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碩希

鄭碩希

根雕藝術家鄭碩希(1956— ),1956年出生於仙遊縣,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圍在當美術教師的母舅邵世霖先生身旁學習繪畫。與木雕、根雕、泥塑結下了不解之緣。專心從事雕塑和泥塑創作,作品受到海外同行的讚揚。

基本信息

簡介

鄭碩希先生1956年生長在閩中仙遊,少年時期他就懷抱著藝術家的夢想,從孩提時代就開始圍在當美術教師的母舅邵世霖先生身旁學習繪畫。青年時代他回響黨的號召,獻身閩北支援山區建設,受聘在閩北山區一家工藝美術廠擔任木雕技術員兼傳統圖案設計員。閩北山多樹多,工作之遐他經常肩上扛著一把小山鋤,一頭扎進山里,從泥土裡刨出幾截樹根,雕琢一些小工藝品當擺設,偶爾也送幾個與朋友一起賞玩。1980年他的根雕作品首次在建陽地區工藝品展銷會上一展風采。1986年他從閩北調回仙遊縣工藝廠擔任木雕工藝師,從此與木雕、根雕、泥塑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7年,鄭碩希先生當選為仙遊縣花卉盆景協會副會長,並加入了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根雕委員會會員、福建省花卉協會根雕委員會理事。近年來,鄭碩希先生被聘為仙遊龍威工藝品有限公司工藝美術師,專心從事雕塑和泥塑創作,相繼為台灣、日本、馬來西亞製作了一批仿古代青銅器時期的寶鼎、香爐等工藝品,受到海外同行的讚揚。

風格

鄭碩希製作的根雕,充溢著濃重的自然美,他注重從根雕的形、神、意、趣等方面進行綜合研究,精心揣摩,博採眾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認為根雕是一門奇巧結合、天人合一的造型藝術,主張植根自然,因材施藝,儘量保持樹根的自然形態與天然神韻,融自然美與藝術美於一體。他創作的許多根雕作品為美、日、新、港、台根藝愛好者所收藏,作品多次在莆田、泉州、福州、廈門及省外展出。1994年盆景《醉八仙》、《達摩面壁》、《蘇武牧羊》在“中國花卉盆景”雜誌發表,1996年根雕《騰飛》榮獲福建省首屆根雕精品展金獎,緊接著他的另一個根雕作品《鍾馗》又在1996年11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舉辦的第三屆中國根雕藝術節優秀作品展上獲得了“佳作獎”,1997年9月在江蘇省常州市舉辦的97中國根雕藝術博覽會上他又獲得了優秀作品獎。東南電視台、莆田電視台相繼拍攝並播出了介紹鄭碩希根雕藝術的專題報導,1996年新編《仙遊縣誌》也刊登了鄭碩希的根雕作品照片和藝術成就簡介。

鄭碩希的根藝美術作品是以自然美為特徵的天趣藝術。欣賞根藝美術作品,就是欣賞它以自然美為特徵的形式美、意蘊美、材質美和工藝美。根藝美術作品的形式美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根的自然美,二是根的人工雕琢美。

根藝是一門奇巧結合的造型藝術,鄭碩希在藝術創作的美學原則上與其他藝術有共同之處,又有它獨有的特點。所謂共同之處,就是它具備了木雕,雕塑,石刻等藝術的表現形式,又吸收它們創作的長處,來補其短處。它們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根藝是採用根的自然形態,與天同創。因此,鄭碩希在藝術創作上著重有四項原則:一是尋奇覓美;二是巧借天然;三是突出意趣;四是講究構圖。這四要素是就根藝創作的最基本的構想。

鄭碩希的構圖法則

根藝作品的構圖方法是很多的,在立體雕塑作品中通常採用三角形構圖。所謂三角形構圖理解為:構圖中的基本部分用直線聯結起來,就形成了一個三角形。這些三角形是極其多樣的。通常在構圖處理上不僅有一個三角形,而且有好幾個夾角或者三角形,但其中有一個應該是主要的,它本身包含著構圖中心,而且其外形要比在構圖處理中的其它幾個角的外形明顯。根藝作品也可以用其他一些幾何圖形,如圓形,橢圓形,菱形等等,作為進一步進行構圖的基礎。

根藝作品構圖的特點

在評價根藝美術作品時,鄭碩希常常運用這樣的評語:構圖安定,結構宏偉,意向豪放,變化多端等等。這多種多樣的印象,不僅決定於題材和作品的內容,而且也來源於色調,木質紋理和配合,但更主要的是取決於作品的構圖處理。根藝美術的構圖原理,就是從根的自然形態中,尋找形式的內在因素,從內容到形式,從形式到內容,是一個反反覆覆地體現主題思想和內容的過程。

根藝作品構圖的生命力

根藝作品的生命力,一般來說是從根的奇特形態中發現,理解其內在的東西,並利用某些形象的表面特徵,加以典型的有力表現。有時還可以藉助於表現技巧,使根藝作品產生神態和動感,賦予新的生命。根藝作品只能表現在某一時間內的情節,也就是使觀眾明確地感覺到在這一時刻之前和之後,即運動過程中所發生的那一瞬間的情節,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給人以富有生命的運動感。

根藝作品構圖的表現力

所謂表現力,也就是根藝美術的感染力,即發揮運用對比的效果。當根藝作品的構圖一旦形成強弱,粗細,大小等強烈的對比和韻律感時,構圖才具有表理力。

此外,在構圖時各種富有表現力的對比的結合,要通過節奏韻律表現出來。韻律是構圖的基礎,也是美感的基礎。它在賦予作品藝術性的同時,也給了它詩意和音樂感,使構圖更富有表現力。

根藝作品構圖的整體性

在構圖中,為了體現作品的整體性,鄭碩希把次要的事物從屬於主要事物,使作品的各個部分融合於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內。與作者思想符合的構圖,應預先考慮到欣賞者的感覺邏輯,使其與作者思想發展邏輯相呼應。構圖的整體性,依靠它所有因素之間的聯繫,都是為了欣賞者能夠看出作品所表現的意思。因而鄭碩希先生的作品受到海內外同行的讚揚。

根雕發展

根雕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可謂是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就已經會雕刻木像做裝飾品。在1982年河北省荊州地區博物館清理馬山一號楚墓時發現了中國戰國時期的根雕藝術作品《辟邪》。據國家文物部門考證,該文物製作於戰國晚期,約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間,距今2300年。其形為虎頭、龍身、兔尾的四足怪獸,極富動勢神韻,色彩古雅樸實。到了隋唐時期,根藝發展已趨於繁榮。《李泌》里有李泌用天然樹根製作"龍形爪"獻給皇帝的記載。清時時期的根藝作品《玉玲瓏麒麟》、《鳳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圓陳列至今。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藝作品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國家振興,經濟繁榮,根藝事業也蓬勃發展。1983年《根的藝術》紀錄片拍攝後,1985年在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中國根的藝術聯展",並成立了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根藝研究會,使中國根藝美術走上了正規化、學術化的發展道路。1994年9月經國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級學會晉升為中國文聯所屬的一級學會----中國根藝美術學會。而且已在全國各地發展了四十多個根藝團體。福建、浙江、安徽、江蘇等省的根雕藝術廠家不斷增加,根藝生產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根藝創作水平更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並且,它以其獨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藝術感染力,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

根雕欣賞

要正確欣賞一件藝術品,欣賞者也要有一定的藝術修養,藝術感悟力,有一定的美學知識,根的妙在於似於不似之間,只有善於觀察、善於發現才能從形里找出他的神韻,找出他的奇、特、怪、妙之處,只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才能領略創作者創作的意圖,甚至可以突破作者的思路,找出更深刻的內涵。同時根藝與其他類藝術相比,又有一些自己的特性,其中最特出的一點是自然性。其他類藝術大都是藝術家們主觀創作而成的,而根雕的藝術則是根據原材料的自然形態,因勢造形、因才施藝“七分天成,三分人工”製作而成,集中體現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導出了他的唯一性,大多數藝術品經過高手仿製達到亂真的地步,而根藝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中的體現,是人難以仿製的,可以說每一件根藝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所以他的收藏價值在此可見一斑。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鄭碩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