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道理

鄧道理

鄧道理,原是武陵源區的一名高考落榜青年,現供職於湖南張家界市武陵源核心景區新聞網路信息中心。1998年以來,他每年發表新聞稿件在200篇以上,有多件新聞作品獲得省、市獎勵,曾連續十一年獲得“武陵源旅遊宣傳貢獻獎”,並被多家省內外媒體聘為骨幹通訊員。2008年6月,當選張家界市第五屆“十大傑出青年”,他被《張家界日報》和湖南紅網三次評為“十佳通訊員”。為此,《中國旅遊報》、《旅遊界》、《張家界日報》、張家界電視台等媒體曾報導過他的先進事跡。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鄧道理 鄧道理

鄧道理,原是武陵源區的一名高考落榜青年,現供職於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鄧道理走上社會後,儘管命運多舛,但他從來不向苦難低頭,堅持在逆境中努力拚搏,憑著自己對新聞事業的嚮往,憑著自己對家鄉張家界的摯愛,常年不遺餘力地為張家界旅遊深情吶喊,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成功經歷

16年來,鄧道理通過自己辛勤的雙手不僅創造了精彩的“土記者”人生,更為張家界旅遊宣傳作出了突出的貢獻:自1992年至今,他共在新華社、《人民日報》海外版、《中國旅遊報》、《湖南日報》、《張家界日報》、湖南紅網、新浪網等全國各類媒體發表關於張家界旅遊風光及開發、建設與管理的新聞、文藝作品近4000篇,並出版新聞作品集《見證張家界》,進一步提高了張家界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鄧道理雖不是一名正式新聞工作者,但作為張家界旅遊行業一名普通從業人員,其新聞作品發表的產量之高、速度之快、影響之大,在業內則有目共睹。由於旅遊宣傳成績顯著,鄧道理先後被吸收為武陵源區政協委員、張家界市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員。

在華東四市的上海、無錫、常州、南京做湖南旅遊黃金通道的新聞發布會上,鄧道理與同伴負責整個活動的文案策劃與新聞報導。

當時情況是,時間緊,要求高,任務重,每天在勞累奔波中要做幾個策劃文案,鄧道理工作組只能是挑燈夜戰,從會議方案、秩序冊、主持詞、發言稿、新聞通稿、新聞背景材料、會場布置……等等無一不讓小組如臨大敵!然而,在有鄧道理的小組裡,任何艱難險阻都得到了迎刃而解,他用他本不快的拼音輸入法,艱難的在鍵盤上敲著!打字雖不快、但創作快,是他的最大特點。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湖南旅遊黃金通道沒有拉下一個環節,報導經新華社、中國新聞網、新浪網等全國50多個媒體轉載報導,成為湖南旅遊業集中促銷首炮打響的最大功臣之一!

儘管每天這樣的忙,然而鄧道理每天還不忘為個人網站增添一些新的東西,每天還不忘為個人部落格貼上當天的新作,小到一個標點符號,大到文字排版,他兢兢業業,他無微不至!

鄧道理起初投稿十分艱難,養路每月50多元的工資要補貼家用,寫稿的稿紙買不起,投稿的郵費付不起,在那種狀態下他克服重重困難一直堅持著白天耍鋤把、晚上弄筆桿。此後鄧道理迫於生計,又先後做過代課教師、村幹部、行銷員,但這些主業都幹得不長久,惟獨他的副業——新聞創作卻日漸豐收,在1997年成為武陵源區委宣傳部“契約通訊員”時,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土記者”了。鄧道理的“不務正業”最終讓張家界少了一名普通的養路工,多了一名出色的“土記者”。

黃龍洞委託經營後,受託單位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靈活的用人機制,也讓鄧道理找到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本。1998年7月1日,鄧道理被“黃龍洞主”葉文智相中,從事專職新聞宣傳,並且契約一簽就是十年。寬鬆的工作環境、豐富的旅遊資源和深厚的企業文化讓鄧道理如魚得水,黃龍洞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著名旅遊策劃大師葉文智一系列諸如“穿越天門”、“龍鳳聯姻”、“棋行大地”的大手筆更給了鄧道理一個至高的平台。十年來,鄧道理非常勤奮非常賣力非常執著地宣傳黃龍洞、宣傳張家界,他與張家界的名字常常在《人民日報》、《中國旅遊報》、《湖南日報》、《張家界日報》、紅網等全國各級媒體“露臉”,以至於《中國旅遊報》有位副總編來到張家界後說:張家界有個鄧道理一定要見一見。

鄧道理的“土記者”特長在黃龍洞舞台上得到盡情施展,黃龍洞的知名度也因為鄧道理多年竭力“吶喊”而不斷提升。葉文智先生在數次公開場合下,評價鄧道理是黃龍洞宣傳促銷的“有功之臣”。 2003年4月份,鄧道理這個“土記者”被黃龍洞公司授予勞動模範,獲得免費赴東南亞旅遊觀光的機會,開了一次實足的“洋渾”。

鄧道理在張家界“土記者”群中,算得上是領軍人物,一來是出道早,迄今為止已有15年的創作“工齡”;二來數量多,他15年共發表各類新聞作品近4000餘篇,也就是說每一天半就要發表一條稿件;三是質量高,他的新聞作品從未失實,並且有多件作品分別刊發在國家、省、市報刊的重要位置上。這樣的創作發表數量、質量和影響力,在張家界、在湖南乃至在全國的“土記者”中,不知究竟有幾人能與之相比?

著名詞作家、張家界市文聯副主席金沙在鄧道理2004年底出版的新聞作品集《見證張家界》一書的序言中,對鄧道理的貢獻按照市場經濟進行了粗略地估價:以最低每篇3000元價格計算,鄧道理為張家界已經至少作出了近千萬元的“軟廣告”宣傳貢獻。因此,武陵源區委宣傳部已連續十年設立的“旅遊宣傳貢獻獎”中,鄧道理連年榜上有名,卻獎金不菲,少則千元,多達萬元。

“如果哪一天政府不再設立宣傳獎,你還會做‘土記者’嗎?”有人半開玩笑地試探鄧道理。“肯定會!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不會忘記家鄉;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會宣傳我的家鄉。我為我是一個張家界人而感到自豪,我為我能夠宣傳、推介家鄉的美麗而感到驕傲。”鄧道理回答的態度很為堅決,也很有詩意。

曾經有人說鄧道理作為一個“泥腿子“乾什麼都有道理,就是搞新聞沒有道理,現在看來鄧道理的成功自有他的道理。

鄧道理,他說話算話,誠信如山,他無懼權威,剛正不阿!他的為人與工作作風為我深深折服!更令湖南旅遊黃金通道全體促銷成員欽佩!

文人少有富者。鄧道理一套普普通通的西服與裝束,沒有任何奢華的表象,一架幾年前的破富士相機,居然閃出了成千上萬的精美的、有新聞價值的圖片,為各大媒體所引用,他雖不是攝影專家,但他的攝影構圖定讓專業攝影師稱道!

鄧道理,湖南旅遊的吹鼓手!衷心祝願他在創作的道路上走得更遠,希望他作品頻出的同時,早上換上嶄新的專業相機,以讓我們從他的視窗中見證更美的旅遊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