豐富的幽怨內涵。
緊接著上面兩句,作者揭示了女主人公心靈幽怨滿懷、行動呆滯,是因為“有個關心處,難相見,空凝睇。”意即有一個她關心的人,卻難以相見,只能白白地盼望。這行文上是水到渠成的一筆,對女主人公的情懷、表現那么多,其原因也該有一個交代了。
結語三句:“行坐深閨里,懶更妝梳,自知新來憔悴。”是對女主人公情態的進一步刻畫,也是對這個人物形象的補足性刻畫。她深閨里行坐不安,形容憔悴,沒有什麼心思去梳妝打扮。經過了最後這幾句的進一步刻畫,一位因懷念遠人而憔悴幽怨的閨中少婦的形象,呼之欲出了。
這首詞,前片著重寫景,後片著重寫人,但又緊緊圍繞著一個中心,即閨怨。這樣,詞的氣脈就一氣貫串,不枝不蔓,人物形象也漸趨完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