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道濟起義

鄭道濟起義

1944年11月5日,駐威海劉公島的汪偽海軍600餘人在教官鄭道濟的帶領下起義,投奔八路軍。也稱“劉公島起義”。

環境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已出現勝利轉機,我抗日根據地軍民也開始向日偽軍發起局部反攻。八路軍膠東軍區部隊從8月到10月進行的秋季攻勢,攻克敵偽據點120多處,威逼日偽軍重點據守的煙臺、威海等城市。這些訊息通過各種渠道不斷傳到劉公島上的汪偽海軍官兵之中。加上士兵們終日挨打受罵,食不果腹,過著囚徒般的生活,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經過

起義的主要領導人是鄭道濟,他原名鄭欽業,山東煙臺人,曾任職於國民黨軍,因對上司不滿而改投汪偽海軍,時任偽練兵營衛兵隊少尉隊長。他經常利用給練兵講課之機,激發大家的愛國思想,並與上士班長連城、畢崑山等人密謀舉事。

鄭道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密謀和準備,在11月5日,這一天是星期日,按照規定,島內的官兵可以出島遊玩,出島的船上午8時開,11時返島,下午1時開,5時返島。日偽軍官們像往常一樣三三兩兩地相繼乘船出島。上午7時30分,連城和畢崑山來到碼頭,裝作看熱鬧的樣子,夾雜在人群中,暗自觀察日偽出島的人數。下午開船前,兩人又來到碼頭,繼續觀察情況,發現又有偽尉官數人出島。下午1時30分,鄭道濟按原計畫將起義骨幹及部分官兵集合於練兵營第二兵舍,正式宣布起義。他站在床板上,高聲說:“弟兄們,中央軍已經快要打到威海了(實際上是八路軍在戚家莊打了一個伏擊戰),我們中國人決不當亡國奴,決不聽敵人擺布,我們再也不受鬼子漢奸的欺壓了,我們要拿起武器,消滅日本鬼子和漢奸,為我們的父老兄弟報仇。我們要殺出劉公島,島外有隊伍接應我們,出去配合中央軍打鬼子。弟兄們都是愛國的熱血青年,願意打鬼子的勇敢地站起來……”大家紛紛站起來,群情激昂地表示要跟日軍戰鬥到底。5時30分,從威海開回來的交通艇“日生利”號徐徐靠上棧橋,偽裝帶纜的崔大偉、許傳禮、劉秉義、馮醒雄、張玉亭、張樹和等十幾名起義練兵,腰裡暗藏手槍,緊密注視著上島的日偽軍。回島的日軍有7人,偽軍官有基地司令員李玉昆、軍需課長周爾康、副長王景和等十幾人,像往常一樣,他們按照軍階的高低先日軍後偽軍依次走上棧橋,每一個日偽軍官身後都有一個起義的練兵跟隨。當走在前面的日軍快到棧橋末端時,連城突然開了一槍,發出了動手的信號,跟在日軍和偽軍官身後的練兵們紛紛舉槍射擊,頓時槍聲大作,日軍和偽官一個個應聲倒地,沒有被打死的日偽軍官企圖逃跑,埋伏在棧橋下面的練兵們一擁而上,將其全部消滅。當天刮的是西北風,因此威海衛的日偽軍沒有聽到島上的槍聲,對起義一無所知。至此,劉公島上的日軍和偽軍官大部被殲。總計日軍17名,偽軍官上校1名,中校2名,少校1名,尉官和個別反動老兵10餘人。繳獲大批武器彈藥及“同春”號運輸艦、“日生利”號交通艇等艦隻,起義的練兵無一傷亡,取得了徹底的勝利。

當天深夜,起義隊伍及家屬600餘人分乘“同春”、“東海”、“日生利”及23號艦,離開劉公島,駛向威海港北口。船隊駛至威海以西雙島海面時,天已微明,為防日軍飛機、軍艦追擊,起義部隊遂棄艦在雙島灣西岸登入。11月6日傍晚,起義部隊按計畫向牟平縣山區進發。7日凌晨,起義部隊到達雙林前村,與先期趕到的八路軍文西獨立營進行了接觸。經過協商,鄭道濟毅然率起義部隊參加八路軍。隨後,部隊移駐根據地中心區--牙前縣大石疃。

1944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山東分局書記、山東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羅榮桓向中央軍委和八路軍總部報告了劉公島起義情況,隨後山東軍區將起義部隊命名為“山東膠東軍區海軍支隊”。這是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海軍支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