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字義解釋]

變[字義解釋]

變,bian,從絲從言從攴。本義:彈琴時手指在不同琴弦間移動。 〈動〉 (1) 形聲。從攴( pū),孌( luán)聲。本義:變化,改變。 (2) 同本義 [transform;change] 變,更也。——《說文》 變,易也。——《小爾雅》 基本意思是形容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變調,變動。還有以這個字為題的詩歌,圖書,歌曲以及音樂唱片。 又做“変”,“変”為日本漢字 2016年12月11日,“變”字以39.53萬票,當選兩岸年度漢字。 2016年12月21日,”變“字當選2016年度國際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變,bian,從絲從言從攴。絲本義是樂器,攴是手。

變字本義:彈琴時手指在不同琴弦間移動。

變[字義解釋] 變[字義解釋]

大家知道,一個善於彈奏出美妙曲子的人,一定是善於變化的,不會一直單調地撥動同一根琴弦。

大家可以看右圖,變字的演變。原本是上面三根絲,下面一隻手;後來中間的絲演變為言,可能意味著要邊彈邊唱、或者邊彈邊說。

這個字的引申義非常豐富,因為絲本身又可以引申為關係,言也可以引申為口頭承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很容易改變的,口頭承諾沒有兌現也可以說是變了。變只是一個客觀描述,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從沒關係變成鐵關係,也可以從鐵關係變成敵對關係。

變

以攴使之更好(孌)也。改、更、易也。

〈動〉

(1) 形聲。從攴(pū),孌(luán)聲。本義:變化,改變。

(2) 同本義 [transform;change]

變,更也。——《說文》

變,易也。——《小爾雅》

筆畫數:8

“變”的繁體漢字為“變"。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亦又

漢字部件分解:亦又

簡體字筆順讀寫:點、橫、豎、豎、撇、點、橫撇、捺

繁體字筆順讀寫:點、橫、橫、橫、豎、橫折、橫、撇折、撇折、點、點、點、點、撇折、撇折、點、點、點、點、撇、橫、撇、捺

簡體部首:又 部首筆畫:2 總筆畫:8

繁體漢字部首:言 部首筆畫:7 總筆畫:23

漢字演變

變[字義解釋] 變[字義解釋]

漢字的演化過程

常用詞語

變本加厲、變成、變調、變動、變法、變革、變更、變故、變化、變化多端、變幻、變換、變臉、變數、變遷、變態、變性、變異。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性質狀態或情形和以前不同,更改:變調。變動。變法。變為。變革。變更。變通(把原定的辦法略加改動以適應事實的需要)。變本加厲。變幻無常。

《黃帝內經》中關於“生 、 化、極、 變”的事物發生髮展規律是這樣論述的“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素問·天元紀大論》),“夫物之生從於化,物之極由乎變”(《素問·六微旨大論》)。依據文言文格式,“從” 、“由”解釋為“從……而來”,“由……而來” 。整個句子可譯為物之生從化而來,物之極由變而來,即新事物產生的過程,也就是“化”的過程;而舊事物由小到大發展到盛極的過程, 也就是“變”的過程。王冰說:“其微也,為物之化;其甚也,為物之變。 ”(《素問·六微旨大論》注);張載也說:“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為化 ,化而載之謂之變,以著顯微也”。(《正蒙神化》); 見李中梓《內經知要》記載:“經曰 : 物生謂之化,物極謂之變 。……朱子曰 : 變者,化之漸;化者,變之成。 ”李中梓引用朱熹的話,闡發變與化的關係,可見變是漸變、量變的意思,化是漸變已經完成了,即質變 。

關於“變” 、“化”二字在《辭源》“變化”條出現:“疏 : 變,謂後來改前,以漸移改,謂之變也 。化,謂一有一無,忽然而改,謂之為化” 。即事物漸漸地發展過程,叫做變,事物從有到無,突然發生,叫做化 。可見變屬量變,化屬質變 。至於詞條坐化、化、融化、化生、轉化、氣化等都屬質變的範疇。

《中醫基礎理論》(第六版,吳敦序主編)及《中醫基礎理論》( 第七版,孫廣仁主編)對“生 、 化 、 極、變”的解釋是:“物生謂之化”,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的發展階段;“物極謂之變”,是指事物發展到極點,由盛到衰,向它反面轉化的階段。不難看出,這裡的“化”屬量變,而“變”屬質變的範疇。出現相反的認識與引文所處的位置有關,引文在陰陽的相互轉化節中出現,試圖闡釋陰陽轉化的條件。而引起陰陽轉化的條件一般是表現在事物變化的“物極”階段,即“物極必反”,這樣很容易導向“物極謂之變”的“極”是有“物極必反”含義的誤區,而得出上述的結論 。

詳細解釋

【動】

1、形聲。從攴(pū),孌(luán)省聲。

2、變化,改變。

變,更也。——東漢·許慎《說文》

變,易也。——《小爾雅》

變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闔一辟謂之變。——《易·繫辭》

病變而藥不變。——《呂氏春秋·察今》

於是賓客無不變色離席。——《虞初新志·秋聲詩自序》

無下有變……百姓熟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諸葛亮傳》

不得已,變姓名。——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又如:變文協韻(古文修辭術語。用變換文字或顛倒詞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調和諧);天氣突變;巨變(巨大的變化);變豹(即豹變,指人發跡而富貴);變宮(中國古代七音的一種。即宮的變聲,比高宮低半音)。

3、變通。

善言而不知變,未可謂能說也。——漢·桓寬《鹽鐵論》

4、發動事變。

待呂氏變而共誅之。——《漢書·高后紀》

又如:變謀(變亂的圖謀);變震(變亂震驚)。

(名)

1、事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

激切為變,中丞台皇遽無措,檄公(袁可立)往解散。——明·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變遂發。——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又如:譁變(稱軍隊突然叛變);變事(突然發生的重大事件)。

2、災異,異常的自然現象。

災異愈甚,天變成形。——《漢書·五行志》

天變不足畏。——《宋史·王安石傳》

又如:變怪(災變怪異)。

3、中醫學術語。男子不育症五不男(天、漏、犍、怯、變)之一。變,又稱人疴,俗稱陰陽人,類於兩性畸形。


biàn ㄅㄧㄢˋ
◎ 見“變”。

字典注釋

漢語字典

[①][biàn]
[《廣韻》彼眷切,去線,幫。]
亦作“変1”。“變1”的繁體字。
(1)和原來不同;變化;改變。
(2)變通。
(3)事變,有重大影響的突發事件。
(4)災異,異常的自然現象。
(5)上變。謂向朝廷告人謀反等非常事件。
(6)變詐。
(7)變賣。參見“變產”。
(8)通“辨”。明辨。
(9)通“辯”。正當。
(10)通“辯”。周遍。
(11)通“辯”。爭辯;辯論。參見“變爭”。
(12)通“褊”。參見“變小”。
(13)六朝歌曲名。
(14)“變相”、“變文”的省稱。
(15)姓。見《姓解》卷三引漢應劭《風俗通·姓氏》。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 ·變〔古文〕《唐韻》秘戀切《廣韻》彼眷切。《集韻》《韻會》彼卷切,鞭去聲。《說文》更也。《小爾雅》易也。《廣韻》化也,通也。《增韻》轉也。《正韻》攺也。《易·乾卦》乾道變化。《易解》自有而無謂之變,自無而有謂之化。《禮·王制》一成而不可變。《注》更也。《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以救時疾。《注》變,猶易也。《前漢·循吏傳》漢家承敝通變。 又動也。《禮·檀弓》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變。《注》變,動也。《荀子·議兵篇》機變不張。《注》謂器械變動攻敵也。 又權變。《前漢·魏豹傳贊》張耳、韓信皆徼一時之權變,以詐力成功。《文中子·述史篇》非君子不可以語變。《注》變,權也。反經合道之謂也。 又災異曰變。《前漢·五行志》災異愈甚,天變成形。又《諸葛豐傳》災變數見。 又死喪曰變。《穀梁傳·昭十五年》君在祭樂之中,大夫有變以聞,可乎。 又姓,見《姓苑》。 又《韻會》平免切,音辨。正也。《禮·禮運》大夫死宗廟謂之變。《注》變讀為辨。猶正也。 又葉眠切,音邊。《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靑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 又葉必愼切,音鬢。《陸雲詩》羽儀未變,葉有客來信。○按《說文》本從攴 ,載攴部。徐曰:攴,有為也。精薀從久,俗譌作非。字彙已載攴部,是言部重出,下攺從攵,非。又集韻俗作〈木變〉,亦非。考證:〔《禮·檀弓》夫子之疾病矣,不可以變。〕 謹照原文疾病改病革。

音韻參考

[廣 韻]:彼眷切,去33線,biàn,山開三去仙B幫

[粵 語]:bin3

[閩南語]:piN3,pian3

說文解字

選自《中華字通》 選自《中華字通》

《卷三》《攴部》 ·變更也。從攴䜌聲。秘戀切

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變[字義解釋] 變[字義解釋]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變[字義解釋] 變[字義解釋]

重要意義

2016年12月11日,2016海峽兩岸年度漢字在台北揭曉,“變”字以39.53萬票,從40個入圍字中脫穎而出,當選兩岸年度漢字。“變”字精準概括了兩岸關係在2016年的高低起伏的狀況,也高度濃縮了兩岸人民對於未來的觀望與期待。

2016年12月21日,“漢語盤點2016”活動在京揭曉,”變“字當選為2016年度國際詞,”變“字型現了2016年國際不斷出現的變局,恐怖攻擊、ISIS組織、難民問題;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韓國部署薩德……《三聯生活周刊》主編李鴻谷在點評時認為,“浮在水面上的一個又一個事件背後的結構也開始有所變化”,2016年這一系列事件為我們的未來提出了疑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