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搖滾

酸性搖滾

又稱Acid Rock,是美國60年代著名樂隊。

酸性搖滾酸性搖滾
酸性搖滾是幻覺搖滾的一種激烈、大聲的。它吸取了盛期已過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華。酸性樂隊依賴變奏的吉它、柔美的歌聲和長時間的即興表演。酸性搖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幻覺劑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斷的發展並形成一個中心——最後沒有解散的樂隊演變成了重金屬樂隊。

基本特點

酸性搖滾酸性搖滾
即迷幻搖滾,盛行於60年代中、後期,是嬉皮士運動的產物之一。其音樂特色是震耳欲聾的強烈節奏、尖厲響亮的電吉它單人或雙人演奏。不同於重金屬搖滾,迷幻搖滾沒有一定的曲式,即興演奏的成分較多,其無鏇律的音調變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華妙的表現。"酸性"(acid)一詞是迷幻劑LSD的俚語代名詞,酸性搖滾因為具有狂熱的迷幻音樂特點,故有其名。

酸性搖滾是幻覺搖滾的一種激烈、大聲的變奏。它吸取了盛期已過的Cream和Jimi Hendrix即席演奏的精華。酸性樂隊依賴變奏的吉它、柔美的歌聲和長時間的即興表演。酸性搖滾存在的時間並不長——在幻覺劑的生命期限里,它不斷的發展並形成一個中心——最後沒有解散的樂隊演變成了重金屬樂隊

音樂代表

代表樂手、樂隊有:JimmyHendrexJefferson Airplanethe Doors、the Grateful Dead等。這些組合及其歌迷都蓄長發、著彩色鮮艷的服裝,持有反世俗的態度,這種外在表現與音樂一樣重要。

具有該風格的樂隊/藝人名單:
Jimi Hendrix :原名詹姆斯.馬歇爾.亨德里克斯(James Marshall Hendrix),1942年11月27日出生於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吉米.亨德里克斯生長於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他是搖滾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吉他天才和60年代末唱片工業摧毀力量的犧牲品。亨德里克斯在上學期間就自學吉他,並熱衷於聽南方布魯斯歌手的作品,從羅伯特.詹森(Robert Johnson)到B.B.金(B. B. King)。1961年,他在美國傘兵服役期間,在部隊俱樂部演奏音樂,並結識了貝司手比利.考克斯(Billy Cox)。在亨德里克斯以後的生涯中,他對亨德里克斯的幫助很大。退役後,亨德里克斯參加了一些音樂家的演出。在他移居紐約之前,他還與小理察(LittleRichard)、艾克和蒂娜.特納(Ike and Tina Turner)合作過。當他在紐約的黑人俱樂部里為“艾斯利兄弟"(IsleyBrothers)、金.柯蒂斯(King Curtis)和其他樂隊伴奏時,被實業家埃德.查普林發現,並與他簽訂了錄音契約,還使他成了“柯蒂斯騎士”(Curtis Knight)樂隊的主音吉他手。同時,亨德里克斯作為一個吉他手的絕頂天賦被前“動物”(Animals)樂隊的貝司手蔡斯.錢德勒(Chas Chandler)所賞識,並向他許願把他培養成頂級歌星。亨德里克斯被他打動了,並於1966年隨他到了英國。在倫敦,“吉米.亨德里克斯經驗”(Jimi Hendrix xperience)樂隊組建,這是一支有魔力的三人樂隊,主音吉他兼主唱亨德里克斯,貝司手諾埃爾.雷丁(Noel Rid ding)和鼓手米奇.米切爾(Mitch Mitchell)。該樂隊幾乎一夜成名,尤其是亨德里克斯引起了英國流行音樂界的極大關注,據報導,那年冬天,埃里克.克拉普頓(Eric Clapton)和皮特.湯森(PeteTownshend)觀看了他所有的演出。1967年夏,他成功地進行了英國德國斯堪納維亞巡迴演出,並錄製了熱門單曲“嘿,喬”(Hey Joe)和“紫霧”(Purple Haze)以及專輯《你經歷過嗎?》(AreYouExperienced?)在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的大力推薦下,他參加了蒙特雷音樂節,他的成功使他躋身於世界超一流歌星的行列。作為一名黑人歌星,人們注意到,他的聽眾幾乎都是白人,他是第一位贏得所有白人聽眾的黑人歌星。1969年,他卻面臨巨大的政治壓力——黑人團結,但他並不懂政治,因此感到不解和緊張。在商業方面,1968年是最成功的一年,《像愛一樣勇敢》(Axis: Bold As Love)(1969)和《電子女兒國》 (ElectricLadyand)都成為金唱片,他還從音樂會及無可爭辯的超級歌星的身份中賺取了大量的金錢。在1968年底,他被認為是其他“激進搖滾”吉他手的鼻祖。他那憂鬱而激動人心的獨特風格,體現了強烈的布魯斯音樂的情感。爵士樂大師邁爾斯.戴維斯(Miles Davis)甚至預言他將成為一名偉大的爵士樂吉他手。他的演奏具有很濃的實驗色彩,把電吉他的技巧和功效發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但當他進一步成功時,麻煩也隨之而來了。1968年1月,他因與貝司手諾埃爾.雷丁爭吵鬥毆而被拘留,這標誌著樂隊成員之間的關係激劇惡化。一個月之後,在他第二次環美旅行演出中,他放棄了舞台表演中所有花哨和噱頭,直接表現他那複雜的音樂。這一舉動遭到了觀眾的反對,亨德里克斯為逃避這種反應,取消了47天中的54場演出,並用大量吸毒的狂亂生活方式麻醉自己。他消瘦了許多,並指責他的經理人對他的錢財管理不當。除了他的魔力在公眾中的巨大影響,1969年卻是一個不順之年,他的經理人蔡斯.錢德勒被解僱,“吉米.亨德里克斯經驗”樂隊解散,一個多倫多的毒品販子控制了他,整整一年,金錢如流水般地花掉,他的私生活更加無序。同時,他還面臨來自黑人聽眾的巨大政治壓力,要求他組建一支全黑人樂隊。儘管他在紐波特音樂節上露面,並重新啟用米奇.米切爾,還邀請他的朋友比利.考克斯(Billy Cox)任貝司手,他的現場演出還是比以前大大減少了。一個月後,他在伍德斯托克音樂節露面,這是他音樂生涯中的最後高潮,同年12月,他的全黑人樂隊(“吉普賽人樂隊”(Band of Gypsies)終於組成),但他對樂隊第1張專輯並不滿意,不久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演唱會後“吉普賽人樂隊”宣告解散。此時,他還在準備下一個雙張套專輯《新升太陽的第一束光》(FirstRays of the New Rising Sun)。此後,亨德里克斯重組“吉普賽人樂隊”,樂隊由亨德里克斯、考克斯和巴迪.邁爾斯(Buddy Miles)組成,到夏威夷拍電影,開更多的演唱會,在新開的“電子女兒國”錄音棚里錄音。8月份,他最後一次離開美國,參加懷特島音樂節。當時輿論認為他那次表演水平並不高,可現在回想起來,那次表演依然十分出色,接下來的歐洲巡迴演出被縮短了。亨德里克斯於9月中旬回到英國。1970年9月18日,他因過量服用安眠藥劇烈嘔吐窒息而死。當時亨德里克斯心理壓力很大,種種跡象表明他並非自殺——他的死只是個悲劇事件。許多人認為亨德里克斯死的時候,靈感已枯竭。搖滾歌星們應該知道在這種職業生涯中該如何保護自己,可惜一個人在青雲直上時不會明白,而等他明白時,已經太晚了。亨德里斯從來不知道如何築起保護牆。我們不能說他在70年代的作品缺乏創造力,不幸的是亨德里克斯的音樂深奧重要之處已被營利目的搞的面目全非——《新太陽的第一束光》這張未完成專輯中的大部分歌曲被收錄在亨德里克斯死後最初出版的兩張專輯《愛之哭泣》(Cry of Love)和《彩虹橋》(Rainbow Bridge)。
Primal Scream: Primal Scream的經歷可以用多方的角度來解讀,就像80到90年代的英倫的獨立搖滾樂一樣。Bobby Gillespie在80年代的中期初創樂隊,而那時他仍作為英國的另一隻同Primal Scream音樂風格截然相反的噪音搖滾樂隊the Jesus & Mary Chain 的鼓手。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朋克硬搖滾風格的創作後,在90年代早期他們徹底轉變為一隻舞曲樂隊。緊跟the Stone Roses 和Happy Mondy對流行和Acid-house的融合。 1991年,在製作人Andrew Wertherall和Hugo Nicholson的協助下, Primal Scream創作了一張完全將獨立流行樂和舞曲融合在一起的專輯《Screamdelica》。Screamdelica打破了90年代英倫流行樂的劃定,並使舞曲和Techno被主流搖滾樂廣泛接受。80年代,英倫地下音樂已經被正處於萌芽的Acid-House所支配。Primal Scream也深深的被這種新興的舞曲音樂所吸引。之後他們求助於他們的一個名叫Andrw Weatherall的DJ,從新混縮他們的一首老歌"I'm Losing More Than I'll Ever Have。" Weatherall從新打造個這首歌,在其中加入了沉重的貝斯並配了一部分雷鬼樂的回聲,刪除了原曲中的大部分的配器(甚至是吉他部分),之後從新加入一軌採樣的音效(包括Peter Fonda的一段“the wild angle”的對白)。新的混音版本被命名為"Loaded," 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Come Together," 是他們即將到來的第三張專輯的第一隻單曲,同之前的那首"Loaded,"有著相同的曲風,並受到廣泛的稱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