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英

鄭國英1,(1909-1995),福建省永定縣鳳城鎮人。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保密室副主任,福建軍區直屬醫院政委,蘇州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中校軍銜,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63年離休,1995年3月5日因病在江蘇省蘇州市逝世。鄭國英2,1959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學專業,中建西南院總建築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主持設計的大型民型建築有60餘項。獲部、省、中建總公司獎勵的達20多項。

1.中國工農紅軍

鄭國英(1909-1995),福建省永定縣鳳城鎮人。
1929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任紅12軍100團班長、排長,1933年5月任軍分區破壞部科員、科長。1934年10月主力紅軍長征後,歷任中共永定縣中心區委組織科科長,游擊隊隊長、中隊長,永東工作團團長,閩西南抗日義勇軍大隊長等職,參加了閩西南地區艱苦卓絕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初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三團四連排長、指導員。1941年6月起,歷任新四軍第七師19旅55團營教導員,師直機關特派員、師直黨總支書記、和縣公安局隊長,七師21旅黨總支書記、旅後勤部政治協理員,旅政治部組織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任皖北軍區安慶軍分區政治部保衛科副科長,兵團政治部保衛科代理科長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區政治部保密室副主任,福建軍區直屬醫院政委,蘇州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授予中校軍銜,1988年榮獲二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63年離休,1995年3月5日因病在江蘇省蘇州市逝世。

2.中建西南院總建築師

鄭國英,1959年畢業於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學專業,中建西南院總建築師、全國工程設計大師。對博覽、影劇、賓館、教育、高層等建築有深入的研究和豐富的設計經驗。

主持設計的大型民型建築有60餘項。獲部、省、中建總公司獎勵的達20多項,重要作品有綿陽南郊機場候機樓、四川省體育館、廣漢三星堆博物館、重慶三峽博物館、錦城藝術宮、北京四川大廈、上海第六人民醫院等。

設計作品

項目名稱:四川博物館
主要設計者:鄭國英、張凡、陳心、劉藝
地點:四川省成都市
建成或封頂時間:2009年5月
建築面積:3.2萬平方米
造價:23565萬元
建築主要用途:文物展覽、搜藏、研究及公眾服務等功能
四川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作為四川省重點文化項目之一,在傳承歷史與放眼未來的雙重訴求下,新建的四川博物館可謂探索中國文化建築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項目基地臨近杜甫草堂,屬浣花歷史文化風景區,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最具傳統文化特色的地段之一。本項目設計不僅應具備現代博物館一切特徵,更應力求體現歷史性、文化性和地域特色。
博物館主館居場地正中,入口廣場面北,西南側臨杜甫草堂設定園林湖景,形成“橋徑—廣場—台階—大殿—園林”的空間序列和由城市向景區的過度。
主館內部以圓形中庭為核心,主題展廳環布四周,展陳區南側為“生態廊”,是觀眾休息交流場所,也是展陳區與庫區的分隔。主館西側為服務設施與辦公研究空間。博物館主館外形端莊穩重、氣宇軒昂,兼具地域風貌與民間親和。建築造型迴避符號拼貼,以一個現代的途徑詮釋古典美學,對建築空間、材料和構造進行再創造。
坡屋面取形於傳統“舉折”,而不拘泥於經典類型,六幅巨大坡屋面與向內收分的牆體形成鮮明特徵。屋頂與牆身交接部位借鑑四川傳統木構的“抬梁”、“穿斗”做法,以具有地域特色的當代建築語言塑造 “上反宇以蓋載,激日景以納光”的形式意向。主館正面入口取法官式建築之“抱廈”,而披檐的“披、梭、跌”等建築形態又源自四川民間特色。
博物館坡屋頂的巨大懸挑、內部空間錯層以及報告廳預應力大跨梁都為結構設計帶來了諸多難題。5·12大地震中,幾近完工的博物館經受住嚴峻考驗,主體結構安然無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