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騫(1906~  )

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 1972年將有關論文86篇,彙編為《景午叢編》上、下集。 《元人雜劇的逸文及異文》,能細檢各種曲籍,也有新的發現。

鄭騫(1906~)

正文

中國古典詩詞曲研究家。字因白,一字穎白。原籍吉林省。燕京大學畢業。曾先後在燕京大學、北京大學上海暨南大學中文系任教。1948年執教於台灣大學,任中文系教授,並主持台大中國文學研究所工作。1951年曾在香港新亞書院講學;1956、1962年兩次赴美,在華盛頓州立大學及哈佛大學等校講學。
鄭騫治學謹嚴,對古典詩詞曲鉤沉發微,頗有獨到見解。1972年將有關論文86篇,彙編為《景午叢編》上、下集。上集收62篇,是舊著《從詩到曲》一書的增補;下集收24篇,名《燕台述學》,以考據文章為主。如《〈李師師流落湖湘道〉雜劇》一文所附《〔九轉貨郎兒〕譜》,收集了 8種〔九轉貨郎兒〕曲文,並詳論得失。《元人雜劇的逸文及異文》,能細檢各種曲籍,也有新的發現。《元雜劇的記錄》,較早對元雜劇存佚情況作出統計,並提出重編元劇總目的計畫。他在《詞曲的物質》一文中認為:從詩詞到曲,曲能匯合眾流,但可惜不能生出“真正浩瀚流轉、光華燦爛的勢派”。“讀曲選曲,最怕的是以冶艷為飄逸清麗”。他希望詞曲能做到“漢唐的燦爛發揚”,不要流於“頹廢、鄙陋、荒唐、纖佻”。
鄭騫認為北曲舊譜“太和正音”、“北詞廣正”、“九宮大成”以及吳梅的《北詞簡譜》,各有得失。他用了20年時間,數易其稿,取每一牌調的全部作品加以比較歸納,做到“明句式,辨三聲,定韻協,析正襯,確立準繩,分別正變”,編纂為《北曲新譜》。所著《北曲套式匯錄詳解》是研治北曲曲律的重要著作。二書同時於1973年出版。1962年出版的《校訂元刊雜劇三十種》,遠在1932年鄭騫即已著手,1941年開始校訂,1960年整理寫定。其中所寫文字校正、格律考訂等校勘記1500餘條。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