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光[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鄭國光[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鄭國光,男,漢族,1959年11月生,江蘇漣水人,198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12月參加工作,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理學博士,研究員,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專業博士生導師。1982年2月獲南京氣象學院(現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探測專業學士學位,1984年7月獲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專業碩士學位,1994年7月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理學博士學位。曾任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2016年12月調任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鄭國光鄭國光

1977.08——1978.02,在江蘇省漣水縣石湖果園插隊勞動; 1978.02——1982.01,在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系大氣探測專業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82.02——1984.07,在南京氣象學院大氣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84.09——1986.0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研究室副主任;
1986.05——1989.0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1989.10——1990.0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氣象業務中心副主任;
1990.02——1990.08,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做訪問學者研究;
1990.08——1994.08,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物理系大氣物理專業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4.08——1995.11,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1995.12——1998.11,中國氣象局總體規劃研究設計室主任助理、副主任(1996.12獲研究員職稱;1997.09—1998.07福建省氣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1998.12——1999.07,中國氣象局監測網路司司長;
1999.08——2007.03,中國氣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2007.03——,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 。
2012年11月14日,當選為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

2016年12月——,中國地震局黨組書記、局長
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兼任職務

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CGOS)主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協調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北京大學兼職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兼職教授,聯合國秘書長全球可持續性高級別小組成員,世界氣象組織(WMO)中國常任代表、WMO執行理事會成員,國際地球觀測組織(GEO)聯合主席等。

研究方向

雲和降水物理學。

學術成就

鄭國光博士一直從事冰雹形成機理研究和人工影響天氣等工作,目前為該學科的學術帶頭人之一。

80年代初,設計建造了我國第一台專門用於模擬冰雹生長的風洞,當時在國內有一定開創性和重要套用價值。1984—1989年,主持“新疆北部冬季層狀雲降雪的綜合探測研究”,揭示了降雪的空間不均勻性、降雪增長特點和降雪機制;主持“人工防雹機理的驗證性研究”,分析了西北降雹特徵,探討了人工防雹的理論與方法,對我國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深入開展具有重要套用意義。1990—1995年在加拿大留學期間,實驗測定了模擬生長冰雹的表面溫度分布,研究了冰雹熱與質量傳輸特徵,確定了熱與質量傳輸係數,填補了國內外的空白,為冰雹增長理論和數值模擬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實驗依據。1995年底回國工作後,在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氣象業務現代化建設及其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餘篇。1993年所參加的“北方層狀雲人工降水試驗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7年,獨立完成的“冰雹風洞設計與建造、冰雹碰凍增長實驗研究”獲中國氣象學會“首屆涂長望青年科技進步二等獎”; 1985年,作為主要完成者所完成的“雹雲、雹譜及雹塊微結構研究”獲“南京氣象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

兩會發言

2012年3月,國家海洋局發布訊息,公布了中國釣魚島及其部分附屬島嶼標準名稱。全國政協委員左宗申為此建議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天氣預報節目中,增加釣魚島。

對此,在此間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回應稱,從技術層面上講,我國氣象部門有能力預報釣魚島的天氣。從氣象服務層面上講,我國氣象部門也有必要發布釣魚島及周邊海域的天氣預報。這不僅僅因為釣魚島及周邊海域是中國國家氣象中心(世界氣象組織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之一)的預報責任區,更重要的是在這片海域有許多漁民常年作業,有許多航運船隻往返。鄭國光明確表示,我國氣象部門預報釣魚島天氣,完全不存在技術障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