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酸梭菌——腸道健康的衛士

酪酸梭菌——腸道健康的衛士

《酪酸梭菌——腸道健康的衛士》,作者: 李雄彪馬慶英崔雲龍,本書從腸道微生態的視角,闡明了酪酸梭菌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重點介紹了該菌在預防和治療急性與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徵(IBS)、炎症性腸病(IBD)、腸癌等腸道疾病方面的套用。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酪酸梭菌——腸道健康的衛士

本書從腸道微生態的視角,闡明了酪酸梭菌對腸道健康的重要性。重點介紹了該菌在預防和治療急性與慢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徵(IBS)、炎症性腸病(IBD)、腸癌等腸道疾病方面的套用;介紹了酪酸梭菌在腸黏膜的再生、修復以及免疫平衡中所起的作用;對IBS和IBD的發病機制在分子、細胞、組織器官等不同水平進行了探試,並且提出了“產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新觀點;還介紹了酪酸梭菌的相關產品和專利。

本書可作為消化科、肛腸科、腫瘤科、兒科等科室醫生研究IBS、IBD、腸癌等腸道疾病的發病機制、科學診療以及相關研究的參考,也可供相關研究人員參考,對關心健康的大眾讀者則是值得一讀的養生書。

作者簡介

李雄彪,1952年生於湖南長沙。1977年北京大學生物學系畢業,1985年獲北京大學理學碩士學位。1987一1989年為北京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獲北京大學理學博士學位。1990年被聘為北京大學生物學系副教授,1993年晉升為教授。1994年調入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生物工程開發中心,曾任研究員、處長、主任助理。2000年調入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任副總裁。2004年受聘為北京東方百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和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現為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中國藥學會高級會員、中國藥學會生化與生物技術藥物專業委員會委員。現任《生物技術世界》編委會委員。曾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等資助,主持並完成了多項研究。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編著有《植物細胞壁》 (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簡明植物生物化學》(南開大學出版社1992)和《植物生理學習題集》(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馬慶英,1981年生於山東菏澤鄆城。2004年畢業於青島科技大學。畢業後進入青島東海藥業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工作,主要從事科研項目的管理。

崔雲龍,1962年生於山東青島平度。1989年畢業於日本名古屋大學,獲碩士學位。畢業後一直致力於微生態學的研究,並基於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產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於人體健康” 的新觀念,引起了學術界的重視。崔雲龍的“便臭中毒綜合徵”學說對人類為什麼不能健康地活到自然壽命及早衰、多病、短壽提出了全新的解釋,從腸道微生態的全新視角,提出了新的養生理論。

崔雲龍領導建設了我國第一個微生態藥品高技術示範工程項目,將十餘年的創研成果——阿泰寧寶樂安爽舒寶等系列微生態新藥實現了產業化。曾領導承擔了多項“863”計畫項目。目前正致力於腸道菌群與IBS、IBD、健康、長壽關係方面的進一步研究。

書摘

前 言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簡稱為酪酸梭菌),從其發現、研究、開發到今天的廣泛套用已經有130年。儘管關於酪酸梭菌的文獻多達數以百萬計,但是我們卻沒有看到關於它的一本專著,中文的或者英文的都沒有。能看到的,只是在一些關於益生菌的專著中有某些章節涉及酪酸梭菌。

酪酸梭菌是一種益生菌。在市售的優酪乳等乳製品中,很多產品也添加了益生菌。電視和電台播出的節目中,插播的益生菌廣告也很常見。那么,究竟什麼是益生菌呢?

近年來,無論是在國際還是國內,益生菌的套用和發展速度都很快。2006年4月14日,益生菌和益生元國際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創刊號發行。根據該期刊主編、義大利的FrancescoMarotta教授統計(截至他統計時),最近5年發表的關於益生菌、益生元和合生元的研究論文總數,大約為歷年發表的全部相關論文總數的2/3。可見,近年來關於益生菌研究獲得的結果之多、發展速度之快,都大大超過了以往任何時期。研究論文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研究機構、研究人員和研究經費的增加。例如,澳大利亞人口約2100萬人(據澳大利亞統計局官方網站),但是,根據澳大利亞的Crittenden R.教授2005年的統計,他們有分布在大學、研究所和醫院內的15個研究團隊專門從事益生菌研究。人口總數不到420萬人的紐西蘭,專門從事益生菌研究的研究組有4個。人口總數約4900萬人的韓國,在科學研究機構內專門從事益生菌研究的有18個研究團隊,設在企業內的益生菌研究團隊還有7個。

關於益生菌的研究為什麼會發展得這么快?它們究竟能給社會進步、經濟發展和人類健康帶來哪些益處?

益生菌有很多種,酪酸梭菌只是其中的一種。那么,酪酸梭菌是怎么“益生”的?或者說,它是怎么有益於人體健康的?酪酸梭菌肯定是不能包醫百病的。那么,它能治療哪些疾病?它能在疾病發生前預防疾病的發生嗎?

60多年的臨床實踐結果表明,酪酸梭菌對於腸道疾病,特別是各種腹瀉性腸道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為什麼它對於腸道疾病有獨特的效果?它對付疾病的“武器”是什麼?換言之,它的代謝產物是什麼?這些代謝產物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酪酸梭菌製劑作為一種藥,它也有毒嗎?也有不良反應嗎?它和常見的化學藥片、中草藥製劑的區別是什麼?既然酪酸梭菌預防和治療腹瀉等腸道疾病有較好的效果,目前國際國內醫藥市場上有哪些酪酸梭菌的產品?

我們編寫本書的目的就是試圖直接回答或者間接說明諸如此類的種種問題。

在回答和說明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提出了兩個觀點,也可以說是我們向專家、學者和廣大讀者求教的問題。

第一個觀點是,產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於腸道健康。

以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為主要代表的益生菌,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廣泛套用。它們的一個共同特點是:乳酸是一種主要的代謝終端產物。所以,這些益生菌被統稱為乳酸菌。乳酸菌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抑制人腸道內有害菌的生長、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改善腸道功能,的確有益於人體健康。近年來,無論是已開發國家還是開發中國家,關於乳酸菌的研究都在不斷深入,而乳酸菌類的產品也在不斷增加。這實在是一件有益於社會進步和人類健康的大好事。還有一類益生菌,丁酸是其主要的代謝產物,因此被稱為產丁酸菌。酪酸梭菌就是一種產丁酸菌。產丁酸菌的重要性在於兩方面:一方面,它們本身以多種方式促進人類腸道健康;另一方面,乳酸菌的某些“益生”作用可能還只能通過產丁酸菌才能實現。正因為如此,所以說,產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於腸道健康。

第二個觀點是,病原微生物特別是病原菌是腸道疾病,尤其是多種腹瀉和炎症性腸病的主要病因。目前已經有不少研究結果支持這樣的觀點。我們相信,將來的實驗研究和臨床結果會提供更多的支持。總之,我們希望比較系統和全面地介紹酪酸梭狀芽孢桿菌,重點則在於它們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將它們稱為腸道健康的衛士的原因。

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微生態學的奠基人魏曦先生曾經預言:抗生素之後的時代將是生態製劑時代。放眼全球,當今微生態學的發展既廣泛又深入,而且速度日益加快;縱觀我國,近30年來的微生態學基礎研究不斷進步,微生態製劑的開發和產業化也碩果纍纍。可以認為,抗生素時代雖未結束,微生態製劑時代卻已經提前到來。僅以我國為例,蠟樣芽孢桿菌活菌製劑“促菌生”是我國第一個活菌製劑,1981年在成都生物製品研究所投入生產;1991年我國第一個微生態製劑的國家一類新藥——口服雙歧桿菌活菌製劑“回春生”、“麗珠腸樂”獲準投入生產;2001年第一個陰道乳桿菌活菌製劑“定菌生”獲準投入生產。其他益生菌,如凝結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嗜酸乳桿菌、腸球菌等也都有產品在市場銷售。

酪酸梭菌是一種益生菌,20世紀40年代,日本將其作為治療腸道疾病的藥物實現了產業化。崔雲龍先生留學日本,1990年回國後不久即致力於酪酸梭菌的研究開發。2004年酪酸梭菌製劑被國家食品和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為新藥,現已作為非處方藥全面上市,使中國成為第二個實現酪酸梭菌製劑產業化的國家。現在,不僅日本和中國、韓國、印度等國家也將其作為人用處方藥、非處方藥、健康食品、食品補充劑等廣泛套用。酪酸梭菌製劑還被用於豬、牛等牲畜和雞、鴨等家禽及水產動物疾病的預防和治療。《酪酸梭菌——腸道健康的衛士》是崔雲龍研究團隊關於酪酸梭菌研究的知識積累和經驗總結。本書重點闡述了酪酸梭菌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的科學基礎,介紹了酪酸梭菌產生的丁酸、葉酸、多種維生素、抗生素等代謝產物在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中的作用機理。同時,對益生菌的概念、腸道菌群的特點、相關專利和產品等也作了一般介紹。本書作者明確提出的某些觀點可能會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產丁酸菌比乳酸菌更有利於腸道健康”的觀點。我們不必急於斷定這些觀點是否完全正確,但是我們卻可以相信,新觀點的提出有利於開展學術討論並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入進行。如果說本書有什麼不足之處的話,我以為就是未設專章討論進一步深入研究的構想和展望。希望再版時能對此不惜筆墨,那就錦上添花了。儘管關於酪酸梭菌的研究已經歷時130年,但是卻沒有一本專著詳細介紹這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細菌。本書的出版,不僅對酪酸梭菌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大有裨益,對微生態學科的發展和微生態製劑的產業化也有推動作用,對希望用微生態製劑治療腸道疾病的醫生及大眾讀者更會有所幫助。在本書付梓之際,作者要我為之作序,作為一個在微生態學領域工作研究了數十年的老一代學者,樂於看到後輩們的奮起和進步,所以寫了這些話,是為序。

康 白

大連醫科大學微生物學研究所

2007年10月22日

目 錄

第一章 消化道菌群

一、人是“超級生物”

二、消化道的解剖結構

三、消化道菌群的建立

四、消化道菌群的分布和種類

五、消化道菌群的變化

六、人和體內菌群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酪酸梭狀芽孢桿菌

一、梭菌屬的特點

二、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發現和命名

三、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形態

四、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培養

五、酪酸梭狀芽孢桿菌的功能

六、酪酸梭狀芽孢桿菌是益生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丁酸和產丁酸菌

一、丁酸的一般性質

二、丁酸的生物合成

三、影響丁酸生物合成的因素

四、丁酸的吸收和代謝

五、丁酸預防與治療腸道疾病

六、腸道中的產丁酸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葉酸

一、葉酸的一般性質

二、葉酸的吸收

三、葉酸的生物合成

四、葉酸的代謝

五、葉酸缺乏與某些疾病的關係

六、葉酸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的分子基礎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其他代謝產物

一、蛋白質

二、維生素

三、氣體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腸道疾病與腸道菌群

一、腹瀉的定義及分類

二、炎症性腸病

三、腸易激綜合徵

四、致病菌感染性腹瀉

五、抗生素相關性腹瀉

六、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

七、細胞因子與炎症性腸病

八、核轉錄因子與炎症性腸病

九、病原菌是腹瀉和炎症性腸病的主要病因

參考文獻

第七章 酪酸梭菌預防和治療腸道疾病

一、酪酸梭菌治療腹瀉

二、酪酸梭菌等益生菌治療炎症性腸病

三、酪酸梭菌治療腸易激綜合徵

四、酪酸梭菌治療抗生素相關腹瀉

五、酪酸梭菌治療兒童輪狀病毒腹瀉

六、酪酸梭菌治療小兒肺炎繼發性腹瀉

七、酪酸梭菌抑制病原菌的生長

八、酪酸梭菌修復被損傷黏膜

九、酪酸梭菌與腸道黏膜免疫活性

十、丁酸通過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酪酸梭菌預防和治療其他疾病

一、酪酸梭菌對結直腸癌的影響

二、酪酸梭菌減輕胃炎、胃潰瘍根治療法的不良反應

三、酪酸梭菌治療小兒反覆呼吸道感染

四、酪酸梭菌在肝膽疾病治療中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酪酸梭菌的相關產品和專利

一、酪酸梭菌相關產品

二、酪酸梭菌相關專利

參考文獻

第十章 酪酸梭菌的其他研究

一、酪酸梭菌基因的研究

二、酪酸梭菌質粒的研究

三、酪酸梭菌家政蛋白質的研究

四、酪酸梭菌的鑑定和新菌株的分離識別

五、酪酸梭菌套用於化工生產的研究

六、酪酸梭菌神經毒素的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