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氏始孔子鳥

鄭氏始孔子鳥

中英科學家2005-2006年在河北豐寧縣的一處湖邊林地考察時發現一件屬於恐龍時代的新鳥類化石,科學家表示這是最古老的發現之一。此新鳥類被命名為鄭氏始孔子鳥,它是孔子鳥類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約1.31億年。

基本信息

動物簡介

鄭氏始孔子鳥 鄭氏始孔子鳥

據美國《國家地理》報導,中英科學家2005-2006年在河北豐寧縣的一處湖邊林地考察時發現一件屬於恐龍時代的新鳥類化石,科學家表示這是最古老的發現之一。此新鳥類被命名為鄭氏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 zhengi),它是孔子鳥類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約1.31億年,僅僅落後於生活在侏羅紀時期的1.5億年的始祖鳥(Archaeopteryx)。

此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出版的《中國科學》雜誌上。

鄭氏始孔子鳥化石保存完好。孔子鳥類群是現今發現的最早具有角質喙、牙齒退化的原始鳥類。以往發現的孔子鳥生活的時代距今約1.2-1.25億年。這一新的發現使孔子鳥類群成為白堊紀早期鳥類中生活歷史最長的一個類群。

鄭氏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 zhengi)的屬名“始孔子鳥(Eoconfuciusornis)”意為“原始的孔子鳥”,種名“鄭氏(zhengi)”來自我國著名鳥類學家鄭光美。科學家推測此化石鳥於1.31億年前落入湖中,之後被沖入湖底,並迅速被淤泥覆蓋,之後被沙岩包裹,從而得以保存。

科學家發現,此化石鳥具有發育完整的現代模樣的翅膀,而起平衡作用的對稱的尾羽蝕刻在此沙岩上,呈現黑色和褐色。參與此項研究的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古生物學家邁克·本頓說:“此黑色和褐色反映了最原始的顏色,而現代鳥更多的是鮮紅、藍色和黃色。”負責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福成補充說:“鄭氏始孔子鳥是保存最好的化石,以至於只有如此深刻的詳情。”

從事此項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周忠和說:“在從始祖鳥到更加先進的鳥類的進化之謎中,鄭氏始孔子鳥提供了新的線索,多少彌補了這片空白。”

古生物學家表示,此始孔子鳥的發現,一方面豐富了我們對早期鳥類的系統演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我們對原始鳥類飛行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知識。例如,此始孔子鳥的發現使得一些與飛行相關的結構呈現更加完整和序列化的演化模式:一是胸骨由左右兩片骨板癒合為一個整體、胸骨由扁平變得逐漸演化出龍骨突起;二是上臂骨(肱骨)近端上緣由比較扁平變得逐漸膨大等。胸骨和肱骨都是鳥類飛行肌肉的主要附著器官,它們的增大代表飛行肌肉的增大,從而表明了鳥類飛行能力的增強。

周忠和表示,始祖鳥是笨拙的飛行者,具有更多的恐龍的體形特徵,比如有長長的骨尾和牙齒。而鄭氏始孔子鳥可能生活在樹上,有爪子和長長的尾羽,可幫助它爬樹和在樹枝上棲息。它也可能在湖泊上空飛翔,去跟蹤和獵食水中的魚類

藏品信息

藏品圖片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鄭氏始孔子鳥藏品圖片 中國古動物博物館鄭氏始孔子鳥藏品圖片
圖片描述 上圖為河北省豐寧縣四岔口鄭氏始孔子鳥的標本照片,現收藏於中國古動物博物館
展品關鍵字 蜥鳥亞綱
化石發現地/產地 河北省豐寧縣四岔口
化石形成時代 早白堊世(距今1.3億年前)
化石級別 正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