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鄭永]

鄭永[鄭永]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鄭永,男,1975年10月生,漢族,現任東營市國家稅務局油田分局辦公室副主任。

東營市國家稅務局油田分局辦公室副主任

鄭永 男,1975年10月生,漢族,中共黨員,本科學歷,現任東營市國家稅務局油田分局辦公室副主任。自參加稅務工作以來,刻苦學習、愛崗敬業、任勞任怨、奮鬥實幹,在平凡的稅收崗位上做出了突出成績。曾被市國稅局記三等功1次、嘉獎1次,先後獲得全市國稅系統文明稅務工作者、全市國稅系統業務能手、全市國稅系統教育培訓工作先進工作者、市級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稱號。
《鄭永傳》第一節:我的誕生
時間是公元1982年農曆8月30,地點是饒平縣黃岡鎮大澳村南山的某一間平房,這一天發生在這裡的是一件我們家族裡面的大喜事,這間普普通通的平房誕生了我們家族“道”字輩的第一個男丁,也就是俺,白白的,胖胖的,不哭,不笑,跟一個地瓜一樣,所以據說當時都叫我“邯刮”(潮州音)。
聽媽媽說那時候(一歲左右)我長得特肥特胖,而且整天不哭不笑,搞得連我外公都懷疑我是不是我媽生了一個傻瓜兒子;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從我懂事起,他們就都叫我啊勇,勇敢的勇,可能是因為當時我爸有一個生意搭檔的兒子也叫“啊勇”(我猜的);更不知道什麼時候起我就變得沒有那么胖了,而是有點瘦了,雖然從我懂事起,我就是一個很能吃豬肉,而且吃很多豬肉的人。
或許我這一生真的跟“豬肉”有挺大的淵源,記憶中,爸一開始的職業就是賣豬肉;那時候還承包了我們村那一片地區(大澳南山)的電(供電),所以,物質生活上雖不能說富裕,但跟周邊的鄰居親友比,日子還算過得充裕.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就沒有包電了,可能是因為忙不過來,可能是覺得賣豬肉更好賺錢,具體的原因我到現在也沒有問過他們;只記得後來我爸安排了我媽在後屈(大澳村裡面的另外一個地名,我外婆那邊)搭棚架起了一個新的工作室,工作內容依然是秉承我爸的賣豬肉。或許是當時競爭不大,或許是夫妻倆在村裡面的人緣還算好,生意做得很順利;很快也就實現了我爸在心理為我跟我弟許下的第一個願望:建了兩套在當時還算高檔有氣勢新房子,就是現在我們家住的那一套。
可能是忙到忽視了自己的累吧(又好像聽說是老爸喝酒傷到肺)在新房子建好不久後,我爸就老是咳嗽,咳得很厲害,後來去醫院檢查出了是肺結核;那時候的我什麼都不懂,只知道我爸吃的碗是要跟我們區分開的,用的東西也很多都是要我們(媽,弟,我)分開的,好像說是怕傳染給我們。可能是家庭的重擔逼著我爸要快快好起來,可能是我媽的悉心照料,可能是醫學的進步,不到一年的時間,我爸的病就似乎痊癒了;那時候我也不懂,只知道再也沒有看到我爸吃那些堆在抽屜里的藥了,氣色也開始好起來;此期間,媽媽一個人承擔了家裡一切一切的事情:照顧爸爸、照顧我跟弟弟、還要一個人騎著腳踏車去賣豬肉;甚至偶爾還要聽一些來自爸爸自暴自棄的言語。或許好人有好報,寫到這裡,我想說:媽媽,您辛苦了,您的辛苦沒有白費,您的另一半跟您的兒子們都銘記在心!
《鄭永傳》-第二節 童年的感激
回憶起來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的快,爸媽的豬肉檔依然在風風雨雨中忙碌著;而我,也繼續過著我平平凡凡而難忘的孩提生活。由於爸媽的忙,爺爺奶奶也有著自己的生意要忙,於是不知道他們如何安排的,照看我的任務就落在了外婆的手中,外婆很疼愛我,記得那時候小姨(媽的親妹妹中最小的一個,只比我大十來歲;媽媽還有一個二妹,大弟、小弟、三妹)經常要跟我搶東西吃、搶玩具玩,被外婆會狠狠地罵她不懂事,現在想想:當時真的是委屈了我親愛的小姨。外婆是我最愛的人;打當時我就知道;爸爸對我們(我跟我弟)特別嚴厲,印象中有一次我由於太調皮,做了錯事(忘記做錯什麼了)被爸爸打,打得很狠,外婆知道後就跑過去我家,罵了我爸一頓之後就把我帶走,於是我就在外婆家住了好久(大概幾天吧,不記得了),後來爸爸過去要接我回去的時候還苦苦哀求外婆不要讓他(爸)把我帶走,還說他們(爸、媽)不愛我,我再也不回那個家。
隨著我漸漸地長大,也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玩伴;鄰居家的小孩跟我都很合得來;比較要好的分別有:啊屁,老虎(女的),道鑫,道先``,好多,都是爸的好朋友的子女;可能是父輩們都忙於自己的事業,沒有時間照看我們這么小流氓,所以顯得我們特別的“悠閒”;於是我們好幾個人天天在一起玩。記得有一次,我們幾個小朋友一起去池塘邊捉魚,他們年齡有的稍微比我大,但也都不會游泳,我也什麼都不懂,於是出事了;記得當時我們提著捉魚工具(自製的)來到池塘後,發現池塘的水很淺,於是有人提議到池塘中間去水深一點才有魚,於是我就很勇敢地向池塘中心小心翼翼的摸索過去,一步,兩步,三步~~~走了十幾步之後我發現水還是依然那么的淺,於是我開始大步邁向前了~但不知道大概走多了幾步之後,我發現我的最後那一步踩下去時前面已經沒有陸地支持著我得體重了,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之下我陷了下去,然後很難受、無法呼吸、只知道自己張開嘴巴大口大口的灌了很多口水··接下去就什麼都不知道了。也不知道地球因為我而停止轉動了多久,迷迷糊糊中感覺到一雙強有力的手抱著我,一個勁的跑··,又不知道過了多久,當我醒來時發現自己已經躺在家裡那熟悉的睡床上了;爸爸媽媽,外婆``一切一切我認識的人都圍在我的床沿邊看著我;於是,我知道我沒有被池塘水溺死,剛剛好被一個出海剛回來的陌生路人救了起來;他給了我的依然可以延續生命的機會。打那一次過後,爸爸就強迫著我學游泳,儘管依然會喝了很多口水,但是有爸爸在旁邊守護著就什麼都不怕。當然,沒過多久,就學會了在水裡如何可以不會沉下去、不必去喝那些髒水;漸漸地算是學會了游泳;然後可以開始跟那些比我大的玩伴在池塘中間玩,互相潑水~~~
記憶中帶著我長大的腦子裡能馬上呈現出來的還有我的小姑,三姨;小姑,小叔,三姨是最有學問的人的,記得她當時在鳳洲中學讀書的時候,還帶我去過,還有第一次帶我跟弟弟去中山公園(以前叫大公園,在黃岡),還照了相,保存了很久(搬家後不知道還在不在),那是我最難忘最開心的一幕之一;後來三姨一個人來廣州投靠我三叔公(外公的三弟)學服裝,一學就是幾年;於是好像照顧我的任務就落在我的小姑、小叔手裡,小姑是爺爺五個兒子兩個女子(有大到小分別是:大姑、大伯,爸,三叔,四叔,小叔,小姑)中最小的一個;在爺爺奶奶的影響之下,打小就聰明伶俐,而且是做生意的能手,也是最愛我的人之一;記得以前她在市場賣豆乾的時候經常帶我去黃岡那裡進貨;有一次由於騎腳踏車載我,不小心撞到了路邊的大樹幹,摔得我的臉劃傷了一大塊,疼得狠,當時她害怕得不得了,怕被我爸罵,於是買了好多吃的東西“收買”我,讓我告訴我爸說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撞傷的;呵呵~;說到我小叔,給我影響最大的就是Misic,小叔是個唱歌能手,這一點一直影響這我現在,當時最流行的歌曲,都可以從他口中流利的哼出來;大概80,90年代時下的費翔《故鄉的雲》、羅大佑的《戀曲1990》都是從他口中學到的;小叔是爸爸五兄弟中最小的一個,由於什麼事情都有兄長們撐著,所以自小上進心不是特別的強,比我大十幾歲,但是整天無所事事,當時爸爸承包了一個煙軍同(我們家後面的那個山的名字),山上種滿荔枝,桃樹,李樹,還有南方少見的梨樹(鳥梨),那時候他經常帶我滿山闖,所以他大概算是我小時候的一個親密玩伴。
小姑、三姨、小叔、小姨現在都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家庭.我從來沒有跟你們說過一句道謝的話,因為他知道,大恩不言謝!在這裡用最真的心祝你們身體安康,我的弟弟妹妹們都健康成長!
《鄭永傳》第三節-步入大澳國小的零零碎碎
隨著改革開放思想的進一步擴散,父輩們沒什麼機會入學堂學個痛快的時代對我是比較陌生的。可能正因為這樣,我也並沒有很快理解“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句話;雖然步入學堂,但還是沒有脫離那群玩伴的魔爪;當然這樣的結果肯定也是考試結果很糟糕;記得讀“學前班”的時候班主任“細柳老師”,是媽媽認識的一個嬸嬸,於是她成了連線學校里的我跟爸爸媽媽的橋樑;可能也因為這樣,所以我開始強迫自己認證聽講、做好作業、積極回答問題、好好表現,但儘管這樣,我的成績並沒有因此由中等水平提高上去。相反的我的秀珍姐(大伯的大女兒)同時跟我讀的“學前班”,但因為成績超好,一下子就跳去讀二年級了,而我,還是乖乖的到"104"班繼續受控於“細柳老師”的監控;當然,堂姐的優異表現成了我的學習榜樣,無形之中也給了我很大的壓力。真正跟天平(媽媽的小叔的兒子,跟我一樣年紀,也是死黨,最好的兄弟)接觸就是在那個時候,他當時成績也很好,我們不同一個班的,但由於有一點親戚關係,所以偶爾會去他們班,或者他來我們班客串,但並不是很熟的那種;直到稍微大一點,不記得是4年級、還是5年級了,我們一起玩的次數才比較多,因為那時候經常跟同學們分派打架(當時流行的玩耍方式之一),然後我跟天平兩個人經常是自願組合成一組,因為我知道就算我們打輸了,他也不會拋下我,當然,他知道我也不會拋下他;更多的是我們都有著“危難之時相互照應的心”;那時候的我們特天真,課餘時間還經常一起研究“武術”,還根據我們的武功特點自創了:“你攻上我攻下”、“2合1天下無敵”``等等的蓋世武功;到了後來(應該是讀5年級的時候),不記得什麼原因,認識了“俊彬”,(我們的另外一個死黨),他的膽子很大,敢用手去捉蛤蟆,而且當時還自創了蛤蟆功,於是我們三個人在當時風靡一時。
國小的生活有點枯燥、有點遙遠;爸媽對我的學習管得很嚴;但自己學習成績卻是那么的一般;現在想想應該是自己IQ的問題;要感謝的道波老師、道瑞老師、細柳老師、東華老師,你們桃李滿大澳,謝謝你們給我的啟蒙教育。
童年時期值得一提的還是在這個時段,在小叔跟小姨的悉心教導下學會了騎腳踏車,儘管摔得很慘,遍體鱗傷的那種;但在學會那一刻的喜悅跟滿足感,估計是只有自己才能夠真正體會的跟享受的.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童年,儘管現在回憶起來會很模糊,但是總會有很多的難忘,很多的天真無邪,很多的感謝。
《鄭永傳》第五節-壓力、感慨、奮鬥的高中
上了高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前所未有的感慨跟前所未有的奮鬥。
壓力:在班裡我是一個考不上高中然後找關係上去讀的插班生;在爸爸媽媽眼裡我是一個滿懷希望、前途無量的孩子;在自己心裡自己:面對著英語、數學兩大難關,又是那么沉重;自己的基礎那么的薄弱,身邊的同學每一個解題思路都是那么的敏捷,英語基礎又是那么強;面對這種情況,似乎每一個同學都是我學習的榜樣,再也不敢不可一世;老老實實、謙謙虛虛地向每一個人賜教,還請他們幫我分析學習情況跟制定學習計畫,英語單詞重新從初一開始記```,語法,重新```,似乎整個國中的東西我都要全部重新學過```很苦很累,但沒有辦法;我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怎么承受得了每次英語考試都在班裡拖後腿。
感慨:高一的同桌“余潮海”(來自海山鎮)同學,學習很刻苦,成績也是一流``是我當時崇拜的對象跟學習的導師之一;突然有一天,遲遲不見他去上課;後來了解後才知道:他的父親大人出了意外,留給他這個”男子漢“的是承擔起整個家庭的擔子,所以``。短短的幾年高中生活,因為家庭原因、經濟原因而不得不輟學的同學(林梅珊、余之香``)就有好幾個,我也就親眼目睹了好幾次;於是可惜、遺憾跟感慨,染滿了我的高中生活;同時也開始學著去珍惜自己眼前的一切,學著去明白“身在福中不知福”;並開始似乎覺得,太多東西其實是人所不能控制的,能做的只有承擔跟接受,畢竟,生活還是得繼續、更得珍惜。
奮鬥:可能是家人的期望太重、可能是太多的感慨、可能是自己的成績太差````一萬個理由的理由都是在告訴自己四個字:努力奮鬥!高三是很奮鬥的一年,為了保證高考能夠金榜題名,老爸給我請了一個家教(在二中教數學的一個叔叔:鄭漢立老師),輔導我的數學,由於是家教,費用特別的高,當然自己也明白一定要爭氣;於是``高三那一整年都在全力提升數學,天天把頭埋在數學題裡面;感謝劉智瑞同學,你的數學是全級最棒的,是我的另一個數學輔導老師,好兄弟``謝謝你當時每天騰出你的寶貴時間為我一一悉心解答我的每一個數學難題!這樣的時間也是飛一般的速度過去了,畢生的第一次高考讓我體會到我的努力沒有白費,數學考得很理想;可是,上天也是公平的,被我忽略了的英語科目自然也會是一敗塗地;於是,自己並沒有給自己太多考慮的餘地,成績出來的當晚就決定重讀一年高三,於是跟其他同學一樣,早早就去二中報名復讀,剛剛好安排高三的家教:鄭漢立老師班下,但這一年要埋頭的不再是數學,而是我整箇中學的天敵--英語;每天5點鐘起床到二中的大操場一邊最安靜的地方背單詞、背課文;晚自習時間:埋頭``抄英語課文,從最基本的初一課本開始抄```一遍``兩遍```直到完全掌握語感。很苦:一年之內瘦了十來斤;很奮鬥:一個月才回家一次;也很充實:一天睡覺時間正常不會超過6個小時,其他時間都跟英語有關,記得有一次跟幾個同學在教室裡面自習到凌晨3點多,回宿舍休息時宿舍的鐵門已經管理宿舍的啊伯鎖了,於是我們爬牆過去,不幸的是剛剛好被他看到,還記了名,讀了是幾年書第一次被人記名,嚇得我那晚一整晚睡不著;飄著細雨的冬天在二中半山腰露天的沖涼房洗冷水澡,第一漂水倒下去的慘叫聲,是那么的難忘、那么的悲戚、那么的堅強。爸爸媽媽經常晚上忙完事情後還開車去學校看我,很平常,但是很感動,第一次感動的眼淚差點就在二中門口流了出來!
如果第二次高考能算是一個結果的話,那么我考試的結果是失敗的;可是我明白: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全世界期望我也最終也沒有辜負。感謝二中、田中、我的精彩人生是從你們這裡開始的。
《鄭永記》第六節-大學的點點滴滴
可能自己還是比較的幸運的吧,上了大學之後一切的一切好像都顯得得心應手;在計算機系裡面攻讀網路技術,一開始本來還想轉去國際貿易讀的;後來請教了一個在國際貿易班就讀了兩年的師兄,他建議說:計算機系學點實際的技術比較好;就取消了轉專業的念頭,一心一意學編程(C語言、VB``),學高數,學英語;在課堂上、還是用我的勤奮贏取了各科教授的關注;在業餘時間,也憑證我的積極贏得了在學生會學習的機會。當其他同學都在宿舍打機(玩遊戲)的時候,我在圖書館做題,當其他同學還在做著美夢的時候,我拿著英語課本在操場上讀課文,當別的同學都在閒聊的時候我在忙著策劃學生會的一些工作```;在別人眼裡可能這是叫做充實的大學生活、但只有我自己才明白,我是在麻木自己、孤立自己;將自己完全綁定在“勤能補拙”這句話之中。
這樣的生活很快過去了一年,能使自己找回一點點自信的是:大一的那一點點獎學金、學生會會友的認可、自己專業知識的初步提升;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大概走出高考的可怕陰影```。
到了大二,成了別人的師兄``生活自然也應該過得灑脫一點``學習的緊張感也沒有大一時那么強;學生工作方面為了更好地跟社會接軌、為了更好的展現自己,放棄了學生會的部長職位、主動申請調到院團委,接任團委批下的“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創立工作;從一份“團委青年志願者協會”虛擬批准證書到發展成全學院最大的協會,我用了半個學期的時間;從一開始簡簡單單的在學校內部開展志願活動到參加廣州市花都區團委主辦的“廣西百色”助教活動,從花都區的敬老院、無償獻血站、花都五大高校聯合中國移動大植樹活動```很多很多。每每回顧當時這些活動的記錄短片、照片、心裡就會勾起綿綿的回憶跟滿足感;當然更多的是歡樂的體會、愛心的傳送和團結精神的凝聚。感謝院團委黃書記一次次的支持,感謝花都區團委的徐懿、許志堅大哥、感謝花都區團委羅雪萍書記的關心、更感謝協會裡面一千多名志願的支持,謝謝你們陪我一起成長、沒有你們就沒有我這么多精彩的回憶。你們是最美麗的志願者、最有愛心的人、社會的和諧只因有你們的存在而存在。
當然,這一切美好的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協會也曾經徘徊、退縮、甚至遭人質疑。
本應該06年7月份畢業的我,在06年春節後我就開始在一家軟體公司實習,是一個叔叔的軟體公司,跟中山大學軟體學院的研究生有學術上的合作關係;所以,我周圍的同事都是中山大學、暨南大學的高材生;對於剛剛真真正正踏出社會的我一切都要重頭學起、包括專業知識、包括處理跟同事的關係```我是一個事業心比較強的人,所以我顯得時間有些不夠用,特別是在外面出差做項目的時候,由於自己之前學的是C++,java(一門計算機程式語言)語言沒有什麼語法基礎,所以在做java項目時顯得特別的費力,都算是邊學邊用,用到哪才學到哪,上班時間就做事,下班時間就要找資料學習。
《鄭永傳》第七節 等待彩虹
2009年的春節回家,爸爸媽媽對我終身大事的關心,卻讓我產生了一種莫名的壓力!也難怪他們``以前在一起“混”的那班兄弟基本上都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小孩!所以也難怪他們倆``
09年很多企業都受經濟風暴的衝擊``這時我也恰好體會到了虎門服裝行業的魅力;於是將自己準備了6年的電子商務夢想跟服裝行業結合;做為自己創業的切入點``開始邁出了自己職業生涯的另外一步;也算是對“第一個五年計畫”(畢業的時候自己給自己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畫:努力奮鬥、規劃五年內擁有自己獨立的事業、房子、跟家庭)的一點點執行。只知道很忙``儘管每天在家裡加班加到凌晨,但還是覺得時間不夠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